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

2019-07-01秦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CT诊断诊断价值

秦建军

【摘要】 目的 探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5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为单一病灶, 患者进行病理确诊前均实施CT诊断, 观察患者CT诊断情况。结果 52例患者CT检查显示15例节细胞瘤, 9例转移瘤, 20例无功能腺瘤, 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 其中, 节细胞瘤主要为卵圆形, 拥有桃尖征, 另外三种瘤型主要为圆形, 不存在桃尖征。52例患者15例节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5.23±3.42)、(31.24±3.23)、(36.24±4.16)、(46.23±4.38)Hu;20例无功能腺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1.32±3.46)、(46.25±4.16)、(70.36±4.26)、(53.27±5.13)Hu;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23±3.42)、(99.54±4.26)、(99.38±5.24)、(81.42±5.17)Hu;9例转移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35±4.26)、(50.42±5.24)、(74.26±5.36)、(75.58±5.27)Hu。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非常高, 值得应用。

【关键词】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2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为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疾病, 该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症状不明显, 因该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对其认识度存在不足, 确诊比较困难, 如何提升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出率非常重要, 应重点关注[1, 2]。本文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经病理确诊的5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为单一病灶。其中, 男22例(42.31%), 女30例(57.69%);年龄11~75岁, 平均年龄(44.21±11.25)岁;经病理诊断疾病类型:15例(28.85%)节细胞瘤, 9例(17.31%)转移瘤, 20例(38.46%)无功能腺瘤, 8例(15.38%)无功能嗜铬细胞瘤。纳入标准:本研究患者均需要满足WHO中关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标准[3], 本研究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

1. 2 方法 在为患者进行病理确诊前, 均实施CT诊断, 病理检查时选用苏木精-伊红进行染色处理, 在10×1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做好各项记录。CT扫描设备选用LigtSpeedVCT扫描仪, 在为患者实施CT诊断前, 应为患者禁食至少12 h, 在为患者进行扫描操作前0.5 h, 引导患者口服500 ml对比剂, 同时, 引导患者实施正规的呼吸训练操作, 为患者进行上腹部的CT扫描操作, 扫描的范围为胸11椎体下缘直至腰2椎体的下缘, 诊断时设备管电压控制为120 kV, 管电流控制为200 mA, 螺距设定为0.984, 层厚设定为0.625 mm, 重组的层厚设定为2.5 mm, 层间距设定为2.5 mm;为患者进行增加扫描时, 使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实施肘静脉团注, 速度控制在3.5 ml/s, 造影剂为患者选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00 mgI/100ml, 为患者实施增强扫描时, 时间控制在30、70、180 s;做好各项诊断记录[4]。扫描后的图像交由经验丰富的2名影像科医生进行评阅, 选用盲法进行操作;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为:病灶的形态、大小和密度;病灶钙化、出血、内囊变状况;平扫、增强扫描时的征象;桃尖征为肿瘤表现出嵌入性生长, 血管受到肿瘤推移或包绕, 不会对邻近血管进行压迫;病灶钙化的判定标准为CT值>100 Hu;出血的诊断标准为CT值在60~100 Hu;坏死的诊断标准为延时3 min增强扫描;CT值<20 Hu。做好各项记录, 观察患者CT诊断情况。

2 结果

2. 1 CT检查形态、边界、密度、桃尖征情况 52例患者CT检查显示15例节细胞瘤中, 11例为卵圆形, 4例为圆形, 边界均清晰;12例密度均匀, 3例密度不均匀;13例桃尖征, 2例未见桃尖征。9例转移瘤中, 3例为卵圆形, 6例为圆形;8例边界清晰, 1例模糊;1例密度均匀, 8例密度不均匀;均未见桃尖征。20例无功能腺瘤中, 1例为卵圆形, 19例为圆形, 边界均清晰;18例密度均匀, 2例密度不均匀;均未见桃尖征。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中, 2例为卵圆形, 6例为圆形;7例边界清晰, 1例模糊;1例密度均匀, 7例密度不均匀;均未见桃尖征。其中, 节细胞瘤主要为卵圆形, 拥有桃尖征, 另外三种瘤型主要为圆形, 不存在桃尖征。

2. 2 不同时期CT值情况 52例患者15例节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5.23±3.42)、(31.24±3.23)、(36.24±4.16)、(46.23±4.38)Hu;20例无功能腺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1.32±3.46)、(46.25±4.16)、(70.36±4.26)、(53.27±5.13)Hu;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23±3.42)、(99.54±4.26)、(99.38±5.24)、(81.42±5.17)Hu;9例转移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35±4.26)、(50.42±5.24)、(74.26±5.36)、(75.58±5.27)Hu。

3 讨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作为典型良性肿瘤病症, 主要在神经嵴细胞患病, 多数不拥有内分泌功能, 患病后患者肿瘤部位会出现神经纤维增生为束状、旋涡状或编织状, 能够见到簇状分布或散状分布神经节细胞, 该疾病的病变比较缓慢, 不存在特异性表现, 多数患者在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 因此, 诊断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应重视[5-8]。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 患病后, 部分患者的尿、血浆儿茶酚胺出现升高, 节细胞神经瘤作为典型良性肿瘤病症, 从病理上进行分析, 拥有包膜, 因此, 实施CT检查, 能够看到边缘光滑锐利, 与周围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分;节细胞瘤在右侧比较多见, 与性别不存在相关性, 成年人群较为多见, 本研究中, 患者多数节细胞神经瘤细胞表现为椭圆形, 而腺瘤的外形多为圆形, 节细胞瘤的密度比较均匀, 不易囊变与出血;节细胞瘤在实施平扫时, 密度比较低, 对其进行强化后, 密度有所升高, 延迟得到强化。本研究通过对5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不同时期CT值进行分析, 患者CT检查显示15例节细胞瘤, 9例转移瘤, 20例无功能腺瘤, 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 其中, 节细胞瘤主要为卵圆形, 拥有桃尖征, 另外三种瘤型主要为圆形, 不存在桃尖征。52例患者15例节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5.23±3.42)、(31.24±3.23)、(36.24±4.16)、(46.23±4.38)Hu;20例无功能腺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1.32±3.46)、(46.25±4.16)、(70.36±4.26)、(53.27±5.13)Hu;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23±3.42)、(99.54±4.26)、(99.38±5.24)、(81.42±5.17)Hu;9例转移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35±4.26)、(50.42±5.24)、(74.26±5.36)、(75.58±5.27)Hu。表明CT诊断技术为极为常用的诊断方案, 针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中, 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灶,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 有利于制定治疗措施, 应用价值非常高。综上所述,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非常高,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凤艳, 乔英.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 17(3):198-201.

[2] 陈志刚, 雷明军, 丁梓华, 等.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6):224-225.

[3] 李松鹤.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4):131-132.

[4] 陈德华, 曹代荣, 游瑞雄, 等.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36(9):1279-1282.

[5] 王東, 孟利民, 毕永民, 等.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空军医学杂志, 2017, 33(3):207-209.

[6] 张林杰, 陈方满, 胡大成, 等. 多期CT增强扫描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6, 35(1):79-82.

[7] 彭泰松, 许志高, 房宾, 等.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1, 23(6):417-419.

[8] 周建军, 曾维新, 周康荣, 等.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10):1021-1023.

[收稿日期:2018-11-21]

猜你喜欢

CT诊断诊断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诊断及鉴别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