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工业战略2030”对浙江的启示

2019-07-01马欣雅阎逸

浙江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产业链工业

□马欣雅 阎逸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系列举措对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较大借鉴价值

近期,传统工业强国德国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以下简称“德国工业战略2030”),旨在通过产业政策提高德国工业实力,重振经济及技术领导力,并提出到2030年将工业在德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5%,占欧盟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系列举措对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较大借鉴价值。

“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主要举措

保持闭环的工业产业链,重视产业链的完整性。认为将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存在于一个经济地区,更利于扩大工业竞争优势,为此提出对现有产业链进行评估,找出中断或受威胁的环节,采取措施予以扭转。

避免“肮脏的旧产业”与“清洁的新产业”的错误区分,进一步扩大传统产业优势。提出不能简单地排斥“传统产业”或“低端产业”,要继续扩大德国工业优势。

支持工业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定制化产品供给能力,强化对中小企业个性化的优惠与扶持。指出中小企业作为德国的特色优势要继续强化支持,促进数字化转型。

鼓励通过合并打造龙头企业,允许国家持股扶持大型企业发展。强调在综合性全球市场中,企业必须拥有大量资本才能参与重大项目并在国际竞争中与大型竞争对手抗衡。为此,提出通过修改反垄断法,降低德国与欧洲企业兼并的难度,协调建立跨国企业联合体;并由政府建立专项基金,必要时可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企业中持股,保护本国重要企业免于外资收购。

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产业政策,大力降低企业成本。提出了需要支持的技术和产业重点领域,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出给予企业电力和能源价格补偿、降低公司税率、确保企业社会保障缴费率永久低于40%,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德国工业战略2030”对浙江的几点启示

加大对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的评估和修复工作。定期对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工业产业链开展评估,对因环保压力导致企业关停或转移造成的价值链缺失进行警惕和修补,针对薄弱环节实施“补链强链”,并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补强、节能减排部署等进一步增强重点产业链竞争力。加强战略新兴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围绕浙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产业领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产业链整合,统筹优化浙江战略新兴产业链布局。结合“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高水平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谋划招引“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产业链引擎项目,同时将部分专业化生产制造环节向市县延伸。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强化产业链创新的上下游支撑,打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障碍,有针对性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探索在创新平台和企业项目之间建立联络人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高端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合作和产业集聚。重点推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嘉兴)、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中意(温州)产业合作园等一批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利用省级以上开发区等与沪苏皖的高端产业平台对接,促进长三角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存量提质、增量提速”的思路加速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避免政策“一刀切”对“传统产业”或“低端产业”的简单排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存量与增量双向推进,建立“压减”与“新增”引导对接机制,完善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鼓励支持资源要素盘活再利用,打造产业结构调整盘活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实施千亿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计划等工程,加快“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通过“上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决策”,探索构建“企业大脑”。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抢抓新一代智能机床等产业发展应用先机,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装备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对传统产业体系的优化再造。将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与“品字标”制造品牌建设紧密对接,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开放式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通过集成设计、系统设计、创新设计等综合解决方案,提高工业产品竞争性和品牌附加值,推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加强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个性化培育扶持。积极推进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技改工程。对中小企业数字化管理进行分解,引导支持以行业为基础的工业(制造)平台服务商,承包中小企业大数据采集、分析计算、应用服务等功能,形成中小工业企业“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新模式。探索实施“制造业推广伙伴计划”。鼓励支持实体企业“以大带小”协同发展,形成由大企业领导的分工配套体系、外包体系和创新体系,构建一体化的产能分享平台,通过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生产力租赁等方式加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并为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提供挂职锻炼和管理创新交流的机会。加强对各类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建立健全各类园区对企业的遴选机制,将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纳入其中,并根据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拓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服务模式,引导中小企业重视流程再造、模仿创新,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加大对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大项目工程。加大对工业龙头企业开发国家战略产业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利用“揭榜挂帅”的机制,引导大企业参与国家战略产业大项目。对大中型制造企业实施质量提升精准帮扶。组织技术专家服务队深入民营企业,免费提供节能降耗、质量管理、标准、计量管理评价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评价制度,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培育更多国际领军企业和标杆企业。增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的后备力量。实施“独角兽培育发展工程”,将各区域范围内的科技企业通过“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链条,培育成为掌握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

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竞争中立、有效适用”为准绳清理整合相关产业政策。结合“三服务”活动,梳理浙江一系列支持工业企业的“政策服务清单”,对“不符合公平竞争、不适应现实需要、不具备实施条件、不明确兑现流程”的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增强政策的公平性和适用性。对工业企业减税降本政策进行查漏补缺。针对部分行业在营改增税收政策进项抵扣不足、上缴税收不降反增等问题,出台相关补充政策。结合国家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增值税税率下调、减轻企业社保负担等政策,进一步明确操作细则、政策兑现时间。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结合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信用补偿机制、转贷资金基金等制度。加快对“无还本续贷”等企业高度关注的惠企政策出台实施细则。提升企业申请纾困基金的审批效率,降低企业申请纾困基金转质押的成本,避免对申请企业“标签化”再次抬高融资成本的现象。做好全球竞争环境下的防风险服务工作。把握当前“研发环节向用户所在地转移”的新风向,出台政策鼓励大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推动技术“引进来”、生产“走出去”。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全球资源中转站,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各类精准对接服务,并加大对重点国家经贸政策变动的监测分析研判,形成政策应对储备。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产业链工业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