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9-07-01席瑞丽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席瑞丽

摘要:數学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由于数学知识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所以学生对其学习兴趣较低,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现状,并依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前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与创作力。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况,无法提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若想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实现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进行相关数学实践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生活化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阶段,教师依旧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知识的记忆上,大多数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学习技巧较少,数学应有魅力并未充分体现出来,所以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另外,在生活化教学上,一些教师缺少相关实践经验,对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理解掌握不全。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将数学理论和生活进行相关联,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导致学习兴趣降低。除此之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只能长时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时,教师要构建出学生感兴趣且熟悉的生活教学场景,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且有此意识,只知道按照教材讲解知识,丧失了数学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观念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教育主体地位,这与新课标要求相背离。所以教师应当与学生转换地位,将学生置于教学主导地位,围绕着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并且这也与生活化教学规则相一致。为了实现有效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起正确教学观念,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作用。然后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结合一些生活元素,从生活中找寻数学教学资源,以此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为小学生构建出一个富有活力、熟悉的生活化课堂。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实践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二)合理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

通常情况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依赖性严重,所以相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来说,更易于接受自己熟悉的事物。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留意生活中存在的生活元素,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辅助教学。特别是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进而使其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与正方体和长方体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模型,譬如肥皂盒、魔方等物品,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所学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模型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在自主探索中了解并理解长方体及正方体的数学知识点[2]。另外,在了解基本知识点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然后总结出其具体特征,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生活化教学,要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抽象的,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为此,教师要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及情境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的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另外,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找寻到数学知识规律,解决数学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困境,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素养。

比如:在学习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时,讲解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论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此理论的理解,教师可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相关资料,主动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并进行组内探讨,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并且通过此种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及解决能力。第一,教师要将三角形与生活实际元素相关联,譬如使用三个火柴棍可以围成三角形等,并让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物品拼成三角形,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是所有长度的火柴棍或是铅笔都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研究围成三角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第二,在知识点引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自己比拼,然后得出三角形的组成条件。在经过动手实践后,让学生知道只有两个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才能够得到三角形,进而完成对上述结论的证明。此种生活化教学方式远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并且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会增加学生的知识记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莹.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21):106.

[2]陶小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考察中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 (06):113-114.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