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的学生“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2019-07-01胡国萍

中文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设计

胡国萍

摘 要: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改变之前单一的被动的重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主动性重能力和情感价值培养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团队意识。这种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可分三个不同时期:在课程前应关注问题的设计;在课程中应合理分配不同时期关注点:在课程后关注课后反思。只有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行之有效,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讨论  问题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6-0-01

新一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至今,中学历史教学有了一个较明显的变化,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环节明显增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明显提高。与本次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相适应,课堂教学中探究性的问题也就随之提高。我校大力推行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这种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课前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编制好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课堂上以导学案为主要载体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导学案上讨论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初浅认识。

一、在课程前关注问题的设计

课前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课堂讨论成败的前提和基础。本人觉得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讨论的问题要紧扣课本,这是理解教材重难点的一个很好途径

课堂讨论的问题会受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的制约,这和其他形式的讨论题目是不同的。讨论的问题假如偏离教学内容,即便题目对学生再有吸引力,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必修一专题一有一课说到军机处设于雍正年间,学生可能受影视媒体的影响,对“雍正是怎么夺取皇位”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把它作为课堂讨论的问题,就不妥当了。课堂讨论的问题首先要紧扣教材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深入了解教材,挖掘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由此来设计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牢牢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时 ,我觉得辛亥革命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就可以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能全面地了解辛亥革命,逐步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同时辛亥革命的评价也是这课的重点和难点。

2.讨论的问题要有争论性、答案可多样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注重这一方面,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元化的,有争论性的。举个例子,在讲到《孙中山》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从孙中山一生三次转变中,同学们有哪些启示?”然后大家纷纷讨论后总结了很多新的结论:①抓住目标,坚持不懈;②要与时俱进③转变时目标要明确④要以国家利益为重⑤要抓住时机⑥要发动群众等。多元答案的问题可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敢为人先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水平,难易程度一定要掌握好。

教师在设计要讨论的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问题太简单,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没有了讨论的价值;相反,问题太难,学生难入手,回答不出,也会打击学生讨论的主动性,所以在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时要掌握好难度。一般来说,问题的难易度可稍微偏上于全班的中等水平。

二、在课程中应该合理分配不同时期关注点

1.前期关注有效组合,明确分工

一个小组一般8 人左右,小组如何形成,大致可有两种方式:一种由教师直接分组,另一种由学生自由组合,但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所以也就没有一种分组方式适合所有场景。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条件,课堂需要以及学生特征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方式。团队精神对一个小组来说很重要,每个组员都要具备团队精神。同时小组要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至关重要。另外每个组员都要有自己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整理员,发言人等,还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其他不同角色,通过体验不同角色,多方面锻炼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达到更好的发展。

2.中期关注设问方法,注意灵活运用

在课堂讨论中,如果抛出一个问题,设问的范围太大,或设问模糊不清,学生无从下手,这样肯定不行。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情,同时还应具体清楚。比如,在学习《明清故宫》时,直接问学生“故宫的布局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答,或照着课本读一篇,实际上根本不了解。如果把故宫的平面图和实景图通过课件PPT放出来先让学生看,再让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就比较直观地理解故宫的布局结构特点了。

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可适当变通,也可适时尝试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我们课堂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提出,再由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相对比较被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未真正实现。因此我在教学中也曾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就义时,有学生说:“邓世昌应先保命,以后有机会可以反击呀,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有同学立刻反对:“邓世昌作为舰船管带,他的舰船都沉了,活着哪有脸面呀。”看到学生提出如此新问题,我立刻抓住机会,组织讨论。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激烈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觉得生命很可贵,同时也明白了古代愛国将领像邓世昌那样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为了同胞的理想和信念,宁愿不要自己性命的高尚情操。实践证明,学生讨论自己主动提出的问题,更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这样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3.讨论的总结是后期关注的重要任务

总结者是教师角色中极其重要的角色之一。教师对课堂讨论的适时总结,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恰当引导。课堂讨论是复杂的动态的,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如果没有教师适时引导定会乱成一锅粥,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进展,适时参与,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正确的方向。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是引领者,是顾问,是主导者。

3.2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有效课堂讨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反馈,教师的反馈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应给予充分地肯定,提高他们主动性。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存在问题也要适时提出,比如讨论中学生有时观点错误,讨论中时间的把握,分工的明确等,这样有助于下次课堂讨论的高效,也有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

三、课后应关注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诺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课堂讨论不是课上讨论了就结束,而应当把课后反思作为新的开始,本人觉得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反思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讨论回忆录

课后教师可以整理一份课堂讨论回忆录,回忆课堂讨论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后可以对这份回忆录进行研究,回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如何,对每个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一个中肯评价,有助于对每个学生更多的了解。 还可以反思老师自己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及组织展开方面有哪些亮点以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助于教师自我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增强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自己。

2.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结合课堂教学目的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这常常也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作业做的好与坏,也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课堂讨论的效果如何。教师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反馈,从中进行反思,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总之,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好办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它改变了以往一贯只会模仿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课堂探究任需要不断探究,摸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韩春玲.“如果中国的好东西不传到欧洲去,中国不就比欧洲先进了吗?”——研究性学习案例[J]历史教学,2004(7):46-48.

[2]蒋碧勇.鸦片战争可否称为商业战争——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及教学反思[J].历史教学,2005(1):55-55.

[3]劉立新.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J].历史教学,2003(1):64-67.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设计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