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务实 履职敬业 一切为了职业农民发展

2019-06-25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广校上海市培育

近年来,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切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为目标,突出主责主业,在完善体系建设、准确职能定位、创新培育模式、整合培育资源以及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政府主导    完善体系

根据“一主多元”培育工作要求,上海市农广校构建了以政府主导为基础的“市、区、镇”三级农民培育体系。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培训项目、培训经费,指导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工作,并成立教育培训督导室,开展抽查督导,组织年度评优,对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实施扶持资助。目前,农民田间学校已承担全市50%以上培训任务,成为培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同时,建立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市整体规划,形成“1个主基地+9个分基地”布局,突出以市农广校为主基地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示范效应,促进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融合。结合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民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等技能带头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优良品种研发、带徒传技、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摸清需求    精准培育

围绕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需要,上海市农广校多次组织全市农民培训体系开展培育对象摸底调研,制定符合未来上海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结构布局。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市共培育认定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技能培训15万人次,目前已培育认定1.5万名,其中青年农场主400余名,农民技能培训每年5000人左右。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切实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产业发展,做到培育对象精准;围绕能力素质,做到培训需求精准;围绕学习特点,做到培训模式精准。

创新模式    提升质量

按照农业农村部“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结合上海产业发展和职业农民特点,上海市农广校转变培训理念,积极推进“四化”培训模式。一是培训课程模块化,按照不同类型职业农民的需要,有重点的设置培训主题,围绕主题设置模块化的系列课程,提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培训教学情景化,除安排必要的公共课讲座外,上海市农广校将培训安排到工作场景,请专家结合实景开展教学,让能工巧匠现身说法,通过专题论坛、同行互动分享等形式,提高培训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培训评价的多样化,不单纯以简单的考试作为评价手段,按照不同的培训要求采用撰写心得、方案设计、项目路演、技能比武等评价手段,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是培训服务的个性化,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专题沙龙分享会、组织专业性学习考察等活动,针对培训班学员的不同需要,及时传递行业最新动态。

构建平台    导入资源

上海市农广校多措并举,导入培育资源,为职业农民实现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企业化管理“铺路塔桥”。与市农科院对接,开展“手拉手、共成长”活动,导入优质科研资源,实现青年农场主与科研专家、科研基地、科研项目无缝对接;组织青年农场主与行业处室和首席专家座谈,架起职业农民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热线,及时准确传达政策信息。

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积极为职业农民承担“科技兴农项目”创造条件,去年达十多项。鼓励职业农民申报职称评审,去年有近十位职业农民通过中、高级职称评审。上海市农广校主动与安信农保、农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保险金融企业建立合作,用心打造适合职业农民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职业农民走进“新辉超市”“易果生鲜”“菜管家”等农产品营销企业活动,了解市场需求,打开合作通道。学校与湖州农民学院联合开展青年农场主培育,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长三角职业农民一体化发展的培育新模式。

跟踪扶持    促进发展

一是鼓励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开展职业农民演讲大赛、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秀资助项目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提升职业农民创业兴业能力。二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出台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在示范合作社评比,家庭农场评定,标准化菜地、粮田建设,土地流转、金融服务等农业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三是拓宽职业农民发展空间,与多个省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对接交流,充分利用上海市场、人才、科技和外省市优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跨区域产业对接和项目协作。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上海市农广校将积极担当、主动作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供稿: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上海市培育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