APP下载

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与治理区的划分

2019-07-03董艳艳张慧江廖小锋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贵定县街道办石漠化

董艳艳,张慧江,廖小锋,金 桃,谢 刚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

水土流失是我国乃至全球环境问题之一[1]。水土流失会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6]。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7-8],各个地方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所不同。针对水土流失轻重缓急,必须对其进行分区预防和治理。马晓晶等[9-10]从不同角度对水土流失进行了分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白芝兵等[11]对海上风电场项目水土流失分区提出了防治建议。葛文锋等[12]对公路类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流失分区并监测水土流失特点。路瑞锁等[13]对基于GIS技术的公路水土流失分级分区进行了研究。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亟需针对其水土流失进行分区治理,鲜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为此,利用2015年贵定县森林覆盖率、坡耕地、石漠化和风景名胜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城镇发展规划区的相关数据,在参考国家级、省级及州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治理区划分的前提下,结合贵定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咨询专家及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提取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指标,采用ArcGIS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治理区进行划分,以期为贵定县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分区治理和分类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中部,地处东经107°08′~107°15′,北纬26°40′~26°47′,土地总面积1 631 km2。地貌类型为高原中山地貌,海拔1 000~1 300 m。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 143 mm,年平均无霜期289 d,年日照时数1 069 h。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黄棕壤、草甸土、紫色土和潮土,其中以黄壤为主;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7.73%,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发育土壤地带。

1.2 数据来源

水土流失数据来源于2015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2011-2015年),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各村森林覆盖率数据均由贵定县林业局提供,各村土地利用及坡耕地数据由国土资源局提供,石漠化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风景名胜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发展规划区数据由县政府相关部门提供。

1.3 研究方法

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划分均以行政村为最小基本单元,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标准为划分依据,并根据贵定县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相应调整和细化,最后划分出贵定县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其他区域。

1.3.1 划分标准

1)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主要指水土流失较轻微、森林覆盖较好和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包括受人为破坏后难以恢复和治理地带,河流的两岸、源头及水库周边植物保护带,重要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果等其他水土保持设施。划分标准:划分定量标准为微度侵蚀率≥60%,森林覆盖率≥50%。具体指标:自然遗产地,是;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是;县级以上森林公园,是;县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是;县级以上湿地公园,是;水土流失潜在危险程度,大;大江大河源头,是;饮用水源区,是。如果达到集中连片,定性和定量指标全部符合、定量指标基本满足且符合定性指标中的其中1个则划分为重点预防区。

2)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指水土流失程度高、集中连片、危害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区域。主要包括重要河流水系、湖库淤积影响较大的水土流失区域;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需开展土地资源抢救性、保护性治理的区域;涉及贫困人口集中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特定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急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群众收入的区域。划分标准:划分定量标准为水土流失率≥25%,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比≥50%,坡耕地面积比≥20%。具体指标:水土流失危害程度,严重;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严重;石漠化危害程度,严重;水土流失治理的紧迫性,紧迫;民生要求的迫切性,紧迫。若定性和定量指标全部符合、基本满足并且符合定性指标中的其中1个则划分为重点治理区。

1.3.2 划分方法 在省级、州级水土流水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水重点治理区划分前提下,利用ArcGIS空间数据处理系统将贵定县各行政村水土流失等级及比例、森林覆盖率、坡耕地面积比、石漠化率等数据统计并与行政村矢量数据属性链接,得到相关数据字段数据。再根据划分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分。通过ArcGIS属性表字段筛选功能,对满足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的指标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土流失现状

从表1可知,全县轻度侵蚀面积最大,为198.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16%;剧烈侵蚀面积最小,为17.31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0.33%。土壤不同侵蚀等级的面积依次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究其原因:主要是贵定县在大生态环境下,林业部门退耕还林、县级植被恢复等项目,水务部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方案等项目,发改局石漠化治理项目在荒山荒坡植树造林,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高,生态环境变好,降低了水土流失强度;同时在城镇建设大力开发过程中也更加重视水土保持措施,也降低了水土流失强度。

表1 贵定县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面积Table 1 Area of soil erosion in Guiding County

2.2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从表2看出,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包括省级、州级和县级预防范围,面积为828.00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74%。其中,省级重点预防区面积为660.06 km2,包括4个镇1个街道办37个村,以昌明镇分布最多,包括摆龙、打铁和高坡等13个村,面积为220.51 km2。州级重点预防区面积为156.99 km2,包括4个镇1个街道办18个村,以昌明镇和德新镇分布最广,均为7个村,但德新镇的面积最大,为144.36 km2。县级重点预防区包括1个街道办1个村,面积为10.53 km2。预防对策: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在防止滥砍滥伐的前提下保护好现有植被及水土保持设施,对于林草地采取封山育林,以达更好的防治效果;在坡耕地治理方面,坡耕地较大的地区需退耕还林;对于水源保护区,在宜林地应大力植树造林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以减少其对水源的污染。对于风景名胜区,应该加强有特色的绿化建设,把风景旅游放在首位,打造绿色旅游路线。

表2 贵定县水土流失各级别重点预防区的划分Table 2 Division of key prevention zones for soil erosion at different levels in Guiding County

2.3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指水土流失程度高、集中连片、危害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区域,主要包括重要河流水系、湖库淤积影响较大的水土流失区域;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需开展土地资源抢救性、保护性治理的区域;涉及贫困人口集中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特定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急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群众收入的区域。从表3可知,贵定县最终只划分了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包括6个镇1个街道办30个村,面积为124.01 km2,占贵定县土地总面积的7.60%。其中,昌明镇分布最广,白马、摆耳、都六、贾戎、栗山、良田、马踏屯和桐荡8个村,面积为49.61 km2;云雾镇其次,有东坪、江比、鸟王、平伐、塘满、燕子岩和营上7个村,该镇虽然分布较广,但面积最小,仅7.16 km2。治理对策:主要采取封山造林措施,对于树木花草稀疏的地方,可以通过人工播种提高林木和草地覆盖率,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以实现治理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林路和水田建立防护体系;对于区域内部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水土资源地区,应强化监督力度,确保水土设施完好,巩固治理成果。

表3 贵定县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划分Table 3 Division of key treatment areas for soil erosion in Guiding County

3 结论与讨论

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是在参考国家级、省级及州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以行政村为基础单元,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划定。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14],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高,以轻度侵蚀为主。随着生态治理的不断推进,水土流失面积将进一步减少[15]。但是贵定县喀斯特面积达1 396.71 km2,占贵定县国土面的85.79%;石漠化面积464.06 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8.5%,导致水土流失受到潜在的威胁。贵定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为828.00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74%。其中,省级重点预防区面积为660.06 km2,包括4个镇1个街道办37个村;州级重点预防区面积为156.99 km2,包括4个镇1个街道办18个村;县级重点预防区面积为10.53 km2,包括1个街道办1个村。贵定县重点治理区最终只划分了国家级重点治理区,面积为124.01 km2,占贵定县土地总面积的7.60%,包括6个镇1个街道办30个村。其他区域是指除去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区域,面积为165.57 km2,占贵定县面积的10.15%,包括4镇15村。

猜你喜欢

贵定县街道办石漠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街道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城市社区综合治理新机制的实践探索——以济南东风街道办为例
贵定县关工委举办“尽责优教”大讲堂
贵定县离退局:工作干得好不好,老同志来测评
转变工作思路 提高管理效率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贵定县云雾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