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

2019-06-21臧安民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入海流大官鹳雀楼

○ 臧安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提起这首《登鹳雀楼》,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者王之涣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你知道吗?他一生创作无数,可流传下来的诗,仅有六首,每一篇都是经典。《登鹳雀楼》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王之涣,山西太原人,生活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他本身才华横溢,对朋友讲义气,豪放,不拘小节。他善于用最朴实的词语,营造出最美丽的意境,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一首诗刚写出来,就被当时的歌手谱成曲子,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大江南北的歌手,争相传唱。

这一天,王之涣来到向往已久的鹳雀楼前,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一口气爬上顶楼。登高远望,正好看见一轮落日在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间缓缓落下,最后只剩下一点点红霞。脚下的黄河水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百转之后,流入大海。目睹此情此景,王之涣诗兴大发,挥手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千古绝唱。诗人非常高明,他像一个忠实的画家,丢下了五彩缤纷的画笔,只留取了黑白两色;又像一个老到的作家,舍弃了那些华丽的语言,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写生。他用真实、朴素、浅显的语言,把这种景象再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按理说,这样壮观的景色,能收入王之涣的眼里,应该很满足了吧。可是,作者偏偏不肯满足,还要看到更多更壮观的景象,那怎么才能做到呢?作者忽发奇想,写出了自己最深的向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作者追求的并不是眼前的景物,而是人生中永无止境的人生境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通过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诗的后两句,直到现在,还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其实,说起鹳雀楼,也很有意思。这座楼位于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共有三层。因为坐落在黄河岸边,人们登上楼以后,感觉云彩就在身边,所以就叫云栖楼。后来,因为楼高,常常有水边的鹳雀成群落在上面,人们就把云栖楼改为鹳雀楼。

最有趣的是,王之涣短暂的一生,只留下了六首诗,还差一点被别人赖去了。那时,《登鹳雀楼》刚刚问世,就因为它朴实的创作风格,高远的人生意境而广泛传播开来,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可是那个时候,并没有微信呀,小视频呀这些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人们只觉得此诗朗朗上口,意境非凡。虽然喜爱,却不知道作者是谁。传来传去,后来传到皇宫里,女皇帝武则天读到此诗以后,也拍手叫好。武则天就问身边的亲信大臣李峤:“是哪位才子写下了这首精彩绝伦的诗?我不但要好好奖赏他,还要封他做个大官。”那个时候,只要你的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当上大官。许多有名的大诗人,如诗仙李白等,都是这样当上官的。这李峤本来也不认识王之涣,一听说皇上有赏,还要封官,马上动了歪心眼,回答说:“这首诗是臣的好友朱佐日写的。”武则天立刻叫人把朱佐日召来,赏给了五彩的绸缎一百匹,还封他当了一个大官。而真正的作者王之涣,却因为无人器重,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后来,朋友们为他打抱不平,才算把这首诗的署名权夺回来。这就是王诗朱领这个故事的由来。

名诗传千载,黄河万古流。

伟大的诗章,高远的追求,不朽的王之涣,永远的《登鹳雀楼》。

猜你喜欢

入海流大官鹳雀楼
登鹳雀楼On the Stock Tower
初秋感吟
抱憾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蒋昱欣??《登鹳雀楼》
亲朋眼中的“大官”刘金国
“鹳”字浅析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