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景观改造—以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2019-06-26金依然武姜行

智能城市 2019年9期
关键词:玉溪市硬质绿地

金依然 武姜行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改造中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论,为我国目前倡导的解决城镇内涝、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雨洪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海绵城市”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1.1 海绵校园建设的意义

2016年,玉溪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试点示范区分为六个汇水分区,内容涉及道路、居住区、学校、公建、公园等多种类型。其中,校园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提升及雨水的合理回收利用,更具有一定的教育科普意义。现阶段校园景观改造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比重较少,因此,选取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海绵改造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校园景观改造思路。

1.2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背景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面向一(区)八县招收以听障、视障学生为主,兼招智障及肢体残疾为辅的综合性、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占地35.1亩,建有学生专用教室18间和配套功能房、室内外康复训练场地、运动球场等。

1.3 现状特点及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该校硬质铺装较多,主要以塑胶地面、水泥路面为主,径流系数较大,雨水无法渗透和滞留。而现状硬质铺装存在破损,导致雨天易积水,不便于学生行走。校内现状管网均采用盖板沟形势,没有管道连接,校内雨污合流,对雨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同时,因校内绿化面积较大,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也需要较多水资源。由于玉溪大河上游片区的海绵系统方案的制定,给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海绵改造提供了充分条件。通过改造,可使该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8%,对应设计降雨量14.4 mm;面源污染SS削减率达到40%;雨污分流,管网满足三年一遇排水要求,实现海绵改造。

2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改造中的具体应用

2.1 功能区域规划

对于校园的海绵改造,首先要对校园进行整体分析,综合考虑校园现状地形、建筑设计及使用功能等,对校园进行功能分区,再结合汇水分区的划分,采取不同的改造策略,对校园景观整体提升,打造多元化海绵校园。该校可从功能上分为三个大区:教学区、宿舍区及操场区。

教学区包括综合楼、教学楼、礼堂、入口广场及中庭花园,建筑面积较大,具有易积水硬质铺装,情况较为复杂。教学区根据学生年龄分为儿童区:主要面对听障、视障儿童;教学区:主要面对小学及初中年级,提供课间休息场所;多功能活动区:主要提供校内活动场所。

宿舍区主要为建筑屋顶及宅间绿地,绿地现状较差,道路破损严重,考虑学校本身的特殊性,应在改善铺装的同时完善校园内无障碍设施,提升安全性。操场区绿化面积较大,绿地具有较好的改造条件。

2.2 景观改造措施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改造,尽可能低的破坏现有格局,达到改造提升的目的。整个校园分为15个汇水分区(图1),结合功能分区对整个校园进行提升改造。依托现有校园格局,将现状道路、建筑屋顶、开场空间、绿地等改造为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多种海绵设施(图2)。提升改造也不应局限于完整技术指标,也应将景观设计理念与使用功能相结合,打造优美宜人、适宜师生教学生活的校园环境。

图1 校园总平面图

图2 海绵设施布置图

2.2.1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现为硬质水泥路面,主要功能为进出入口、学生集散及校园形象展示。将原有硬质铺装更换为彩色透水沥青,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快速下渗,做到“路面不积水,走路不湿鞋”,改善原有铺装残破导致的下雨积水情况。从景观角度,校园入口更是学校的形象展示,改造后的入口广场颜色亮丽,使这一区域形象大为提升。

2.2.2 彩色道路

教学楼两侧现状为硬质水泥路面,受过去技术局限,靠建筑一侧均为排水盖板沟,建筑雨落管直接入地。道路缺乏系统的交通引导及无障碍设施,路面破损较为严重。本次新增设一套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现状排水沟保留改造为雨水管网,面层采用透水材料,让雨水及时下渗。考虑到该校的特殊性,重新梳理规划道路系统,完善盲道系统及无障碍设施。

2.2.3 中庭花园

教学楼中庭现存在一块封闭绿地,由于与走廊有较大高差,存在安全隐患,并不允许学生使用。建筑外侧雨落管现状直排入绿地,绿地缺乏养护管理。中庭空间面积较大,从功能上适宜学生的课间休憩活动,教学区也急需要此类的活动空间。改造后的活动空间采用透水铺装,靠近建筑的区域仍保留部分绿地,增设雨水花园及传输性植草沟,建筑屋顶及场地内雨水可通过传输性植草沟汇集至雨水花园,经过净化后下渗进入土壤,实现雨水的化整为零,就地消化。

2.2.4 绿色屋顶

教学区内两栋教学楼及综合楼屋顶现状为具有简单使用功能的场地,设计在满足屋顶荷载负重的情况下,结合教学使用需求将其适当改造为绿色屋顶,增设种植池与雨水收集装置,降低建筑温度的同时也美化校园环境。

2.2.5 休憩广场

宿舍区与操场区存在较大面积绿地,使用率低,缺乏管理养护,具有较大改造优势。从使用功能上,该区域因临近操场和宿舍,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改造既要满足海绵改造需求,又要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活动场所。设计该区域改造成为树阵广场,结合树池座椅,给学生提供休憩的空间。硬质铺装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地下增设调蓄池,校园内收集的多余雨水进入调蓄池中,方便回用,用于对绿地的日常浇灌等。

3 项目的特殊性及思考

3.1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思考

由于该校学生多为特殊人群,设计需要在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与校园改造景观效果提升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思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面对听障、视障的学生,如何能让他们也切实感受到改造提升带来的益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设计中,对于硬质铺装的改造,选择在颜色及材料上选用的可操作性更强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及彩色透水沥青,从视觉上带给学生更丰富活泼的彩色。植物方面,也在雨水花园常用景观植物中多选取颜色鲜艳、香气明显的植物种类,从视觉、嗅觉上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3.2 校园景观的细节思考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由于适用人群的特性,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应该更突出细节,对于坐凳及树池座椅的造型、花池的形态及景观小品的设计都应更加仔细。优美的校园环境也能给学生传递“美”的感受及“美”的理念,使学生在舒适的校园中获得身心愉悦。例如中庭花园的设计,传输性植草沟被赋予了“星河”的理念,雨水花园中放置的船型雨水罐也与“星河”相呼应,既展示了海绵功能,又具有象征性。雨落管也并不只是单纯断接,雨水口改造为喷壶形状,给校园增添趣味。

3.3 “海绵城市”的科普思考

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技术,对于“海绵城市”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改造,也应考虑其科普功能,将“海绵城市”概念更清晰地传达给学生。除传统的宣传方式,清晰简单模型能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到“海绵城市”“水循环处理”等设施如何运作,提升趣味性,从而达到科普的效果。此次设计中,中庭内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雨水回收利用模型,透明玻璃模型内能清晰地看到雨水花园的下层结构及雨水收集原理,能更好地向学生科普“海绵城市”概念,使学生真正理解“海绵校园”的益处。

4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现已成为热门的话题,然而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做到真正的“海绵城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详细设计等步骤都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完善。如何在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前提下打造出既优美舒适又功能完善的校园景观设计,建设真正的“海绵校园”,也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玉溪市硬质绿地
50号硬质沥青在海南省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研究现状与评述
云南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在玉溪市精彩开幕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圆盘锯超硬质耐磨被覆层下方防磨损措施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玉溪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