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的高铁时代 如何跳出“过道经济”怪圈

2019-06-26陈宇杰

新丝路(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云浮东站大湾

陈宇杰

2014年底,南广高铁开通,云浮市区域范围内设有云浮东站、南江口站、郁南站三个站场,是南广铁路线上省内站场最多的地级市。高铁的通车,标志着云浮进入了高铁经济时代,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粤桂三小时经济圈,并成为云浮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通道。自此,云浮市处于高铁、珠江-西江经济带、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范围内,成为沟通华南与西南的咽喉。2014年底至今,南广高铁建成已有4年多,高铁经济对云浮发展的效能如何?未来云浮发展高铁经济的方向如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调研基本情况

云浮东站,站址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境内。是南广铁路的一个车站,离南宁东站425公里,离广州南站138公里,离三水南站87公里,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南站管辖。

课题组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共发出有效调查问卷208份,走访近10个有关单位,取得相关数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云浮东站高铁红利初步显现

从南广高铁云浮东站车次变化来看,从2014年底开通时的17趟列车增加到目前(截止2018年底)的37至42趟(包括节假日增开),运力提升了约2.3倍。

从到站及出站人数来看,2015年全年发送乘客283152(28.3万)人,月平均23596(2.36万)人;到达430044(43万)人,月平均35837(3.58万)人;2016年全年发送乘客447866(44.79万)人,月平均37322(3.7万)人;到达612300(61.2万)人,月平均51025(5.1万)人,2017年1—8月发送386614(38.66万)人,月平均48327(4.83万)人,到达605814(60.58万),月平均75727(7.57萬)人;2018年国庆期间,共发送旅客44337人次,同比上升约21%,其中出发20304人次,到达24033人次。由此可见,2015年至2018年底,云浮东站发送和到达乘客人数均不断上升,其中,到达乘客人数高于出发乘客人数,说明到云浮东站人数较多,人员呈现向云浮流动趋势。

课题组选取了周一、周五、周末和另外一个工作日对近300名乘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回收有效问卷208份。其中,大多数乘客年龄在20-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乘客约占92.1%。其中,乘客的出行目的有39.47%属于商务出行(公务出差或经商),47.83%属于旅游休闲,2.7%属于通勤,其他类别的也有10%。由此可见,旅行休闲和商务出行是云浮东站旅客出行的主要目的。此外,选择高铁出行的乘客中,有77.4%认为高铁速度快是关键,44.71%认为高铁较其他出行方式舒适。

关于到云浮东站或出站后乘坐的交通工具看,选择公交车的有42.1%,乘坐出租车的有13.2%,乘坐私家车的有34.2%,其他方式的有10.5%。我们对部分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的乘客进行了访谈,询问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到达或离开云浮东站,近8成访谈人员认为公交线路不够完善,无法有效通达目的地是关键所在。调研中,我们还询问乘客,如果没有高铁,他们是否还会选择这次出行,仅有不到18%的乘客表示没有高铁这次就不会出行,这些乘客多数是私人旅行。这可以说明,高铁对乘客旅行诱增影响不大,这是由于高铁站点距离市区较远,出行并不算方便,短途旅行替代交通工具较多,有更优于高铁出行的特点。随着旅行距离的延长,选择公共汽车或者普通火车的旅客比例就逐渐下降。

调研中,我们通过询问乘客和走访如商务局、旅游局等部门,询问南广高铁沿途带来什么好的影响。有65.87%的人认为将促进云浮更好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动云浮快速发展;49.52%的人认为将促使珠三角产业转移向云浮转移速度变得更快;48.56%的人认为高铁将带动云浮旅游业发展;51%的人认为将带动云浮深度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2.云浮东站高铁经济要注意“过道经济”怪圈

综上所述,云浮东站高铁效能正逐步发挥作用,特别是高铁给云浮带来的人流,给云浮的发展带来了正面效益。但也应注意到,云浮东站作为南广高铁沿线一个较小的站点,效能发挥仍不尽理想,目前仍处于方便本地人出行为主,资金流、物流的效益仍未显著显现,与南广高铁始建时预期还有一定落差。课题组认为,当前,云浮东站发挥高铁效能最重要一点是要跳出“过道经济”怪圈,即由于小城市城镇体系处于低水平均衡的发展阶段,其高铁站点人流量较少、站点功能集聚方面作用较弱,致使高铁仅仅成为通过性的交通工具,难以对城市开发形成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跳出“过道经济”怪圈的几点思考

课题组认为,云浮东站作为南广高铁站的一个节点站,规模不大,但随着云浮新区快速发展及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正式办学等原因,未来人流量增大可期。但变“流人”为“留人”,变“流资”为“留资”,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课题组认为,主要还是要在产业上下功夫,坚持“抱团经营”、“错位发展”、“特色突破”。

1.“抱团经营”,主动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机制框架已经建立,省、市、试验区三级联动协调机正在形成,云浮已与多个高铁沿线城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协调和明确合作重点和方向,实现多方利益共享互惠;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我市毗邻大湾区,可依托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优势。以旅游业为例,粤桂黔三地,都有独特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沿线各城市都应充分发挥名城、名人、名胜、名产等资源优势,科学布局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灵活选择传播渠道和传播主题,加强活动策划,创建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黄金线路“华东五市”,就是跨省市整合旅游资源的成功典范。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我们的旅游资源不应局限在“广东园”,而要参照“华东五市”模式,如与佛山、肇庆组成以短期旅行为线路的同城化旅游产业链;与沿线7大城市共同组成3—5天的中长期结合的旅游产业链。将原先的客源争夺竞争变为区域资源整合、区间协同合作,使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业得以抱团发展。目前城区范围内旅游景点不多,影响力不足,能让游客旅宿一夜的景点几乎没有,但云浮处于广东与广西交界处,如抱团发展,将拉长旅游线路,为留宿客人带动经济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大力打造推介高铁站附近景区,如在新区开展农家乐、广药进驻后打造宜科研宜旅游的养生药谷、建设好蟠龙洞景区、云雾山风景区等。同时,各个景区还要致力于打通高铁到景区之间的道路对接,打通高铁与景区间的小动脉,在高铁站设立游客集散平台,利于游客识别和随时报团,引导游客与景区无缝对接,以优质贴心的服务留住游客。

2.“错位发展”,避开相邻城市优势产业

在南广高铁沿线的7个地市中,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四市,在发展过程中,均能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形成了本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如云浮形成了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硫化工、电力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梧州结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人造宝石、再生资源、中医药等产业;贵港先后打造了制糖、造纸、建材、电力、化工、饲料、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机械制造等九大重点行业,成为其特色优势工业。可见,要发展壮大南广高铁经济带,云浮应充分发挥云浮的特有优势,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这个功能定位,以差异化协同发展为着力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和较快速度发展,在差异化发展中形成各具特色、有效益的产业。

3.“特色突破”,利用自身特色产业形成优势

以健康养生产业为例,南广高铁沿线的几个城市包括肇庆、梧州、南宁均以生态好为标榜,如南宁即有“绿城”的美称。云浮、梧州、贵港都要在本地大力发展休闲健康养生旅游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风险。云浮如何能够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认为,可以结合本地特有的禅文化特色,在养生的同时强调修心养性,强调身心健康的发展。可通过学习禅宗文化中的身心修养方式与生活态度,建立体验禅意的禅意栖居谷、禅修院等方式发展修心的休闲文化旅游。同时,借助广东药科大进驻之机,打造与中医药相关的产业链,引进养老院、医院、高端康复治疗中心等发展健康产业。“又如,石都”是云浮最大的特色名片之一,而云城、云安区又是石材产业集中的区域,可以运用这个优势资源打造云浮东站站场。利用云浮独有的石艺工艺设计站场,成为吸引游人的第一道风景线。引入社会资本运作,盘活云浮石文化资源,以石艺文化创意为核心,利用高铁所带来的人流量,将其培育成建材产品、云石工艺的综合性商圈。

猜你喜欢

云浮东站大湾
视察桐庐东站 守护亚运出行
风 寄
父亲节忆父
江干区
示 己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云浮乡村振兴之路
大湾区提速
“济南新东站”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