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岁前不看电视孩子就能终生受益吗?

2019-07-02张海波媒介素养教育专家

妈妈宝宝 2019年6期
关键词:终生媒介内容

文/张海波 媒介素养教育专家

最近一篇名为《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将终生受益》的文章在朋友圈中转得非常火。文章从9个方面分析了看电视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对如今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孩子们来说,这些观点真的适用吗?

细数电视的9宗“罪”

●占据了玩耍时间,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阻碍了语言发展。看电视是单向的,而语言学习需要通过双向交流来实现。

●抑制了想象力的发展。电视是具象的,将孩子处于被动接受灌输的位置。

●限制了感觉体验能力,而感觉体验丰富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看电视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使孩子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看电视多导致活动减少,使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降低。

●看电视多的孩子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懒于思考和探索。

●看电视多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验。

●看电视会上瘾,看电视多的孩子会受到电视中购物消费的影响,养成不良消费习惯。

9宗“罪”引发的4点思考

围绕上述看电视的9宗“罪”,我就电视及各种电子屏幕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进行了思考。

1 现在的电视和过往的电视有什么分别?

如果说以前的电视,是一种简单的单向灌输,孩子被动接受,那现在的电视已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现在孩子的选择是非常多元的,N多的电视台,N多的电视节目,加上各种“机顶盒”的协助,孩子已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选择,或者家长订制的内容套餐,去观看内容。在孩子们看来,电视等各种电子屏幕已经成为接触喜欢的信息的渠道而变得不可或缺,家长阻止孩子看的也不再是电视这单一的媒介,而是孩子喜欢的、希望了解的各种内容渠道。

2 不看电视的孩子,社交能力会特别好吗?

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社交场景:课间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欢快地聊天,他们说的话题,也许是最新一集动画片中主角是如何用新的“绝招”去打败坏人……社交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孩子的社交活动有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各自喜欢的卡通动漫及有趣的新鲜见闻。如果一个孩子完全不看电视、不接触屏幕,不难想象,他与身边的小朋友们的共同话题会少了很多。

3 长期接触电视、电脑等屏幕,会导致孩子容易上瘾?

相信大家不难想象“高考后,大学初”这一个时间段里孩子的各种行为:不学习,玩游戏……个中原因可能就在于,当一个人在某方面长期压抑,一旦释放,产生的能量会大到难以想象。

同理,如果孩子从小不接触各种媒介,等到他们有朝一日忽然接触到的时候,那种如沐春风、如饥似渴的感觉,会让孩子迅速沉溺其中。反倒是那些从小就对各种媒介、屏幕见怪不怪的孩子,能够在家长有序的教导下学会自控和辨别,而不容易染上各种电视瘾、游戏瘾、网瘾。

4 数字时代,家长如何帮孩子们挑选合适的媒介内容?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将终生受益”的理论发起者是英国的教育专家马丁·洛森。对于他所提倡的12岁前让孩子完全隔绝电视,去进行各种亲子游戏或户外活动,我的建议是,媒介与户外同行,屏幕与书籍携手。既要接触好的媒介内容,也要和父母朋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帮助孩子挑选好的内容。媒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核心应该是媒介里面的内容,如果让孩子自己随意点击,最后看到的可能是苍老师或者暴力熊。

●与孩子共同使用各种媒介。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媒介里的黑白是非。

●陪孩子走到户外。媒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如果你不想孩子成为新一代“宅男宅女”,就陪着他离开那张电脑桌吧。

●家长以身作则。这是个老掉牙的建议,但却十分经典,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家长本身的影子。你很难要求一个天天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的父母,能有一个善于交际,不会沉迷网络的孩子。

猜你喜欢

终生媒介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终生报效我的祖国 世代传承我的黄埔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最后一次
主要内容
飘荡的灵魂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