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舞蹈史诗作品分析

2019-07-01赵玉薇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东方红对比

赵玉薇

【摘 要】《东方红》及《复兴之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部里程碑式的音乐舞蹈史诗作品,通过真实反映时代背景下的人民生活,歌颂中华民族积极奋进,永不放弃的民族气魄,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历史呈现方式、舞蹈编排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年代的创作理念,以期能够促进音乐舞蹈史诗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东方红》;《复兴之路》;音乐舞蹈史诗;对比;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116-02

“音乐舞蹈史诗”,通过各门科类表演艺术的交互融合,讲述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将主题完整呈现。以音乐、舞蹈、诗歌呈现内容,以舞台美术烘托气氛,从而达到主题的升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抒发民族自豪感。

《东方红》及《复兴之路》这两部享誉中国的音乐舞蹈史诗,虽然年代间隔久远,但同样极富渲染的舞台表现力及感人肺腑的段落编排,使得两部史诗皆受到了艺术界人士的认可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而由于史诗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别,《东方红》创编于196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复兴之路》创编于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使其由于不同的时代而产生了主流文艺思想的变化。本文望通过两部史诗在历史呈现方式、舞蹈编排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年代的创作理念,促进音乐舞蹈史诗的不断发展。

一、历史呈现方式的异与同

《东方红》及《复兴之路》都是非常伟大的音乐舞蹈史诗。在对历史呈现的过程中,它们相同的地方在于充分调动艺术形式对近百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代表性事件及人民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进行描绘。通过阐述历史,向如今的人们传达中华民族坚不可摧、顽强拼搏的历史精神。

《东方红》在讲述故事,呈现结构框架时,着重讲一种状态,但在呈现状态之外,又将“党的诞生”“秋收起义”“遵义会议”等几次重大历史事件贯穿其中,铭记历史。史诗分为“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共六场内容。与《复兴之路》相比,只在每一场开始后有一个简单的旁白加以介绍。之后每场的内容便只以歌舞的艺术形式进行呈现,没有旁白辅助解释。例如在描写从被地主不断压迫,到打倒地主,夺回自己主权的状态变化时,编导在舞蹈动作之中穿插着向观众传达语意的表演性动作。在被地主压迫时,设计了农民托着箱子行进的过程中也不断被地主鞭笞的情节。而在批斗地主时,则用将地主团团围住,为他们扣上“白帽子”,撕碎曾经的“协定”这些写意动作进行呈现。这一前一后的反差,充分地表明了“农民翻身”的一种状态,运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向我们传达故事情节,此时“无声胜有声”。

《复兴之路》的结构框架则有着明显的时间节点之分,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伟大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都做了标注,并由旁白满含着深情向大家一一陈述,但在标注事件的同时,也借由着或歌或舞的艺术形式向观众传达着不同时期的状态。自1840年签订南京条约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多少年的时间像是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华民族经过了数不尽的苦难,才从“东亚病夫”的这一头走到了“民族复兴”的那一头,这一桩桩一件件,明确地标注了时间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就像是一颗颗坚硬的木桩被钉在了这座桥上。但也正是这些大事件的堆砌才让观众感受到了经历过的苦难,并最终在暴风雪中迎难而上,真正地站了起来,走上了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这些大事件不仅包括历史的战争、自然灾难,也包括民族富强后的伟大成就。例如在《不可战胜》中讲述了1998年解放军战士抗洪的故事,在《呼唤》中则描绘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两段音乐舞蹈都震人心魄,扣人心弦,配合着演员撕心裂肺的叫喊,投入地演出,观众的心随着舞蹈和音乐的起伏而颤抖不已。真正地回温了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苦难,却也更体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大爱无疆。又例如,在《海峡愿景》中讲述了2008年,台湾海峡两岸直航启动,两岸同胞终得相见的美好光景。LED屏上起初挂着的一轮弯月,很好地凸显了主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舞蹈非常的美好婉约,配合着粉蓝色调的舞美灯光,呈现着思乡之美。而两位老师感情充沛地朗诵也将我们拉进了意境之中。而后,随着朗诵内容的变化,两岸直航启动,舞蹈构图越来越流畅,LED屏上的月亮也变为一轮圆月,非常好的照应了主题——台湾同胞终于能回家了。

因此,虽然两部史诗在呈现历史的结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忠诚地还原了历史,还原了中华民族所受过的苦难以及今日里更辉煌的成就,也成功地向我们傳达了中国人伟大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舞蹈编排的异与同

虽然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但在大型歌舞史诗中,一定要在舞蹈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对历史呈现方式的不同中,产生差异的两部史诗,运用舞蹈这一艺术手段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东方红》中的舞蹈设计更偏向于内容,描写情节。因为《东方红》在对章节进行介绍时,只在开头有一个简短的引言旁白,之后全需要音乐及舞蹈推动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这里就对舞蹈的叙事性要求很高。不论是从演员的衣着还是道具的改变以及最重要的以“哑剧”的表演性写意动作为主导,各个层面都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制造矛盾冲突,延续整段历史的脉络。而在舞蹈队形的设计中,采取多维度变化,或三五成群,或四方块,或围成花状。因为所处时代的原因,当年的舞美灯光、舞台设计并不比如今丰富,因此只能以舞蹈编导本身取胜。这就营造了队形多变,且十分花哨的舞台效果,引人注目。

而在《复兴之路》中,除去每一章节,在每个大事件前也有旁白进行辅佐解释,先入为主,为观众设定了历史的时段,因此舞蹈设计偏向于形式,烘托氛围,包括《不可战胜》及《呼唤》中舞蹈演员撕心裂肺的呐喊,《曙色》中演员夸张地张着大嘴的表情,都在向观众输出情感,引发共鸣。并且与《东方红》呈现的或只有舞或只有歌的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复兴之路》在节目设定中,往往都是以歌舞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呈现。这种表现形式有助于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但也极有可能限制舞蹈的发展,使舞蹈沦为歌伴舞,成为歌曲的附庸形式。但这一点经过编导的编创,很好地进行了化解。《复兴之路》的大部分舞台构图为聚集队形,采用“人海战术”,并在聚集队形的基础上作层次变化,以此获得强烈的感官震撼效应。例如《辛亥童谣》中带着长辫子的后背,《曙色》中横跨舞台的“人墙”《打过长江去》中戴着头盔的战士们用整齐划一的动作及丰富的层次变化展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震撼场面,这些“人海战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超强的视觉震撼,也巧妙地化解了歌与舞之间可能会衔接不当的尴尬场面。

三、结语

通过对比探究,在历史呈现方式的对比中,《东方红》着重讲某一时期人民生活所延续的一种状态;而《复兴之路》的历史呈现内容则有着明显的时间节点之分。在舞蹈编排的对比中,《东方红》更偏向于内容,描写情节;而《复兴之路》则更偏向于形式,烘托氛围。

两部史诗,两个时代,讲述的却是同一件事情——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并且在用力地向前奔跑。正是因为有艺术形式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对历史更加地感同身受。艺术,作为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历史的同时,更抛洒了满腔的爱国情怀,它夸张但也写实,让我们热泪盈眶、激情澎湃。

参考文献:

[1]尹佳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东方红对比
Entrevista ping-pong “Mi mayor logro es haber aprendido español”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东方红20周年谱华章
东方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东方红闪耀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