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都有隐形的“黑面纱”

2019-06-26陈艳红

新丝路(下旬) 2019年6期

摘 要:作为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家,霍桑的创作被加尔文清教主义中的“原罪说”影响极深。“原罪意识”在他的多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他认为,邪恶从人类一出生就植根于其心灵深处,所有社会、人类矛盾等罪恶问题只不过是它的种种表现形式。《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最杰出的一篇寓言,被称为“心之寓言”。人人都有隐形的“黑面纱”,本文主要围绕着面纱这一主线,借助面纱遮盖下的牧师以及周围的清教徒的表现来体现人性本恶和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

关键词:黑面纱;原罪说;恐惧根源

作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被蛇引诱,偷吃了果子而违背了对上帝的诺言,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原罪说由此而来并困扰了亚当和夏娃所繁衍的后代——清教徒的一生。清教徒坚信着也恐惧着“原罪说”,将其当作人生的信条,并一生将之付诸实践。

《牧师的黑面纱》的每个场景都围绕着“黑面纱”展开:黑面纱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是戴着牧师的脸上,引起了在布道现场的众人的一片惊愕和议论纷纷。但从此牧师再也没有取下过黑面纱。当天下午,牧师又戴着黑面纱去给一个刚刚去世的年轻姑娘诵经送葬,引起了众人的恐惧与罪感。当天晚上一对男女在村里举行了婚礼,牧师戴着黑面纱再次出现,吓坏了众人。众村民忍受不了这样的心惊胆战,决定派代表劝牧师揭下面纱,结果无功而返,牧师的未婚妻伊丽莎白也未能说服他摘下面纱。牧师一如既往地戴着面纱,直到死去的最后一刻,当克拉克牧师想揭去面纱时他却被他奋力挣脱,在愤怒着道出“你们每一张脸上都有一块面纱”后死去。

一、为什么黑面纱会让人恐惧

第一,黑面纱使人恐惧,因为清教徒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有罪”

“虔诚的胡波牧师的脸上都是什么啊?”司事惊叫道。不光是司事,所有看到牧师的黑面纱的教徒们都大吃一惊。一向虔诚的胡波牧师竟然会带着黑面纱,这让人难以置信。在教徒们的眼中,胡波牧师的“虔诚”和他脸上戴的黑面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刺目。这块面纱给一切蒙上了一层黑影,尤其是人们那埋藏着“罪恶”的心灵。

“我不喜欢这黑纱,他只是蒙住了脸,就把自己变成了可怕的怪物。”一位老太太说道。“这就是一块小小黑纱的影响,不止一名神经脆弱的女人被迫离开礼拜堂。然而也许牧师觉得面色苍白的会众可怕,几乎就像他们觉得他的黑面纱可怕一样。”那块黑纱只是遮住了牧师的脸,但却使他从头到脚都笼罩在了一种诡异恐怖的气氛中。

今天布道的主题也让人疑惑。因为它涉及了隐秘的罪孽——我们对亲人、自己的良心都想隐藏的那些秘密和罪恶的心思,甚至忘记了这一切都被上帝洞察得明明白白。由于布道主题和牧师的黑面纱结合的双重力量,听众们害怕得浑身哆嗦。

“没有人像以前那样渴望与牧师并肩前行,并以此为荣”。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少女,还是铁石心肠的男子,仿佛都感到躲在可怕面纱后面的牧师以及悄悄逼近了他们,并发现他们思想或行为中隐藏的邪恶。也就是说,教徒们对牧师的黑面纱感到恐惧的原因之一是害怕牧师发现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罪恶。

第二,面纱被人们议论纷纷,而他们议论的这些表现和举动恰好就亵渎了安息日,是“罪”。

从一见到牧师戴黑面纱,人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牧师的黑面纱轰动了全体会众,礼拜堂里一反常态,“普遍一阵喧闹、女人长外衣的窸窣声和男人的拖步声,与候迎牧师光临时应有的肃静极其不符。”黑面纱引起了教徒们的骚动不安和缺乏礼节、亵渎安息日的表现。大家都在猜测牧师为什么要戴上黑面纱。甚至有人大喊“我们的牧师疯了!”所有人都开始猜测这面纱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一个女人的村医丈夫也说牧师的智力肯定出了问题。

礼拜一结束,人们便缺乏礼节地匆匆跑出来,围成一小圈,挤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人还高谈论阔、哈哈大笑,亵渎着安息日。连牧师对他们的礼貌也被他们用奇怪和迷惑的神情回应了。就连每次都会邀请牧师去家里吃饭的老乡绅也忘了邀请牧师。他们还派代表团去和胡波牧师面谈这个问题,最终也因恐惧失败而归。

二、牧师为什么要戴上黑面纱,到死也不肯摘下

根据小说,我认为牧师戴上黑面纱,到死也坚决不肯揭下,是出于“罪”。原因有三。

1.霍桑在题名下做了注,进行了“罪”的暗示

注中说道: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

从这篇批注中可以看出,霍桑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牧师约瑟夫·穆迪先生为原型的,作者这么做批注,即使在注中说明了面纱含义不同,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暗示,胡波牧师很有可能也是因为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良知的时候,作者特意提到两个人相同的癖好,如果不是为了说明作品中胡波牧师的“罪”,那作者本人又为何而为之呢?恐怕胡波牧师也是因为“罪”而选择戴上了黑面纱。

2.胡波牧师戴上面纱之日刚好是一位年轻姑娘去世的葬礼

当他前去送葬,在他弯腰的时候,面纱从他的额头上直垂下来,要不是死去的姑娘永远合上了眼睛,就可能看到他的脸庞。那么,胡波牧师会是怕她的目光,才匆匆拽回了面纱吗?还有人说,看到了在这场生者与死者的会面中,牧师露出容颜的一瞬间,姑娘的尸体微微战栗,寿衣和薄纱帽沙沙作响。虽然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是一位迷信的老奶奶,但一位姑娘对牧师表现出来的不是尊敬,而是恐惧,牧师恐怕也难辞其咎。这也是他的“罪”所在。

3.连牧师也害怕黑面纱

这说明其内心一定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让自己感到恐惧,我猜测着就是“罪”了。牧师参加婚礼时,从镜子中瞥见了自己的样子,黑面纱也使他自己的灵魂陷入到压倒众人的恐惧之中,他浑身发抖、嘴唇发白,冲进了黑暗中,而此时的大地也戴上了黑面纱。“如果我只是因为悲伤而遮住看,理由够充分了”牧师为什么悲伤呢?因为“罪”吗?“就算我因为隐秘的罪恶遮住脸,哪个人不可以这样做呢?”这句话从一种潜在方面来说,牧师也隐在的承认了自己是因为隐秘是罪恶而戴上面纱的。明明牧师戴上面纱,自己也很孤独、恐惧、害怕,却坚持戴着黑面纱,不愿揭下,这是为何?这也许就是他自我赎罪的一个方式。到牧师快要死去之时,其他的牧师想要掀开他的面纱,他说“我的灵魂等着揭开面纱,都等得不耐烦了”这句话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胡波牧师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在 “赎罪”,死对他来说,是最好的解脱,死了,他的罪就清了。但是到最后,他也沒有赢过自己内心的挣扎,绝不愿意揭开面纱,今生今世绝不。

三、黑面纱寓意着什么

第一,黑面纱寓意着胡波牧师一直承受着自己举世独醒的秘密和痛苦。

面纱不仅暗示了牧师隐藏了一生的秘密,也能够在表面遮盖住牧师内心的恐惧、不安和罪感。他宁愿戴着黑面纱度过了余下的一生,也不愿面对自己心中的罪。除了黑面纱,他的一言一行没有什么毛病,但却被疑惑的阴霆笼罩了一生;他对人和善,关爱众生,却不为人所爱,甚至还为人所畏惧;在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时,他离群寡居,在人们失意痛苦时,他却予以众人无私的帮助。”

第二,黑面纱是罪恶的外显,甚至是人类有意掩盖自己罪恶的工具,作者借着这面纱阐释了“人人有罪,罪无处不在”的清教思想。

不得不说,胡波牧师,勇气可嘉。为了让世人意识到自己各种各样不可告人的罪恶,他敢于戴上黑纱,甘愿忍受孤独。黑面纱成为了神秘的标志,牧师也在无形中化作一股力量,对因罪而极其痛苦的那些灵魂具有可怕的威力,让皈依者对他有异常的恐惧。因为他清楚“罪无处不在”,借着自己的赎罪,黑纱的阴影使他同情所有阴郁的情感。黑纱犹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人的隐蔽之罪,并告诫人们要谨记自己的罪并公之于众。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隐秘的黑面纱,不会被轻易的发现和展现出来。魔鬼和天使同时住在我们心中,这场魔鬼和天使的较量,最终会是谁赢,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心魔,心罪。

参考文献:

[1][美]纳撒尼尔·霍桑,青闰译.霍桑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2]卓新平.圣经鉴赏——基督教文化丛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3][美]纳撒尼尔·霍桑,于世华译.红字[M].北京:外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艳红(1997--)女,汉族,贵州省毕节市人,南京师范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