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鹭于飞”赏鹭鸟?

2019-07-01张海华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7期
关键词:鹭鸟舞姿白鹭

张海华

七月盛夏,正是欣赏各种鹭鸟的好时候。“鹭”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在《诗经》里,如《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这个“斯容”,指的就是白鹭之容。也就是说,诗中恭维客人风神潇洒,“帅得跟白鹭一样”,真的十分有趣。

这里,我们就来聊聊鹭鸟与古诗的故事,也顺便讲讲国内最常见的“白鹭”有哪几种以及该如何区分它们。

“振鹭于飞”美风神

《诗经·周颂·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这首诗是周王宴请来朝的诸侯时所奏的乐歌。先解释一下生僻字:雝(音同“拥”),后世常写作“雍”,水泽,亦即现在所谓“湿地”;斁(音同“亦”),厌倦,厌弃。跟“国风”中的很多诗歌一样,此诗用了“见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即诗人以白鹭群飞于湿地,象征嘉宾前来做客。类似“振鹭于飞”的用法在《诗经》中还有,如《鲁颂·有駜》第一章: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这是一首典型的“宴饮诗”,其创作的背景是:鲁僖公君臣上下勤勉一心,国内五谷丰收,故君臣欢宴,饮酒作乐。駜(音同“必”),形容马儿肥壮的样子;诗中的“明明”,即勤勉之意。不过,关于这首诗中提到的白鹭,到底是指真实的鹭鸟还是指有人执鹭羽而舞,历来注析《诗经》的名家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说这里是“描写舞者表演鹭鸶飞翔而下的舞姿”;也有人认为指的是鸟类本身。如,学者向熹将“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译为:“一群白鹭振翅飞,忽而上升忽而下。鼓儿敲起咚咚响,酒醉起舞兴难罢。”

“值其鹭羽”舞翩翩

不管怎么说,白鹭在当时被认为是风姿美妙的象征,因此既可以直接用来形容人的风采,也可以用鹭羽来表达舞蹈之美。甚至,执鹭羽而舞的人,也成了观舞者爱慕的对象。

《诗经·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手持(或头戴)鹭羽而舞的巫女,因为其舞姿美妙动人,而深深打动了一个男子的心,害得他得了“单相思”。诗中的“宛丘”是地名,“子”就是指跳舞的巫女。“汤”通“荡”,形容舞姿摇摆。鹭翿(音同“道”)跟鹭羽一样,都是舞者的道具。

现在,让我们闭目遥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不管炎夏还是寒冬,击鼓之声咚咚响,美丽的巫女头上插着的,手里拿着的,都是洁白的鹭羽,她扭动着腰肢,舞姿是如此妖娆、热烈。可叹一位观舞的男子,“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即“我真的很喜欢她呀,却又没有一丝希望”。

那么,白鹭为什么会被认为是风姿美妙的象征呢?当然是跟白鹭本身的形态之美有关。白鹭全身洁白、身材高挑,喜欢在水中踱步觅食,体态优雅;其振翅飞翔的时候,身姿更是轻盈动人。自古及今,白鹭都是中国的常见水鸟,所以很容易被目睹并打动诗人的心,从而得以入诗。

你真的认识“白鹭”?

《诗经》之后,描写鹭鸟的古诗词多得难以计数,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应该说,在古人眼里,凡是白色的鹭鸟恐怕都被统称为“白鹭”(有时甚至会被称为“白鹤”)了。按照现代鸟类学的分类方法,中国的常见“白鹭”主要有:白鹭、中白鹭和大白鹭。我不知道古代的情形如何,但如今最常见的白色鹭鸟就是上面与中白鹭、大白鹭相对而言的白鹭。由于它在三者之中体型最小,故又称“小白鹭”,中白鹭只比白鹭略大一点,而大白鹭个子很大,脖子很长,以至于出现特殊的扭曲。

不过,缺乏观鸟经验者在野外还是会觉得难以区分这些白色鹭鸟。我们先来准确认识“小白鹭”:其雪白的身体、黑色的喙及黄色的脚爪,是区别于其他白色鹭鸟的重要鉴别特征。

另外,国内可以见到的“白色鹭”还包括黄嘴白鹭与牛背鹭。黄嘴白鹭属于濒危物种,非常罕见,且不去说它。不过,牛背鹭属于中国常见夏候鸟,倒是經常被错认。在春夏繁殖期,牛背鹭头部羽色是金黄的,故不会被认错,但一过繁殖期,其全身均为白色,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白鹭。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两者还是容易分辨的:牛背鹭与白鹭的特征刚好相反,即它的嘴是黄色的,脚趾是黑色的。

猜你喜欢

鹭鸟舞姿白鹭
白鹭于飞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舞姿
聪明的鹭鸟
风中的舞姿
聪明的鹭鸟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