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冰行动》何以“破冰”

2019-06-29法人杨文山

法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案警匪类型化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杨文山

正在爱奇艺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真实还原了2013年震惊全国的 “广东制毒贩毒第一村大案”。以真实大案为蓝本一向是影视剧的题材优势,怎样做出一部高水平的涉案剧,《破冰行动》下了不少硬功夫

目前,涉案剧《破冰行动》在爱奇艺平台上的热度值已经超过9000。总制片人戴莹对这个数据做了一番解读:“自爱奇艺前台数据更改为热度值后,热度值突破9000的剧只有《延禧攻略》《都挺好》《破冰行动》。”这意味着《破冰行动》已经跳出了悬疑警匪剧的圈层,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剧”。

警匪剧不能太肤浅 要挖掘文化厚度

广东省陆丰市博社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博社村党支部书记蔡东家的领导下,长期公开、半公开组织村内制毒贩毒活动。报案人接连莫名其妙死亡,村内的卧底身份被曝光之后,全家生命危在旦夕,就连禁毒大队的一举一动也被贩毒组织全力掌握。最终公安民警经过重重出击,一举摧毁了这里的18个特大制贩毒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82名,捣毁制毒工厂77个以及1个炸药窝点。现实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破冰行动》剧本的原创动能。而《破冰行动》想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躲藏在警察背后黑恶势力的真实生活。

和《人民的名义》类似,《破冰行动》是一部对中国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有所表达的正剧。真实大案是《破冰行动》的题材优势,但也无疑增加了这部剧在操作上的难度。在以往的警匪剧中,创作者为了少走弯路,将主要笔墨放在案件的侦破上,而对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都做了模糊化处理。但《破冰行动》的导演傅东育却有一个野心,提升国产警匪剧的文化厚度,这便要求创作者对于文化土壤有一定研究,这种创作热情显然是“架空”类警匪剧所无法承载的。

傅东育说:“抓毒贩没有那么复杂,我一直想在这部戏里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两万人的村子集体制毒,三年时间屡禁不止,并且越做越大,还销往海外?他们这个村子里的人为什么就没有耻辱感?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在道义上有愧疚感?”

“不能简单地把制毒这件事认为是有保护伞、有利益的驱动,我觉得太肤浅、太表面化了。”傅东育想要探讨“第一制毒村”这种畸形社会组织存在的根源,这是他创作最大的兴奋点。而从剧本建构的人物关系中,他逐渐理清了“宗族文化”这条线索。

傅东育还一直强调在《破冰行动》中学习了美剧类型化的创作经验,在影调、配乐、表演、摄影、剪辑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尝试。这样的精雕细琢使得《破冰行动》跟以往的公安剧质感大不一样。

在西方的村庄,最显眼的永远是教堂。傅东育去广东看外景的时候,发现那里的村庄修建最好的是祠堂。他说:“大部分中国人面对佛祖祈求的是升官发财,但是在祠堂里只求一件事:认祖归宗。当宗亲文化产生以后,他的信仰就产生了。”

据介绍,《破冰行动》中“塔寨村”的祠堂借用了一个真实的祠堂,它的后面有禁闭室,一间间像牢房,族长可以在祠堂对自己的宗亲进行管理和惩戒。宗族文化在中国曾经遭到破坏,改革开放恢复之后,出现了明显变异:以前的“乡绅管理”遴选族长都是道德标准至上,如今选拔标准只有一个:谁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破冰行动》总制片人戴莹将《破冰行动》的“出圈”总结为两点:

第一,故事的讲述角度有“代入感”。这个代入感包括了类型化所必须具备的“猎奇感”,还有“共鸣感”,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第二,具有极致化的人物设置。观众一定要对剧中的人物产生极强的“认同感”或者“质疑感”,剧中人物设置需要提前策划好可以延展的议题功能,能够引发观众的讨论。

涉案剧需类型化 为“创作格局”找出路

中国的涉案剧有两个创作主力军:一个是早年以电视台为阵地的刑侦剧源流,这支生力军曾因2004年的政策调整而改变方向;另一个则是视频网站自制剧兴起之后刑侦题材网剧的方兴未艾,这条新势力也在为“创作格局”寻找出路。

在《破冰行动》中,这两个创作流派进行了合体,互相取长补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便有了“真实大案国情剧”的新类型。

在剧中,林耀东(以蔡东家为原型)虽然知道毒品的危害,但从没认为自己是错的。他还约法三章:第一,毒品只能销往海外;第二,族人不能沾毒;第三,族人不能私自制毒,发多少料收多少货,严格管理。“他要实现村民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孩子们可以读书,光宗耀祖。”傅东育介绍了林耀东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有关佛教和信仰的相关问题,也是傅东育的关注点。在他看来,《破冰行动》的核心冲突其实是信仰之争。林耀东和塔寨村的村民信奉的是“一种异化了的宗族文化”,缉毒警察李飞则是“一个具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人”。傅东育认为,李飞的英雄情结一定是堂吉诃德式的“孤胆英雄” 。

《破冰行动》中的警察形象也比之前的同类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建立起来。所谓大无畏的牺牲代价是什么?缉毒警的牺牲不仅是指生命,还有情感上的愧疚,这些都需要表现出来。”傅东育说。

除了在创作中相比于事件更加突出人物之外,傅东育在《破冰行动》想要做到的还有一点私心:从剧本到表演,从拍摄到后期,做一次真正的类型化学习和尝试。考虑到国情、题材和剧作,傅东育的类型化范本是美剧《国土安全》。

另外,《破冰行动》在打破了“女性剧”常年“霸屏”的神话的同时,完成了近年来对“男性剧”的一次“破冰”。该剧与其说是“男性剧”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电视剧优良创作传统的回归。《破冰行动》和《人民的名义》两部原创现实题材剧先后热播,为中国电视剧创作打开社会触角、拓展受众版图留下了成功的范例。

猜你喜欢

大案警匪类型化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警匪”“谍战”齐上演,督查战线谱新篇
电视剧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论《湄公河行动》中男性形象的塑造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
宁浩的安魂曲与迷魂记——兼及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类型化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
类型化写作的特征与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