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求异思维运用

2019-06-24李求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北平角度高中语文

李求君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克波区曾说过:“高中语文,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事实真相,不盲目地相信所谓的权威,以及重視自己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以及自我素质。”跟着别人的问题思考并不是真正的思考,应该跟着自己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才能获得真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异兴趣

探讨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就好比一个上了锁的宝箱,需要一把钥匙去将它打开。创设情境就好比打开求异思维的“钥匙”,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亲身体会课文思想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情感关系进行分析,比如鲁大海、周萍、繁漪、四凤、鲁侍萍等等。本课的学习重点就是学习戏剧的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人物形象模仿,大胆展示出自己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根据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到思维结果的差异性,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二、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求异思考

设置疑问,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才能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学习动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求异思维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老舍的《想北平》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标题是“想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用“写”“爱”而用“想”?同学们通过讨论之后,得出结论:“想”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只是客观地描写,最多也只是惊叹和赞美,“想”字则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写北平,还要与读者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接着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作者想北平,他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表达他的“想”呢?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体现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北平有那么多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选择写一些平凡的生活事情和平民的日常生活?最后,还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表达对故乡的想念,你会选择哪些事物进行描写,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呢?”

三、多维观察,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追求多个角度思考的学习态度,慢慢改变固定思维模式,从而锻炼求异思维,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不断创新,生成独特的见解。

教学《再别康桥》时,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过类似的诗歌,且大部分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鉴赏诗歌的能力一般,而且很多学生对于诗歌作品的作者身份背景和创作目的不了解,习惯用固定思维去学习,导致发散性思维受阻,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徐志摩的相关事迹,而这首诗是写他重回英国再次和康桥别离。在学生对作者和作品有基本了解后,再组织学生对诗歌的内涵和主旨进行分析和讨论,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比如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去分析、从情感的角度去分析等。

四、合作共生,点燃学生求异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变得更有趣,更有活力,只要教师能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多采用一些演演、画画、唱唱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积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合作”关系,集众人智慧来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由于这篇文章描写的人物个性特点较为鲜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大胆创新,可以配合一些道具、旁白、动作等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道具的制作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体现。《鸿门宴》这篇课文涉及的场景比较多,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负责其中一个场景,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表演内容。表演的方式,不但检验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合作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思维。

从本质上讲,求异思维是创新型思维的核心。只有形成求异思维才能发现新的事物或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顺势而生,不仅满足了改革的需求,也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促进社会发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北平角度高中语文
北平的秋
神奇的角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想北平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