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2019-06-30王玥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网络设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王玥

【摘 要】随着社会及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文章在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指出现有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并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网络设备;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134-02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计算机相关知识和内容日新月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高职教育这一层面,出现了明显的区域、专业发展不均衡,教学、指導不科学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理论薄弱、技能实践障碍、就业竞争力下降,学校在各专业间、各区域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通常采用理论+实践的授课方式授课[1]。随着交换技术、路由技术变换更新,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出理论全面、动手能力过硬、紧跟时代要求的中高级网络设备技术人才已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主要内容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等[2],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常见交换、路由技术原理之外,还需要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汲取维护经验和掌握调试技巧。实际教学中,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虚拟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的配置和使用。

(2)掌握网络设备的多种配置方式及初始化操作。

(3)掌握跨交换机实现VLAN互通、链路聚合、生成树协议的概念与配置。

(4)掌握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配置、两种VLAN间路由方法、默认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概念与配置。

(5)掌握网络安全相关如ACL、NAT概念与配置,DHCP概念与配置等。

(6)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网络组网和安全等概念及实现。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是一门实验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大部分教材中的理论讲述较为陈旧甚至缺失,设置案例较为简易,工程应用属性不强,而且知识点都相对零散,从学生角度来讲不容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STP(生成树协议)主要作用是链路防环及冗余备份。但初代版本年代久远,原理层有缺陷和短板,其功能和效率在复杂网络中已不适用。在实际工程中,常选择RSTP加快收敛速度和利用MSTP配置多个实例来实现不同VLAN组之间的负载分担,但是多数教材中对RSTP、MSTP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案例都没有过多提及。

(2)实际工程中,出于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的考虑,通常都进行“双核心”设置——干路网络设备设置冗余备份,以MSTP+VRRP+AG多种协议协同工作的方式保证网络安全,但一般教材中只是对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章节分别提及,很少涉及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动态路由内容中EIGRP、广域网协议这些点在实际工程中很少接触,教材中仍用很大篇幅介绍。策略路由、负载均衡这些点虽然略难却很常见,但大多教材中没有相应介绍。

(4)在网络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除基本的console方式外,还常以Telnet或者网管软件的方式应用,教材中相关内容同样没有过多介绍。

2.2 主流网络设备之间缺少对比

多数教材中没有对不同品牌网络设备做横向对比。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会拆分若干子项目分别招标投标,以规避一些使用或者维护方面的风险,所以应用中会多品牌设备共存。以运维人员角度,非常需要多品牌设备使用经验的积累。例如,“思科”设备中“以太通道”功能在“锐捷”“华为”设备中称之为“链路聚合”,不同品牌指令名称、指令用法都不同,不多接触的话很难做到短时间内触类旁通。

2.3 现有模式学生学习情况不理想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既有教材编排,生硬死板,未能将课程、专业前后知识点有效串联。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说教、演示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导致学生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3]。加之现阶段学生普遍受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等因素影响,致使多数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达预期。

3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与创新

3.1 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以“学以致用”为主导。在内容调整的过程中,应将相关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各大网络设备厂商的资格认证考试和实际工程应用案例作为参考。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3.2 丰富教学形式

3.2.1 制作微课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涉及知识点广泛,但是知识点间关联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授课教师可将课程内容分割为子项目、小模块以微课形式发布,将重难点环节制作成微课教学课件。每节微课都以“理论+实施+验证”结构框架制作,并把演示实验的环境、参数、注意事项尽量都标准量化,以便准确复现。

每节微课的时长都控制在10 min以内,比如“交换机VLAN基础知识”章节,可分为3个部分:①VLAN原理及划分原则;②VLAN接口模式及配置;③VLAN创建与验证。在每节微课开头和结尾都设置思考问题并做出解答,视频结束后设置测试环节,可自测也可作为教师考核参考。此外,除了基本配置外,还要添加一些实用功能的使用,比如VLAN管理功能实现“一台配置多台生效”。类似扩展功能也制作成微课,作为拓展资源存在。

3.2.1 利用云平臺连接课上课下

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上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很多同学单次听课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利用云平台完成课堂的延续。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云课堂智慧职教”云平台。在课前,教师准备好教学资源,发布需要预习的任务、思考的问题,并使用大数据分析之前项目测试中遇到的难题、易错项等情况;在课中,教师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和问题,根据成绩统计情况现场要求学生对实践项目进行演示,考核成绩实行积分制;课后,同学们可在云平台上完成作业,纳入数据统计,观看、点播视频等后续学习过程,并且有留言、反馈机制对教学过程或知识点疑问等统计跟踪。

另一方面,“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需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将知识点学透学扎实且融会贯通,做到设备品牌在变学生技能不变。学生不能仅掌握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因此仅依靠课上听讲课后练习的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花费时间熟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在设备间的传输过程,必须以动态的思维去理解网络技术原理。因此,可以在云平台上挂载相关的引申知识及理论供同学们查阅、探究和讨论。

4 总结

通过实践探索证明,教学改革就是通过具体措施调整教学策略,甚至扭转一些过时、不科学的方法方案。学生的学习不能仅满足于课堂,教师的教授不能满足于只讲书面的知识、只讲书里的内容,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尝试将课堂与社会热点话题、最新科技联系到一起,缩短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该课程经改革后,学生不仅能掌握较全面的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技能,还具备较高的实践素养,能够较好地应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要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将个体与团队结合,将知识与激情融合,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史振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9):61-64.

[2]安华萍.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4):74-75.

[3]符天,许嵩明.基于“启发式”方法的微课设计与研究——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3):11-14.

猜你喜欢

网络设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优化网络设备维护提高数据通信传输质量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