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次观摩三次蜕变

2019-06-22彭辉鳌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贾老师古文习作

彭辉鳌

当我打开电脑,敲击键盘,追忆贾志敏老师对我人生引领、教育导航的时候,他老人家却与世长辞,到天堂去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泰斗贾志敏老师于2019年2月5日13时53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痴迷的小语教坛……从此,小语界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好师长,我亦失去了一位顶礼膜拜的“教神”,失去了一位默默指引我前行的恩师。虽然我与贾老师只有几面之缘,但他的精神、他的力量、他的教育智慧、他的人格魅力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激励着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回忆贾老师对我专业发展的引领,源于三次不同课型的观摩。

一、电视观摩,走出迷茫

大概是1997年的春季,我执教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前些年我一直在小学语文和数学之间徘徊,所以对小学习作教学感到一片茫然。有一天在邻居家收看电视节目,偶然发现贵州电视台正在播放一档节目——《贾老师教作文》。于是,我记下了节目的播出时间,定时收看《贾老师教作文》,这样便在荧屏上认识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小语引路人。

每次“观摩”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时,我都认真倾听,详细地记录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后仔细回味、揣摩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经过“反刍”达到消化吸收。我清楚地记得,贾老师执教的作文指导课,采用的是“由字到词”“连词成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训练体系,让我领悟到习作教学的真谛——遵循汉语学习与运用的规律,强化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夯實习作基础。观摩了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我有如拨云见日,对作文教学不再迷茫。

在此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固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习作教学中设计了“用常用词语练习写话”“提供词语写一段话”“围绕一句话(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一段话扩写成一篇内容连贯的文章”的训练序列,对学生进行阶梯式、螺旋式的训练,这样的习作训练策略让我从朦胧走向清晰,从迷茫走向坚定。渐渐地,学生作文表意清楚了,语句通顺了,内容充实了,甚至有的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了,还有不少学生在少儿刊物上公开发表作文了。

我能从习作教学的困惑中走出来,多亏贵州电视台的教育频道,依托电视平台,让地域极其偏远的一个农村教师,结识了一位领航教改的前辈,一位颇负盛名的大师。他的辛勤耕耘,他的默默付出,为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荧屏上认识的贾老师,为我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源泉,从此,我在习作教学方面站稳了脚跟。

二、现场观摩,明辨方向

1998年暑假期间,《小学教学》和《小学生学习报》在河南郑州联合举办了“全国小学生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学术报告会。当我得知贾志敏老师要亲临现场作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时,我欣喜若狂。征得主办单位的同意后,我自费到郑州现场观摩学习。

活动现场,贾老师执教了一堂扎实、厚重而又灵动的作文指导课。课堂上,贾老师提供了“一元钱”“青蛙”“冷饮”三个词语,引导学生用上这三个词语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实现了与写故事梗概的无缝对接。随后贾老师引导学生把写的句子变成一个较长的语段,又引导学生把每一个分句写成一段话。为了引导学生把故事内容写具体,把人物语言写生动,贾老师把“生活情境”搬进课堂,师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了生活情境和生活语言。80分钟的授课时间在师生对话交流、师生互动扮演、师生语言流淌中悄然而过,学生写出的作文妙语连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是我从教近10年听到的最真实、最有效、最具前瞻性的习作指导课。

课后,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勇气,靠近贾老师,腼腆地与贾老师打了个招呼,并向他老人家要了一个联系方式。活动后,我购买了一套《贾老师教作文》的教学录像带,并和贾老师通了电话,向他老人家请教作文教学方面的困惑。之后,我带着对贾老师的崇拜和敬仰,带着对习作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渴求,一有空便打开录放机,耐心观摩贾老师的课,认真记录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反复琢磨,领悟课中的精髓与内涵。

细细鉴赏贾老师的每一堂作文课,让人豁然开朗,习作教学原来如此简单:创设一种真实或拟真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实现角色转换,让习作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习作方法与技巧不能生硬、呆板地塞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语言习得与运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顺着贾老师指引的方向,我不断求索,先后构建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序列训练”“中段习作训练八法”,以及“五步互动习作教学模式”,设计出的《观察·想象·表达》《〈擦玻璃〉教学设计》等课例,相继在各种教学杂志上公开发表,指导学生写的作文先后在《课堂内外》《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选刊》等刊物发表或在各种少儿征文活动中获奖。

回顾自己的习作教学历程,是贾老师的现场教学给了我活力,是贾老师的录像课给了我方向。我循着贾老师的足迹,找到了习作教学的方向。

三、再次观摩,专业引航

2012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贾老师执教的《古文今译》读写课。74岁高龄的贾老师再一次展示了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他朴实无华的教学设计、简洁凝练的课堂语言、精湛的教学技艺,处处彰显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令我为之叹服。

古文是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内容,教师对古文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逐字逐句讲解,把“文章嚼烂了喂给学生”。而贾老师在教学时却另辟蹊径,采用“给古文加标点—读通原文—抓关键字词理解—用现代话解释”的教学流程进行。在阅读理解中,加标点是读通读顺原文的前提,只有断句正确、停顿恰当,才能读出古文的意境和韵味;抓关键词语是理解的基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关键词语,教给学生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用现代话解释是教学的落脚点,也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学生在读、议、说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古文的自读自悟。

这一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安排,真实地反映了贾老师设计“简单的教学环节”,运用“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简明的教学目标”,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贾老师对习作的指导可谓匠心独运,他采用“句段扩充法”和“情节补充法”,先引导学生找出古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给出恰当的提示,引导学生把一句话写成一段话。为了引导学生把经过写具体,贾老师设计了一个情境:画家来到大师的家门,轻轻地敲了敲门;开门的大师是一位老头子,大师一边招呼画家坐下,一边给他泡上一杯热茶;大师问画家有什么事啊,画家说明来意;大师告诉画家不妨“这样”去做。贾老师创设了与学生习作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习作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使学生的习作直观化和形象化,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样就避免了对学生进行空洞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思有所依,想有所向,真正实现了贾老师提出的“要教又不教”的习作指导理念。

贾老师的课,给人一种暖风拂面的感觉,如春日阳光,让人感受到金色的光芒温暖,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原来语文教学要抓住语文的根,立足于字词句段篇,加强听说读写思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感悟、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两次短暂的课堂观摩,留下的是无穷的回味,收获的是教育的智慧和动力。学习观摩贾老师的课堂教学,我找准了目标,明辨了方向,朝着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大步向前,实现了人生蜕变。如今,贾老师虽已离去,但是他的温情、他的智慧、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将源远流长,引领着一代代年轻教师不断成长和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贾老师古文习作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称象
神秘的礼物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你猜我猜大家猜
师恩难忘
大师很幽默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