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2019-06-28孙一峰

大观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

孙一峰

摘 要:在摄影艺术的众多分类中,观念摄影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类,它的实质是观念艺术在传播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为当代摄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种可能性。观念摄影常用的创作手法有模仿、拼贴、置景等手法,它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要不断尝试新的手法,多从不同的艺术创作角度着手。因为观念摄影强大的表现力与包容力,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会持续为摄影艺术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观念摄影;艺术表达;创作手法;拼贴;置景

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诞生,直到今天,摄影走过了近一百八十年的历程。和传统绘画不同的是,摄影自诞生以来,便随着人类科技与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摄影艺术的发展愈发多元化,摄影创作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但对于摄影人来讲,摄影艺术并没有因为可供选择的器材以及创作手段越来越丰富而变得简单,与之相反,摄影艺术创作对摄影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了。

在摄影艺术的众多分类中,观念摄影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类。观念摄影的实质是观念艺术在传播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观念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观念摄影来源于观念艺术,摄影的出现实则为观念艺术增添了一种手段,一种媒介。

观念摄影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摄影这种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解析,提出话题,由此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这一点看,观念摄影有很多种可能性的指向,所以不同的观众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这一点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为当代摄影提供了更多种可能性。观念摄影不再追求传统摄影那种刻板的标准,而是独辟蹊径,综合运用种种造型与摄影手段,为艺术创作开拓了全新的可能。好的艺术不会被技术左右,而是会成为新思想的创造者。为了在摄影的选题上不断创新,许多摄影家不断尝试将摄影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他们尝试着跨越绘画与摄影的领域,将其他艺术类别中的创作元素与摄影艺术融合到一起,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摄影史上的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和主观主义摄影等流派中,影像的观念已经极大地包含了摄影家自己的主观意念、个性、内心活动等,可以被看做是观念艺术、观念摄影诞生的前身了。

“我們可以说,我们正在以截然不同的眼光观看这个世界。”——拉兹罗·莫霍利·纳吉[1]

“与其拍摄—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曼·雷

观念摄影的摄影师在用影像表达自己的观念时,最需要考虑的是摄影在其中充当的应该是一种“语言”工具,因为摄影只有作为表达摄影师某种观念的“语言”时,才能产生与观念摄影不可割舍的关系,而并非只是记录现实场景的工具。这是一种用来表达摄影师主观意图的语言,摄影师的主观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作品主题思想的走向。在观念摄影中,摄影师是一个具有强烈主观倾向的导演者。

在后现代艺术中,被导演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摄影艺术,而是早已扩散到整个艺术范畴里了。被导演的一切人和物都是服务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摄影则是一种观念承载的工具或手段。在观念摄影中,艺术表达的形式主要是为观念服务,观念和画面内容是主题思想的载体。摄影同雕塑、绘画一样,是一种艺术思想的表达形式。

观念摄影之所以能成为摄影众多分类中的一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摄影类别本质上不同的特点。其内在的特点是有主观性、思想性和内向性。观念摄影的影像表达本身就是主观的,这种主观性表现为画面中的主体是一种象征符号或者说表意符号,而不是主题本身。摄影师可以用个人化的主观表意符号或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意念。观念摄影因其自身强烈的主观性,可以让摄影师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观念。此外,大部分观念摄影师的作品都会表达对于人性、生命与死亡、人的存在与归宿等重大哲学命题的思考,或是对当下种种流行的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因此观念摄影有极强的思想性。观念摄影师经常关注、表达的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想象、意识或意念等,并与观众互动,由此来完成观念的表达过程。

观念摄影最大的外在特点则是其人为性特点,因为其强烈的主观性,所以观念摄影的影像中,随处可见人为控制的痕迹。比如,前期拍摄中的摆拍、布景、化妆、行为艺术的表演,或者是后期制作中的主观拼贴,或者干脆直接在照片上涂抹与绘画。

通过以上种种手段,观念摄影完成了自身的蜕变,让自己从众多的摄影门类中脱颖而出,一直不断地创新发展下去。观念摄影常用的创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模仿。摄影师模仿艺术史上其他经典艺术作品,来创作自己的摄影作品。任悦在其著作《1416摄影辞典》中写道:“‘挪用将原作(甚至是一种现成品,比如工业制品)置于新的语境中,让一些不可见的意义变得可见,同时也是在和原作者争夺作品的意义”。[2]摄影师借用经典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构图,利用其已广为人知的影像元素和构图,用摄影的方式将其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替换,来完成作品。这样做很容易让观众将传统经典作品与眼前的摄影作品进行对比与联想,从而达到解构古今和反讽的效果。比如摄影家戴翔的作品《清明上河图·2013》,以及姚璐的《中国景观》,都模仿了中国古代著名山水画,对其重新解构,借古喻今。

第二,归纳。指的是在一种主观观念的指导下对现实世界中的影像进行拍摄,并对同类影像进行归纳,表达拍摄者的主观想法。这里的主观是对现实的一种选择和过滤,且拍摄手法较为简单。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有贝歇夫妇的工业构成摄影,以及国内著名摄影师黑明拍摄的一系列人物肖像摄影作品,如《黑明与1000人对话》作品集、《少林僧人》等都属于这一创作手法。

第三,置景。这种手法是指拍摄者将那些现实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场景,或者已经出现但不会重来的场景,通过布景、导演的方式真实地表现出来并拍摄。题材可能来自历史上真实的事件,也可能完全来源于摄影师的主观意识,例如幻想、想象或梦境等。这方面最著名的当属国内著名摄影师马良,他将一系列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场景通过布景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典型的置景摄影。

第四,行为艺术摄影。它是指通过行为艺术、环境艺术的方式在现场拍摄的照片。虽然用这种方法所创作的摄影作品的主要内容在于行为、摆设或演出,但摄影作品中最关键的是画面的最终效果是否符合摄影师想要表达的观念。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邱志杰的《纹身》系列、《好》系列摄影作品,以及刘勃麟的《隐身在城市》系列等摄影作品。

第五,涂抹、刮擦。这种手法本来常见于传统的绘画中,但是这里也被观念摄影拿来加以利用。一般是在完成拍摄后,在底片上直接刮擦、涂抹,制造出怀旧或者凌乱的画面效果。或者干脆直接在相纸上上色,将绘画的技法拿来辅以摄影创作。在当代,各种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给摄影后期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国内著名摄影师魏壁,他在完成拍摄之后,用笔直接在摄影画面上写字,乍看,观者会以为这是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但走近细看,则会看到具体细节,以及细节之下所包含的摄影师想要表达的观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观念摄影的影像往往先是存在于创作者的心中,创作完成后才以实体方式展现出来,好的观念摄影作品往往是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现象的批判,或者是创造者对自己内心情感、观念的强烈宣泄。

在观念摄影的创作之前,首先应该考虑清楚的是作品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主题思想的确定非常关键,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没有思想的作品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肉身。而主题思想的确立,需要与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紧密联系,不然所创作的作品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任何深层次的东西在其中,作品也会乏味许多。多关注当下社会,多关注存在的问题与现象,将其与作品的主题联系起来,这样主题思想的确立与选择会有深度有内涵,作品也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鳴。

当主题确定好之后,下一步便是艺术表达。这时可以将作品的画面安排先预想一下,也就是说,最终的影像其实早在创作之前就已经在摄影师脑海中形成了。至于如何创作影像,则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场景的选择,一切造型元素的运用,拍摄的方式,摄影手段的选择性运用,人物的选择与安排,后期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怎么处理等等。当这一切都选择并确定好了之后,下一步就是付诸实践。

按照提前所预想好的画面,以及自己制定的拍摄方案,把素材照片拍好,把需要的照片都准备好了以后,先按需筛选一下,然后进行后期加工制作(如果需要的话)。观念摄影欢迎一切后期加工制作手段,所以可多尝试几种后期处理手段,除了常见的电脑图像处理,还可将绘画的元素融合进去,或者干脆分别制作好图片,处理后再将它们拼合成一张图片。

观念摄影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所以要不断尝试新的手法,多从不同的艺术创作角度着手,总会有新发现。好的观念摄影作品,必须要有文化深度、厚度,不然也只是走过、看过,很难对社会产生持久的、深层次的影响。因为观念摄影强大的表现力及多元化的包容力,会持续为摄影艺术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93.

[2]任悦.1416摄影辞典[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38.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视觉艺术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
中韩偶像剧创作手法比较及其启示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风格探析
浅谈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