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2019-06-21张艳红李艳花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墒情底肥分蘖

张艳红 李艳花

(容城县农业局 河北 容城 071700)

“小麦返青”是指麦田1/2以上的麦苗心叶长出,部分达到1~2 cm时称为“返青”。这个阶段小麦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抓好小麦春季管理是有利于晚弱苗升级、防止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为搞好雄安新区小麦生产,结合雄安新区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提出如下技术管理措施。

1 镇压锄划

返青期前后正常小麦田有条件的要及时镇压、锄划。返青期镇压可以达到压碎土块,使土壤与根系紧密起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根系吸收的作用。同时,在小麦返青期镇压能增加分蘖数和次生根数;返青期划锄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通过疏松土壤,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养分转化。同时,消灭杂草,减少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消耗。小麦返青期镇压、锄划要把握好时机,即在表皮土化冻2 cm时开始锄划,要锄压结合,先压后锄,并结合锄划清除越冬杂草。

2 浇水

小麦春季第1水的浇灌时期较为重要,由于不同地块播种期、播量及土壤情况各异,因此要综合考虑以下情况,合理运筹:

2.1 看墒情。如果冬春天旱无雨,整地质量差,土壤墒情不佳,就要早浇返青水;如冬春雨雪充足,土壤墒情较好,就适当晚浇返青水。一般情况下,壤土含水量达到17%,沙土含水量达到15%,视为土壤不缺墒,反之土壤缺墒明显,返青水要尽量早浇。要注意控制水量在每亩20m3左右,防止浇水后地温过低影响小麦生长。可配合浇水亩施用尿素10kg左右。田间缺墒不严重的麦田在小麦拔节期进行春季第1次水肥管理,加快麦田大小分蘖两极分化,促进小花分化,使旗叶宽大健壮,提高抗早衰能力。

2.2 看天气。主要是看温度,如果春寒,例如2018年春季寒冷,小麦返青较晚,返青水就要晚浇,以免发生冻害现象;如果春暖,小麦返青早,就应当早浇返青水。在雄安新区,一般麦田以地温稳定在3℃~5℃浇返青水为宜。

2.3 看土质。沙性土壤保水力差,如新区容城县县东土地大部分为沙土地,应早浇返青水;粘性土壤,保水力较强,可以适当晚浇,甚至推迟到小麦拔节前浇第1水。

2.4 看苗情。返青水早晚要因苗制宜。一般麦苗每亩总茎数50万~70万,返青水要早浇,促进小麦分蘖,提高成穗。每亩总茎数在90万左右的旺苗一般不浇返青水或推迟浇返青水,以中耕松土、保墒增温为主,进而控制分蘖,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小麦倒伏。一般年份春季浇2水。群体小和苗弱麦田在起身期浇第1水,壮苗在拔节期浇第1水。抽穗扬花期浇第2水(每亩30~40 m3)。特别干旱年份开花后10~15 d补浇第3水。

3 施肥

春季每亩追肥量控制在15~20 kg尿素。一般品种结合浇第1水一次性追施。返青期,如果小麦的底肥施用量不足或搭配不合理,应追施尿素15 kg以上,或二铵30 kg;如果苗情好,底肥施用足,可推迟到小麦起身期施用。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需增加浇水次数,分次追肥,进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稳产增产。注意在小麦开花后,避免追太多的氮肥,以免造成浪费和引起贪青晚熟,致使小麦错过收割有利时机,最终导致减产。

4 病虫草害防治

入春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杂草开始生长,小麦的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也将进入侵染扩展高峰,要做好植保工作。

以上病害的发病部位主要在小麦的根和茎基部,后期特别容易发生白穗现象。小麦返青期是防治这类病害的最后有利时机。防治措施除种衣剂拌种外,可在返青期选用具有内吸效果的杀菌剂喷施茎基部,可亩用扬彩35 ml或爱苗10 ml兑水15 kg喷雾,抑制病菌的侵入和扩展。为节省用药成本,返青期喷药时,可以结合化控防倒药剂,于3月中旬进行喷施;也可以结合春季化学除草,与氟唑磺隆、双氟磺草胺等除草剂混配喷雾;对于有蚜虫和麦蜘蛛发生的地块,可同时加入阿立卡10 ml。另外,小麦中后期,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猜你喜欢

墒情底肥分蘖
番茄“2+x”试验总结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首次土壤墒情监测线上培训班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