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布局·普职共享:区域劳动教育的燕山模式

2019-06-30张荣波迟晓丽韩巍

中小学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燕山教委劳动

张荣波 迟晓丽 韩巍

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系统谋划劳动教育的实践新路径,是当下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深入研究与系统思考的重要问题。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教育委员会基于区域特色,以区域内职业学校的再发展为依托,全面构建起支撑区内、辐射周边的区域劳动教育课程支持场域,打造了贯通式劳动教育多元课程体系,并且鼓励中小学校挖掘自身劳动教育优势,发挥不同学段、不同教育机构的作用,不断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区域内中小学校积极主动地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员育人;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燕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5-0014-03

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系统谋划劳动教育实践的新路径,是当下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深入研究与系统思考的重要课题。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燕山教委”)以区域内独特的大型国企文化为依托,以职业学校的再发展为切入点,全面构建起支撑区内、辐射周边的劳动教育支持场域,形成了以体验感悟为切入点、以丰富实践为突破点、以课程整合为落脚点的一体化区域劳动教育体系,由此推动区域内各校积极主动开展劳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也促使地区教育实现了更加健康均衡的发展。

一、统一规划,以职教资源助力全区劳动教育

1. 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区域劳动教育新方向

燕山地处北京市西南郊,总面积40平方公里,为中央直属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燕山石化集团公司所在地。区域内有星城、东风、向阳、迎风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10万人,以燕化职工为主,人员结构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状,以及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劳动专业教室不足、劳技教师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燕山教委很早就开始着手进行区域内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整体架构和系统推进。

基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燕山的区域特点,燕山教委自2016年开始陆续出台了《燕山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方案》《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在全域范围内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组织实施、责任分工等。

2.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改建区域劳动教育新基地

北京市燕山职业学校为燕山地区唯一的一所职业学校,是省部级重点院校,主要承担燕山、房山地区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工作,20多年来积累了关于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丰富办学经验。近年来,学校学历教育生源萎缩,大量教师及专业教室处于“待业”状态,软硬件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职业教育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诸多重合点,促使燕山教委思考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基础教育,促进职普融通达成双赢的推进策略。

基于上述思考,燕山教委在燕山职业学校成立了燕山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供教师及场地的专业支持。为了缓解实践基地可能出现的教师短缺问题,燕山教委还从各中小学校选拔了劳技课教师;通过区域化党建联盟、家长学校、合育中心等组织,积极吸纳具有专业资质或具备一定专长的家长和社会力量,作为实践基地的补充师资。2013年初,实践基地正式成立。2016年,燕山政府投入380万元用于燕山职业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与提升;2017年,投入400万元用于15间新实训室及1万平方米学生实践活动场地的建设。燕山职业学校本部现有两栋综合实训楼,涵盖金工、木工、电子、陶艺、烹饪等22间特色实训教室,可以满足中小学生设计制作、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启蒙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的各类活动,由燕山教委主管职成教的主任负责全面协调,主管德育的副主任负责活动实施,主管教科研的副主任负责课程建设,燕山各中小学是实践基地課程建设的成员单位。实践基地主任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教育工作,包括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等。同时为了确保学生前往实践基地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燕山教委下拨专项交通款,供各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基地使用。六年来,燕山职业学校作为北京市优质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共接待燕山地区和其他房山区学校三至八年级600余个教学班共5万余人次学生开展劳动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年接待量近1万人次。

实践基地于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质资源单位,取得了全国课程建设示范性基地联盟会员单位资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成为落实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抓手。

在不断完善实践基地整体建设的同时,燕山教委也积极推进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2015年底,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的燕山职业学校北台校外基地初步建成,燕山教委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四季北台”主题研学游学活动的场所。北台校外基地农田果树资源丰富,内设多个农事劳动体验区,基础建设能够满足燕山地区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学工学农实践活动和社会大课堂活动的相关教学任务。

二、纵横相交,构建贯通式劳动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的系统推进,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的支撑。燕山教委横向上不断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纵向上拓展小、初、高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打造了贯通式劳动教育多元课程体系。

其一,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保障劳动教育实施主渠道。燕山教委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文件的要求,以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各中小学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

其二,地方课程渗透劳动技能培养,彰显区域特色。结合燕山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借助人文、自然、社会等资源,依托燕山石化公司、燕化仿真培训中心等合作单位,各学校以“弘扬崇高的燕化精神”“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等为主题,以《美丽的石化城·燕山》等地方教材为基础,开发出以燕山为主题的课程与活动。地方课程在传授给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将热爱家乡的情感渗透其中。

其三,校本课程聚焦生活技能,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有机融合。各中小学广泛开设了厨艺、手工制作、农场劳动等匹配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在劳动中收获成长。高中则以实践课题为依托,开设了酿酒、豆腐制作等课程,做到了将化学、生物等学科融合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燕山教委也在着手推进课程体系的跨学段、跨学科搭建,如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打造纵向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横向融合各学科、涉及多种能力提升的地区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社会、生活三大领域,以及劳动技术、科技创新、农事劳动、传统文化、生命拓展和主题教育六个模块,涵盖金工、木工、烹饪、缝纫、养殖、种植、采摘、农作物加工等课程。此外,燕山教委还注意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通发展,通过建立燕山地区家庭教育平台“谦益家庭教育学堂”,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授课交流,引领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学段连贯,不断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特色实施是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撐点和生长点。燕山教委鼓励各中小学校挖掘自身劳动教育的优势,发挥不同学段、不同机构的教育叠加效应,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劳动习惯,以提升劳动教育的连贯性和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

1. 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

小学阶段,燕山各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主要以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意识为主要目的。如燕山星城小学为每个学生在校内设立了一个劳动小岗位,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同时,学校通过开展“小学生公共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通过建立红领巾阵地、社区服务站等,进一步拓展适合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岗位等。燕山向阳小学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携手燕山石化关工委、离退休工作站、向阳街道及学校家长委员会等部门和组织,建立合育中心协作组织。学校以“培养自理自立、心灵手巧、孝亲爱校暖社区的小公民”为育人目标,聘任家长辅导员,开展帮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的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劳动责任岗学生实践活动记录表》《家庭劳动责任岗学生实践活动反馈表》,将学生的劳动过程进一步细化,督促学生分享劳动收获,使学生自强、自信、自立。

2. 初中阶段: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性格、习惯等方面也在不断改变,燕山几所中学的劳动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如燕山东风中学整合校园空间,开辟种植基地,聘请东风街道离退休工作站退休园林管理人员担任特聘指导教师,指导师生种植技巧,让学生们亲自参与种植劳动。学校现有花生、高粱、黑芝麻、转基因棉花等十几种农作物,秋收时节师生烹饪自己劳作收获的果蔬庆祝丰收,已成为学校的经典活动。燕山向阳中学会在每年的各类节假日开展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如每年学雷锋日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让雷锋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五一”“十一”组织学生绘制劳动主题手抄报;清明、重阳节组织学生走进周边社区、照顾老人,提升学生敬老、爱老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向阳中学的学生一直保持着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的习惯,每周一下午班会活动后,全校学生会进行教室、校园大扫除,固定的劳动周期也使得劳动意识能在学生心中扎根更深。

3. 高中阶段: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为了匹配学生的整体学业发展,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尽量实现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将劳动教育与化学、生物等学科结合,开展酿酒、制作豆腐等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科学习之中,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含金量”,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实践技能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在引导小、初、高各学段开展有针对性且高效的劳动教育的同时,燕山教委还充分调动起家长、社区等方面的力量,促成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协同育人,使劳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甚至因此促进了燕山地区居民劳动素养的提升。燕山教委主动融入地区工作大局,积极开展了如“小手拉大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各校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爱我燕山、美化家园”为切入点一体化设计教育内容,开展“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等相关特色教育活动。此外,燕山教委还以区域化党建联盟、初高中教育联盟、“谦益家庭教育学堂”等平台为依托,整合组织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定期开展校际交流,促进各校间建立共享共建机制,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和加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编辑 杨晓梦)

猜你喜欢

燕山教委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在偏城的山坡上
燕山大学
热爱劳动
防范校园欺凌决不能“捂盖子”
京津冀的山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与海淀区教委签订承办亮甲店小学协议
持偈不如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