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认知困境与挑战研究

2019-06-25石峰

商情 2019年2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挑战

石峰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认知层面的困境与挑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主义”解读和运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为中国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危机,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不透彻,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问题。其实,两者是有交集的,是相容的。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复合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困境 挑战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认识层面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起传播,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的近代史掀起了崭新的篇章。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认知层面上遇到了不同的困境与挑战。具体而言: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主义”解读与运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了解,最初是从苏联传入的,学习和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也都是苏联译文版本。因此,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完全由苏联人掌握。因此,在这一时期不仅中国掀起了苏联模式的学习热潮,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宣扬社会主义建设思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没能夯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没能跳出苏联模式,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为中国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危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质疑之声不断。这种情况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很大影响,也使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普及工作十分艰难,甚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未来的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这无疑都不利于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至于破坏了人民群众原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在面对重重困境的时候,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這一点是值得学习和骄傲的。所以,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再次,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不透彻,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深化主义国家,一些人产生了怀疑之情。由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因此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欠发达,而且社会阶层之间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没能惠及全体人民,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此现象,邓小平及时给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即“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为之后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错误认识带来的挑战

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问题。其实,两者是有交集的,是相容的。近代以来,当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大炮打开之后,中国的文化开始受到以资本主义为本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复杂的二维文化结构。“五四”之后,中国文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并存的三维结构。

其实,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开启了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和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是兼容并包的态度接纳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人中国,与中国哲学意识合流,形成了近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潮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扎根,并发扬光大,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一种必然。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为其实现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的思想中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求是”精神升华。当马克思主义思潮传人后,“求是”精神不单单指治学精神,而是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最主体的思想之一。毛泽东曾强调,求实精神是我党整风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邓小平更是提出了“两个凡是”理论,打破了长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束缚,并为求实精神做了更合理的、科学的阐释。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的解放。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和尊重群众的到来。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邓小平更是反复强调,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出发,一切发展成果属于人民。这些都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得到了一次伟大的解放,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得到了凸显。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关系。首先,以人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展现在儒家思想之中。在毛泽东思想中,充分体现了关心人、重视人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作用和价值。其次,均以实践为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没有明确关于实践的表述,但是在儒家思想中还是可以清楚看到对实践的重视。其中,明朝时期的“执行论”强调实践出真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挑战
跟踪导练(一)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