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材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

2019-06-20吴秀珍丁向阳

职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类目语文课程中职

吴秀珍 丁向阳

课 题:本文系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编号:ZCZ44)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呈现课程内容的重要文本。它不仅承载着知识和技能,还蕴含着价值取向。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3月7日参加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委员联组会议时明确指出:“教材是一个国家价值观、意志力的体现”。我国语文教育有着“文以载道”的重要传统,“文以载道”一直是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和角色担当。换言之,语文教材担负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中职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中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中职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内容最主要的载体,其价值取向应该引起关注。

我国的语文教材一直以“文选型”为主,选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所以选文的价值取向就成为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核心部分。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中职学生精神成长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必要对中职语文教材特别是选文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并基于立德树人的要求重新建构中职语文教材选文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的思路

“价值取向”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中的“价值取向”是指价值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趋向。它体现为一个变化的、理性的动态过程。

本研究以现行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为价值取向分析的基本对象。在本研究中,语文教材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选文”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该套教材(5册)共计选文133篇。选文的数量统计以教材目录中呈现的课文篇目为准,选读或自读课文也统计在内。

具体来说,本研究对该套教材的选文从场域取向、人物取向、道德取向及政治取向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其中场域取向就教材选文内容关涉的时空场域从国内(又分为民族、时代)、国外(国别),“人”的世界、自然世界4个类目;而人物取向就选文内容关涉的人物(主角)从性别、职业(身份)2个类目;道德取向就选文的主题(中心思想)、副题(主题之外相关语段反映的附带思想)从爱国、敬业、诚信、创新等20个类目,政治取向就教材选文的主题、副题从自由、平等、和平、法治等16个类目进行全面梳理统计,深入分析其价值取向所蕴含的具体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特点。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频数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

梳理2000年以来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的成果, 结合我国近年来颁布的相关中职德育文件以及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首先,本研究设计出一个结构化的“价值取向类目表”;其次,运用此“价值取向类目表”尝试对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5册课本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修订量表;再次,根据修订量表编制结构化的统计表格(文题、场域、人物、主题等);最后,按照具体类目逐一统计出每篇课文中蕴含的价值取向。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有关建议。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教材选文要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根据上述文本分析和频度统计的结果,总体来说,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选文价值取向涵盖的场域取向、人物取向、道德取向和政治取向4个维度在该套教材中均有适当的体现,这充分说明该套教材的编写理念、选文的标准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是基本契合的。但从即将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对选文的要求来看,该套教材的选文在价值取向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在选文场域上关注异域、成人世界,忽略少数民族、儿童世界;不同时代选文比例合理。在人物取向上“男性中心”,但女性角色被赋予了更多的积极意义。在道德取向上重视传统美德,“现代意识”体现不足。在政治取向上“揭露批判”的比重过大,“普世价值”彰显不够。在道德、政治两个维度上,价值取向的呈现方式稍显直露。

1.存在问题

(1)选文价值取向涵盖的内容有失偏颇狭隘。该套教材选文蕴含的价值取向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家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也是基本契合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加之教材具有的相对稳定性(该版教材2011年开始出版),致使一些当今社会倡导的价值理念在该套教材选文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或体现得不够充分。比如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敬业精神、创新理念等主题的选文有所缺失或较为单薄,急需更新、完善。

(2)选文价值取向呈现的方式较为直露外显。充分发挥选文价值取向的传递功能,只有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坚持可接受性原则,才可能让学生在选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习得价值觀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而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结果常常会适得其反。在该套教材中,仍然有部分选文道德教化的色彩较为浓厚,语言表达较为直白,这种情况集中表现在个别讴歌赞美、批判揭露类选文中,如《长江三峡》《梦和泪》等。

2.有关建议

(1)适时更新选文价值取向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如果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能够坚持学生本位、生活本位、文化本位“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标准,那么其蕴含的价值取向必然会更趋于合理化。所谓“学生本位”,是指选文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谓“生活本位”,是指选文注重生活实际应用,密切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以适应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谓“文化本位”,是指选文富有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熏陶,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由于價值取向各维度、各类目内容在中职学生精神成长中有不同程度的担当,因此价值取向各维度、各类目的分布存在适度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中部分类目分布过少或是缺失的状况,则有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失衡,对此需要着力加以改进和完善。

在总体分布上,可在每册教材中适当增加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些“核心观念”,如民主(平等)、法制(规则)、廉洁等意识的选文。可在每册教材中适当增加密切联系中职学生生活经验、促进中职学生就业创业、以“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为主题的当代作品,以体现时代特点、生活气息、职教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母语教材,需要吸收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要适当增加代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选文。由此看来,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哪些观念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在中职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哪些精神是最难得的、不可替代的,教材编写者有必要在编制教材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在选材时,才有可能给学生提供比较完整的“观念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中职学生成长之需。

在各类目频度的分布上,“道德取向”中的“守法”“礼让”和“公正”等亚目的空缺要及时予以弥补;“道德取向”中的“创新”“敬业”和“诚信”的比重应适当增加,以弘扬时代主旋律;“政治取向”中的“和谐”“平等”的频度则应重点加以提升,因为建设和谐社会要从每个人做起,立德树人的目标都要从公民的守法、平等开始。

(2)系统优化选文价值取向的呈现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呈现方式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外显式,常常以某种宣言告白的口吻直接呈现价值观念;二是内隐式,常常通过叙事、状物等方式间接地表达思想感情。语文课程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价值传递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应以“温润如玉”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熏陶感染。基于此,语文教材选文的价值取向更应该以一种隐含的方式加以呈现,而不应该以直露的方式出现在选文之中。如果过于直露,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换言之,中职语文学科实施德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能刻意而为之。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价值取向的传递和知识技能的授受有很大的不同,应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选文价值取向的呈现方式,以增强可接受性和吸引力。从该套教材选文主题中“爱国爱党”“揭露批判”篇目的反复出现可以看出,该版教材道德说教和政治灌输的色彩较为浓重。针对“揭露批判”类目选文篇目在该套教材“政治取向”维度中高居榜首的状况,要在修订时适当地调整选文,选文在表情达意时要尽可能避免直露的歌颂赞美或揭露批判,多在“熏陶感染”上下工夫。同是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重在揭露批判,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法律的虚伪本质。而《最后的常春藤叶》则讲述了一位以生命为代价帮助陌生病友创造生命奇迹的画家贝尔曼的故事,闪烁着珍贵的“友善”之情。教材为什么选择前者而不选择后者呢?难道揭露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倡导光明向上吗?

对于中职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开展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是一个大胆而又可贵的探索。笔者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权当抛砖引玉。今不揣浅陋,以就教于方家。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类目语文课程中职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