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八·一声一世》:城市隐者的修行

2019-06-26

齐鲁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尺八日本

由聿馨执导,佐藤康夫、小凑昭尚、蔡鸿文等主演的音乐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近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5 月31 日,作为大象点映发起的“NEWS 大象城市影展”济南站的活动之一,该片在中影星美国际影城济南大学店举行点映活动。

尺八,竹制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得名。音色苍凉深邃,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昼夜不停的乏味工作、无处不在的被动社交、见缝插针的垃圾信息……还有一群隐者,他们以一根竹管为法器,在呼吸之间完成灵魂的修行。静静地听,一定会有一支尺八,温暖你的灵魂。

记录被遗忘的乐器

低音尺八的气颤音悠悠扬起,大海、竹林、僧侣,伴着尺八苍凉辽阔的音色,影片开幕,缓缓讲述日本尺八“古传三曲”《虚鈴》《虚空》《雾海箎》的由来。

5月31日晚7点,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在中影星美国际影城济南大学店举行点映活动。

该片讲述了中日美三国数十位尺八演奏家、制管师、学习者的生活,包括佐藤康夫、三桥贵风、海山、小凑昭尚等,通过他们的不同人生轨迹,展现尺八这一古老乐器传承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

导演聿馨表示,在商业电影发展迅猛的今天,原本以为《尺八·一声一世》会是一部很小众的影片,但每次听到观众的掌声,自己就被深深感动。

尺八,源于中国,繁于盛唐,南宋后逐步在中国绝迹,而在日本传承至今。据导演聿馨介绍,目前国内的尺八学习者仅有几百人而已。

据了解,拍摄《尺八》之前,聿馨还是一名全职太太。十年前,为了照顾孩子她放弃了工作,她生活的所有重心都在家庭。那段时间她非常迷茫,想要重拾事业,却担心自己是否能重新回归社会,更割舍不下想要陪伴孩子成长的执念。

有一天,她正在高速公路上开着车,随手播放了朋友送的一张CD,是佐藤康夫的《宙》。当时,车刚刚下高架桥,夕阳就在她的眼前,两边的道路也越来越宽阔。“那一刻,我突然泪流满面,脑海中出现两个字:‘自由。我突然间豁然开朗:外面的世界那么辽阔,我为什么要去考虑那么多世俗的期待和偏见?我觉得这个音乐太神奇了。”聿馨说。

“后来我就去了解尺八,但相关资料并不多。我本身在纽约大学学习过影视专业,一直想去做一些相关内容,但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选题,或者可以说,我一直没有动力走出家门去做一件事情。因此我决定用影像去记录尺八。”

《尺八·一声一世》历时三年制作完成,为了能展现尺八不同的风格及音质的丰富性,将尺八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下去,导演带领摄制团队往返中日三十余次,记录了多位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尺八人的心“声”和“世”界。

他们中,有被誉为“尺八界小栗旬”的创作人佐藤康夫,有出身民谣世家肩负传承责任的小凑昭尚,有来自美国如今隐居日本山林的海山,有放弃高管职位在异乡推广尺八的蔡鸿文,也有痴迷尺八的河南药剂学学生徐浩鹏……他们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与尺八不期而遇,遭遇了困惑,更看见了希望。在一个个人生故事中,尺八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梦想与现实、死亡与新生之间的一座桥梁。

“当你很执着,很有激情地去做一件事情,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会自然地发生。”这是来自美国的尺八演奏大师海生在影片中对尺八的感悟。在整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聿馨同样也感受到这一点。聿馨还记得拍摄小凑昭尚登长城时,需要拍摄晚霞,整个团队从东京飞到北京,到达时间是早上8点,当时北京正在下雨。没想到,到了下午拍摄时,天空就放晴了,真的有了绚烂的晚霞。

“晚霞映着小凑昭尚的脸庞,微风吹过,太美了!所以很多人都来问我,为什么你要去做这件事情,坚持了这么久?我说,我不是坚持,我是很热爱,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很热爱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喜欢看这部影片,我的愿望也就达成了。”

给现代人焦虑的灵魂一个出口作为一部音乐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中的音乐演绎让人心醉。除了古曲《虚铃》之外,《宙》《晚霞》等经典曲目也会一一在片中被吹响。一幕幕画卷般的自然风光与尺八悠远苍凉的音律合为一体。

尺八本是中国古代的吹管乐器,唐代传入日本,但不久后就在日本失传。南宋时,日本名僧心地觉心到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拜高僧无门慧开习禅,同时学会了吹奏尺八的技艺,并引入了一首名叫《虚铃》的曲子。回到日本之后,他在日本兴建国寺,立普化宗,将尺八发扬光大。

而他的弟子在伊势神宫修行时,做了一个通灵的梦。梦里他乘着一叶小舟缓缓地划向大海,海上浓雾渐起,一时间难辨西东。他被包裹在雾气之中,也被包裹在一曲悠扬的尺八声中。忽而雾气散去,头顶月光皓然。尺八之声再次响起,但却改变了曲调。他从梦中惊醒,赶紧提笔记下了梦中的两首旋律——《虚空》《雾海篪》。

而这两首古乐和《虚铃》一起被称为尺八古典三曲,也叫三部曲,是最古老的尺八声音。

电影的拍摄人物之一、尺八演奏家及制管师蔡鸿文,是唯一一名在中国大陆的专业音乐学院中开设尺八课程的专业教师。“蔡鸿文老师是台湾人,原本是一名资深的飞机修理师,但是为了推广尺八,他背井离乡来到武汉音乐学院授课,拿着只有原来十分之一的工资。虽然他如今娶妻生子定居武汉,生活状态很幸福,但从生活成本考虑,其实就像片中所说,他过的是‘勒紧裤腰的生活。比方说有人要订一支尺八,他可能提前半年就要开始做,一年可能做不了几根,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个产出比。”聿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目前中国的尺八爱好者不过千人,学习者更少。他们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尺八,日常则参与日本各流派的来华推广活动,或者以私人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的出现,无疑是给普通观众开启了一道通往小众地带的大门。

电影海报中,竹制尺八矗立于一汪水波之中,一身坦荡清澈如云,画风平静而淡泊,尽展空灵之感。设计师黄海将其钟意的尺八曲谱刻在竹制尺八上面,尺八根部漾起的水纹状如音波,向外扩散开来的同时寓意着传承,水墨色的恬淡基调,也与电影中尺八的“一声一世”温柔却长久的感情交相呼应。竹制尺八的枝節上衍生一段新竹,青翠欲滴,生命的旺盛与延续展现得淋漓尽致,又一次赋予千年前流行的尺八以新鲜的色彩。

聿馨表示:“从我个人来说,自拍摄以来,我也渐渐觉得自己以后的人生会和尺八分不开。片名中的这个‘声字,不仅指的是尺八的声音,我更将其解读为‘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太在意世俗的眼光、金钱或者地位的时候,其实会活得不快乐。反而是当我们聆听自己的心声,很纯粹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多美好的事情会随之发生,就像片尾海山老师讲的那样——‘many interesting thingswill happen。所以我觉得,‘一声一世这个词真的是非常传神地表达出了影片的主题。”

如果要选择一种音乐,来给现代人焦虑的灵魂一个出口,那一定是尺八。

它制作讲究。对原材料要求极其苛刻,一大片竹林里只能挑选出几根符合规格的竹子,放置3-5年后,才能开始打磨、涂漆、钻孔等制作程序。据传,曾有人到尺八制管大师星梵竹门下求学。星梵竹要求学足三年,求学者着急,提出付三年钱,一年半教完的要求。星梵竹遂让其离去。

城市越来越吵闹,昼夜不停的乏味工作,无处不在的被动社交,见缝插针的垃圾信息……哪怕是通过一次旅途短暂逃离,最终还是要回到疲惫不堪的日常生活。

每一刻,都有人在自由发声,每一天,都有无数话题缤纷登场,这样的世界看上去如此丰富,却又如此单薄。因为当所有人都同时说话,我们便无法听清任何一种声音。当外在世界被过度装潢,我们与灵魂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在这样的城市里,还有一群隐者。他们以一根竹管为法器,在呼吸之间完成灵魂的修行。只要静静地听,一定会有一支尺八,温暖你的灵魂。

链接

尺八溯源

尺八,是为古代宫廷雅乐,源起隋唐。

《新唐书·吕才传》载“: 贞观(627-649)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

尺八发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并经由当时日本的遣唐僧东传日本,保留至今,其技巧复杂,音色独特而有古味。沈括《梦溪笔谈》载“: 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

宋代开始,来自民间的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故而尺八在中国逐渐走向没落,却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得以发扬光大。

千年以来,尺八作为寺院法器在日本得以发扬,将尺八吹奏融入修禅,每到寺院有重大法事时,就要在佛前献演尺八,在僧人们看来,献演尺八和献花、烧香、供奉食物一样,都是供养佛祖的方式,是法事的一环。

这种传统至今也还保持着。近代更是分出多种流派,不仅保留了声音的庄重悠扬,更增添了灵动活跃,成為日本民乐和流行乐中不可缺少的声音。

猜你喜欢

尺八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一声一世”话尺八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尺八,在日本传承的唐代古音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