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庆阳西峰区果品产业调研初探

2019-07-02窦利锋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庆阳果业果品

窦利锋

(庆阳市西峰区果业生产管理局,甘肃 745000)

自2010年《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甘肃省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庆阳市进一步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西峰区优势产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按照“苹果为主,多果并举”工作思路,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庆阳市西峰区积极开展果品质量效益年和标准园创建年活动,苹果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全区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夯实产业培育基础。“十二五”期间是西峰区果品产业规模发展较快的时期。

1 西峰区果品产业发展概况

(1)面积、产量及农民收益。截至2017年底,西峰区果树面积30.05万亩,其中,苹果25.4万亩,已结果苹果园20.4万亩,盛果期苹果园10万亩;葡萄3.7万亩,核桃5000亩,樱桃4000亩,桃700亩,杏170亩。苹果产量15万吨,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1600元。

(2)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加快。实施省部级苹果标准园21处,市级苹果标准园7处。特别是规模化流转土地果园开展标准化生产,为苹果园提质改造发挥示范作用。认证绿色苹果基地5万亩,出口苹果示范基地2.87万亩,有机苹果认证577亩(刘店505亩,黄官寨72亩),集中连片规模化栽植甜樱桃2500亩、油桃700亩、核桃5000亩、杏170亩。

(3)品牌建设与销售取得实效。以陇清、恒丰源、三姓果业合作社为主的村淘网覆盖全区,实现网络销售与大宗果品销售并存的销售网络。在CCTV4《远方的家——高天厚土看庆阳》、CCTV2《经济半小时——秋收》栏目进行报导。“陇清”牌苹果商标获甘肃省著名商标;“陇宝牌”有机苹果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并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为“庆阳苹果”全国苹果产地知名品牌10强做出示范引领和显著贡献。

(4)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3个苹果基地乡镇、30个苹果重点村、55个果品专业合作社、110处百亩以上流转土地果园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规模流转土地建设果园2.31万亩,其中苹果80处1.8万亩。建成存量3000吨以上果库12处,农户果窖550处,组装式冷藏库134座,总贮藏容量6.5万吨。

2 主要措施

(1)建好规模连片果园。按照“苹果为主、多果并举”思路,每年结合扶贫攻坚一次性下达到位,年均新增百亩以上果农大户15户,新增果园面积1万亩。现在有50个村既有果业合作社,也有规模连片流转土地果园大户,特别是少数工商资本进入农村规模连片流转土地新建300亩以上连片果园,对带动当地果品产业扶贫攻坚具有促进作用。

(2)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利用国家和省投项目,重点抓好温泉-什社-董志10万亩绿色苹果示范基地建设,什社乡庆丰村、什丰村、新庄村,温泉镇齐楼村,彭原镇顾咀村等15处省部级苹果标准园创建,显胜乡冉李村、彭原镇周寨村、什社乡李岭村、温泉镇何坳村等7处市级苹果标准园创建;借助亚行贷款项目,规范完善各乡镇80处规模连片苹果园提质增效。

(3)改造老劣低产苹果园。通过现场培训和改变修剪技术模式,完成温泉何坳、刘店核心示范区,什社李岭(天富公司)、什丰(广兴泰合作社)、庆丰、三姓合作社等老果园改造15000亩。

(4)繁育优质苹果苗木。从产业源头抓起,支持有育苗资质的专业合作社规范育苗,将什社乡贺塬村(三姓合作社)、温泉镇齐楼村(和润合作社)、肖金镇张庄村(林治林合作社)分别作为矮化密植苹果规模连片育苗基地,累计出圃苹果苗木85万株。

(5)实施苹果组装式冷藏库项目。2013—2016年争取农业部农产品初加工惠农工程项目资金1366.2万元,重点动员流转土地规模经营100亩以上的大户进行苹果组装式冷藏库建设,累计新建贮藏量100吨苹果组装式冷藏库134座,新增苹果贮藏容量1.5万吨,为苹果产业偏远村组和果农大户延伸产业链、缓解当前苹果采摘后的低价贱卖市场风险做出了成绩。

(6)规范果业生产流通组织运营。每年新增果品专业合作社10个,具有规模化实体的果业合作社累计达到55个;创建现代电子物流新模式,动员更多青年人投身“庆阳苹果”销售队伍,已建成“陇香”牌庆阳苹果西峰形象店1处、“村淘网”260处,特别是以“陇清”“陇宝”“陇香”“苹之塬”“鲜享田园”品牌为主的线上线下营销方式,构建了果品推介直销网络。

(7)抓好果农大户周转资金筹融资工作。针对百亩以上流转土地果农大户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区政府积极协调甘肃银行庆阳分行简化贷款手续,委派专人配合实地考察、论证业主实力,重点采用3户相互信用联保的方式争取贷款指标。据甘肃银行庆阳分行提供的信息,仅2015年支持的果库、果商、果农达200余户,新增贷款1.6亿元,缓解了果品企业和果农大户的资金压力。

3 存在问题

(1)自然灾害较往年偏多。2015—2016年连续2年低温冻害、2017年前旱后涝天气导致多数结果园坐果率偏低,新栽的果苗、新嫁接的幼苗冻坏较多。冰雹灾害覆盖全区各乡镇,导致部分果园不同程度受灾,少数果园绝收,严重影响了果品产量和质量。

(2)少数果园园相不整齐。受城乡比较效益影响,只注重新栽果园建设,对改造力度较大的老果园投入不够,效益不高,影响普通农户经营果园的积极性。少数结果园修剪、拉枝不到位,施肥以化肥为主,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3)贫困户的经营规模偏小。多数贫困户户均果树1~2亩,管理粗放,成功率较低。家庭成员难以充分就业,缺乏信心。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近几年连续出现的低温冻害、前旱后涝、冰雹等灾害,造成果农务果积极性滑坡。因此,需要大力宣传推广果园保险。

4 西峰区果品产业发展规划

4.1 总体思路

以果农率先实现小康为目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苹果为主,多果并举;建基地,强服务,提质量,抓宣传,树品牌、拓市场;以温什10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为龙头,实施整区推进战略,大力推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技术”和“海升集团苹果矮砧栽培”模式,开展果品质量效益年和标准园创建年活动,做大做强“庆阳(西峰)苹果”品牌,温泉镇、什社乡率先跨入全国苹果基地建设百强乡镇行列。

4.2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西峰区新增苹果面积5万亩,年均增长4%,2020年苹果面积达到30万亩,结果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苹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其中提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14元。建成温泉镇齐楼村—什社乡贺原村、温泉镇何坳村—巨塬村、温泉镇八里庙村—什社乡文安村、彭原镇义门村—五郎铺村、肖金镇肖金村—显胜乡铁楼村、董志镇崔沟村—廖坳村、彭原镇赵沟畎村—显胜乡铁楼村(蒲河流域东岸沿线)、肖金镇三不同村—彭原镇草滩村(西长凤高速公路沿线)8条万亩苹果产业带,实现“合作社引领、整区域推进、水路网配套、畜沼库结合、省力化耕作、产业化经营”目标;争取新增省部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5处,累计达到30处;“陇清”“陇宝”“苹之塬”三大品牌成为省部级著名商标,建成全国绿色苹果生产示范区,实现50%耕地栽植果树、50%农民经营苹果、50%产业收入来自苹果的“三个过半”目标。

4.3 工作重点

(1)持续扩大基地规模。按照“生产管理标准化、填平补齐区块、提升整体园貌”思路,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推进温泉(齐楼)什社(贺原)万亩果带大变样。采取“远学洛川静宁、近学宁县庆城”,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栽植大户和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以农民自愿接受、整体园相规范、便于机械耕作、优质高效安全为标准,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苹果示范园。“十三五”期间规划75个村以发展苹果产业为主,其中50个村达到整村推进,果园面积占到耕地面积60%以上,25个村果园面积占到耕地面积40%以上,每村建成2~3处连片总面积达到300亩以上的示范果园,带动全区建成3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其中盛果园、初果园、幼龄园各10万亩)。

(2)建设良种育苗基地。提倡具有资质的果业合作社牵头,规划什社乡贺塬村(三姓果业合作社)、温泉镇齐楼村(和润果业合作社)、肖金镇张庄村(林治林果业合作社)作为苹果育苗基地,以培育矮化苹果苗为主。2016—2017年新增苹果育苗基地135亩,2018年累计出圃苹果苗木100万株。支持甘肃居立生态科技公司培育苹果脱毒苗木,为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提供脱毒苗木保障。

(3)加大提高果品质量。继续抓好苹果老果园提质增效改造,以温泉镇刘店村“华夏苹果第一树”保护园区和天富亿生态民俗村辐射区域提质改造示范苹果园为样板,切实抓好全区10万亩郁闭盛果园的提质增效改造,改建淘汰低产果园4000亩;继续抓好苹果幼园抚育管理,每年完成补植管护1.5万亩。坚持果园标准化建设,通过补植补栽和重新栽植、提质增效改造等措施,重点打造齐贺万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带、西合公路万亩果带、西巨公路沿线老果园改造示范带、董陈公路万亩果带、义赵公路万亩果带和10处以上精品示范园。2020年,建成50个果品生产示范村和200处50亩以上连片流转土地示范果园。

(4)延长果品产业链条。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试点县区为契机,提倡在万亩果带核心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以苹果贮藏库为主的果品集散营销市场,新增贮量100吨组装式冷藏库100座,贮量3000吨以上机械制冷库4处,累计苹果贮藏能力达到12万吨。加快招商引资,建成一批冷藏贮存、分类筛选、个性包装、加工销售专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高苹果产业附加值。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果农组织化水平,每年新增果品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累计达到100个。

(5)鼓励多元果品融合发展。借助城郊地域优势,按照“苹果为主、多果并举”发展理念,在集中人力财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鼓励偏远贫困村组适量规模连片发展甜樱桃、油桃、杏、柿子、红枣、核桃、榛子等优质特色果品,鼓励具备条件的村组发展温室设施果树和盆景果树,增加市民休闲观光采摘果品种类,作为苹果产业链条的重要补充,增加创收渠道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倡市民认领托管果树行动,养殖业与果品产业深度融合,果品文化与农耕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相结合,定期举办时令果蔬采摘直销活动,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

(6)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在什社、温泉、彭原、后官寨、董志建成中小型果品收购贮藏市场5处。组建果品经纪人协会,扩大挂牌论级收购试点范围,解决苹果销售难的问题。依靠“庆阳特色农产品展销馆”,建成“庆阳苹果”西峰形象店10处(本地主产乡镇5处,市外大中城市5处),培育100处以上地产果品电子物流销售网点。积极参加市上组织的各类果品推介活动,努力拓展果品流通渠道。

(7)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庆阳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教授资源,组建果农培训宣讲队,每年开展巡回轮训100场(次)以上;依托组织、人社、农牧等培训项目,建成10处果业从业人员培训网点,每年培训果农3000人,其中骨干培训300人;组建果园管理技术指导队伍,稳定聘用农民果业技术员80~100人,使乡镇有技术服务站,村有技术服务队,组有专业技术员,户有技术明白人。

(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区级财政优先将苹果产业扶持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根据各乡镇工作任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产业培育扶持资金,各双联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要优先安排农村优势产业培育。流转土地500亩以上新建果园,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扶持。开展果园灾害保险试点,2018年实施投保试点1万亩。协调甘肃银行庆阳分行、兰州银行庆阳分行、邮政银行庆阳分行、瑞信银行等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指标,缓解果品企业和果农大户资金压力。

4.4 2017年果品产业进展

(1)持续扩大果品产业基地规模。以流转土地为主、农户自愿栽植为辅,全区春季栽植苹果8400亩,新栽其他果树3100亩。

(2)创建果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甘肃居立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8亿元,在董志镇规划的陈廖万亩果带区域启动2000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2017年新增1500亩),并建成集脱毒苗木进口、省力化栽培、果品贮藏、加工、休闲旅游消费为一体的全市领先水平、果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带动该区域形成万亩果带雏形。

(3)扎实开展果品质量效益提升标准园创建活动。完成苹果郁闭园提质改造1.41万亩,幼龄园建设1万亩及居立、铁楼、吴庄省市级苹果标准示范园建设。

(4)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果品产业发展。争取省级财政投资果树项目资金100万元,安排庆阳居立现代苹果产业园40万元、显胜乡铁楼村苹果提质增效示范园30万元、温泉镇齐楼(湫沟)村樱桃示范园30万元;董志镇吴庄村省级苹果标准园30万元、董志镇寺里田村省级苹果标准园30万元;彭原镇周寨村农业部苹果标准园40万元,温泉镇齐楼村农业部苹果标准园40万元,温泉镇刘店村农业部苹果标准园40万元。

(5)开展多种形式的果品休闲采摘促销活动。动员各乡镇完成乡村特色果品休闲采摘活动5次。5月上旬在肖金镇举办了1次大棚油桃采摘促销活动、举办了第二届桃隐庄园采摘艺术节,各类时令杂果园采摘活动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国庆“双节”期间在温泉镇刘店村举办苹果展销招商引资会,以吸引外地客商。

(6)集中抓好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借助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启动建园之机,邀请河北农业大学果树专家孙建设教授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家赵政阳教授团队、甘肃省现代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国梁研究员对120多户果业合作社(果农大户)进行果品经营与管理系统性专业培训5次,配合山东农业大学姜远茂教授在彭原镇周寨村设立果园配方施肥培训示范点1处。

猜你喜欢

庆阳果业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Our Best Friend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庆阳开展2015年市直国有林区森林保险理赔工作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