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9-07-01孙颖

关键词:东台专题片法院

孙颖

◇ 细微之处见情怀

多年来,党建人物专题片一直是我们东台市电教中心的看家本领,摄制的人物专题片连续两届荣获过中组部观摩交流一等奖。可要说起工作案例片,我们却较少尝试,经验少,手比较生。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构思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以拍摄人物片时形成的思维切入,着眼于挖掘故事和强化情感。这部片子后期虽然也是按照通常的工作片路数剪辑的,但丰富的故事穿插却使其情节相对丰满,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可见,无论是人物片还是工作片,都要有故事才能让人喜闻乐见。

拍片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从众多案例中挑选出最鲜活的故事。要讲好故事,首先就要讲好细节,否则片子里的人和事就无法鲜活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生动性上就会大打折扣。讲故事、挖细节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不能拉拉杂杂什么事都讲,要讲得有代表性,能够小中见大;也不能平铺直叙讲成流水账,要有看点和起伏;更不能一堆故事讲到底,见事不见人,要有留白和升华。

本着边工作边学习的态度,我们先期与法院进行了交流与沟通,经过多次筛选,在众多案例中挑选了“砍树”“强制执行”“追讨欠款”这三个,由浅及深、由小到大,慢慢将情感推向高潮。如果说,东台法院是一棵大树,那么我们所截取的这些枝枝叶叶,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展现出东台法院秉公为民的精神风貌。

专题片虽然可以用解说词来讲述故事和表现人物,但是要完美再现曾经的人、事和环境,却非易事。画面和解说词像流水一样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印象中流过,要让观众细细咀嚼、品出滋味来,就更是难事。处在信息过载的移动互联时代,唯有以情感和情节来打动人,才可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为此,就需要在细节之处着重落笔,使人物和故事更加饱满充实。

“砍树”这一段故事,是邻里之间因为几棵树的采光权而引发的纠纷,双方互不相让,原来热络的邻里也不走动了,村里做了很多次工作仍然解决不了。后来此事能得以解决,邻里之间重归于好,是源于2014年东台法院创新出台的“法官村长”这一机制——东台法院18个党支部与各镇区结对共建,选派60名党员干警挂钩60个矛盾多发的重点村居,开展法制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在“挂钩”法官的调解下,邻里双方互相谅解,一家砍了祖上传下来的意杨树,另一家的女贞树则有了充足的阳光。事情虽小,但法官来到村里,来到老百姓身边为群众解决问题,意义却十分重大,既体现了基层法院受理案件之“碎”,也揭示了“依法治国”理念正在深入基层。这正契合了“小中见大”这一主旨。

◇ 现场的再模拟

抵达受众的心灵,才是传播的最高追求。为此,我们在制作中通过化繁为简,还原真实事件,极大地拉近了片子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拍过多年人物专题片的我们清楚地知道,缺乏现场事件是讲故事的最大障碍,所有专题片创作者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还原事实。为此,有人采用情景再现,但这种手法利弊皆有,有时还会弊大于利;有人选择采访亲历者,可又会显得情节干瘪,表现力和感染力不足。我们采取的,则是一种可以称为“自然还原”的方法,就是一方面以现在时的某些画面代入情节,另一方面以亲历者讲述、解说词讲述结合真实情境来再现事实。

执行工作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樊篱。近年来,东台法院将强化执行工作的强制性作为重要抓手之一,旗帜鲜明地对各类失信被执行人予以铁腕打击。在拍摄中,为了展现执行工作对当事人家庭的重要性,选取了交通事故受害人没有拿到赔偿金的案例。因为案件已经完结,为了再现这一故事,使事实还原尽可能真实准确,我们着重把握细节与过程的关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力求还原现场、还原人物、还原事件。

我们采访了当事人的邻居,通过邻居这一亲历旁观者的讲述,将案件的原委、判决结果、当事人的困境都直接摆在受众的面前,既符合故事的叙述逻辑,又增加了真实感。接着采访当事人。在对当事人采访时,我们并没有太多地干预他的讲述,而是鼓励他简单直观地描述这个案件,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车祸以后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不易。当事人是个较为乐观开朗的汉子,在遭遇车祸后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没有自怨自艾,仍然乐观积极地生活。在他的讲述过程中,只有谈到在外上大学的儿子因为生活费不够而勤工俭学时,他才抹了一下眼角。简单明了的叙述,既让观众明白了案情,也让观众从情感上对这家人的遭遇感到同情。

在执行局的时间表里,从来没有昼夜之分。凌晨披着星光出发,在别人还在酣睡的时候,他们已经投入工作,赶赴被执行人家里。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执行工作的辛苦与艰巨,我们跟拍了执行局一天的工作。后期剪辑时,则选取了凌晨他们拘传被执行人的画面。从最终效果来看,这样的画面更具冲击力和表现力。

◇ 故事的张力

电教片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要想引人入胜,就需要营造出故事的张力,既要合理设置一些障碍,也要照顾受众对故事的期待走向。

“追讨欠款”这一故事发生在过年之前。受众看到这里,第一反应就是这不仅仅是公司的债务问题,还涉及到职工节前工资的问题。所以这个欠款在受众的第一反应中是必须要追回的,但能否追回却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障碍。同时一部分受众也能想到,法院干警在节前很忙碌,人少事多,大量案件要结案,大量日常事务要处理,是否有时间专程赶到外地处理这一案件是第二个障碍。通过办案人员的讲述,受众得知被告是四川的一家公司,从江苏到四川路程远,人生地不熟,被告公司是否有能力还款,执行人员是否能够在外地成功执法讨回欠款,都是问题,这是第三个障碍。这三个障碍,只有第一个,受众心理上是有一定预期的,就是既然选取了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案件是一定可以圆满解决的。但对于后两个是如何发展的,受众却难以凭想象得知,自然期待情节的进展。这样,就制造出了悬念效果。

我们没有用复杂的结构层次来叙述,而是选择了相对简单的逻辑顺序来架构这个故事——节前甲公司老总来法院起诉→法院受理案件→与甲公司商谈进行案情了解→开会讨论案件、制订计划→做好案件准备→到四川与被告公司商谈→处理好案件。按照事件逻辑进程发展,结构层次非常清晰,既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也强化了故事的情节张力。

百姓生活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片子通过一连串事关基层百姓利益的案件的圆满解决,展现出了东台法院赤诚的为民情怀。当然,工作片要讲故事,但也不能讲得过度,还是需要一段高度凝练的解说来收束全片、升华主题。所以在片子的结尾,我们就回归了一般工作片的“制式套路”,以结语和照片、视频资料相结合来展现典型风采。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但在题材限定下和有限的制作时间里,也只能如此。结尾不够“靓”,這是如今我们回顾全片时的一个遗憾。希望今后通过更多的实践,能再度提高,找到更好的收束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东台专题片法院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鱼汤面
董郎孝道古今传 有爱东台何羡仙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