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

2019-06-20张太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胫骨经皮钢板

张太平

(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胫骨下端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的疾病,其原因有撞击、高空坠落、重物打击、暴力扭转等,症状主要是小腿畸形、疼痛、肿胀,关节内积血以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1],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胫骨下段覆盖组织较少,骨折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预后恢复时间较长,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预后效果。临床上对于该病常采用手术治疗[2],主要有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两种,该次对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10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展开治疗,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中胫骨下端骨折患者数量为106例,采取随机方式分组,传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2例、21例,年龄在 18~68 岁,平均年龄为(45.2±3.8)岁,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 0.5~1.2 h,平均时间为(0.8±0.2)h,致伤原因:25例为交通事故,16例为高空坠落,7例为重物砸伤,5例为跌倒摔伤。治疗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 34例、19例,年龄在 19~69岁,平均年龄为(45.6±3.5)岁,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0.5~1.4 h,平均时间为(0.9±0.3)h,致伤原因:26 例为交通事故,15 例为高空坠落,8例为重物砸伤,4例为跌倒摔伤。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均为胫骨下段骨折,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后,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以及耐受性差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 方法

传统组选择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在骨折部位并向下延长,剥离骨膜,充分暴露骨折部位,选择合适长度的解剖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固定。术后2 d,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7~8周采用X检查,若存在骨痂,可增加患肢的负重量。治疗组选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并进行止血,采用C型臂X线透视机,运用间接复位技术对胫骨长度进行恢复,若患者软组织存在嵌插,可在骨折部位做小切口,长度为1.5 cm左右,拉出骨折中嵌入的软组织,并行牵引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钢板为8~13孔长,经组织隧道将其置入骨折部位前内侧,确定螺钉置入位置,做小切口并经其将一块锁定钢板置入胫骨表面,确定其位置正常后进行固定,并冲洗,逐层对切口缝合。术后两组均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状况[3],包括心理状态、运动功能、社会能力以及意识功能等,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观察患者的Harris评分情况[1],分为疼痛、功能以及肢体畸形三个方面,疼痛从无疼痛至严重疼痛,分值从44分至0分,功能包括上下楼梯、跛行、行走距离等[4],分值在0~47分,肢体畸形包括肢体不等长、内旋畸形、内收畸形以及屈曲挛缩,分值在0~4分,总分为9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关节恢复评价标准:优为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疼痛感;良为患者行走存在轻微疼痛,适当休息后可自行消失;差为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存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记录患者的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前者进行百分率表示,χ2检验,后者进行()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组患者的SF-36评分、Harri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

组别SF-36评分(分)Harris评分(分)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治疗组(n=53)传统组(n=53)t值P值92.5±1.6 70.6±3.9 16.035<0.05 90.3±2.5 73.5±2.1 8.411<0.05 82.6±9.2 105.8±17.2 12.305<0.05 10.5±1.2 19.9±1.5 8.154<0.05

2.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治疗组患者中优和良分别有38例 (71.70%)、14例(26.41%),优良率为98.11%,传统组患者中优和良分别有 26例(49.06%)、15 例(28.30%),优良率为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下端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骨科疾病的一种,这是因为胫骨下段的软组织覆盖较少,血供较差,若是出现骨折后会损伤髓内营养动脉[5],造成供血不足,加大治疗难度,愈合时间较长,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多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但要保证骨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血供良好,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确保手术效果。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中会破坏周围软组织[6],造成骨折部位供血不足,引起切口感染、关节功能康复缓慢、愈合时间较长等情况,进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需要找寻安全可靠、愈合时间较短的治疗方式。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研究出来的,经过多次临床实践证明的,属于微创技术,可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对骨皮质血液循环没有影响,确保其骨折端的血运顺畅,降低并发症情况。临床上目前对骨折手术患者的生理固定、血液支持等方面进行高度重视[7],医护人员全身性对胫骨下段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内固定,在骨折部位经皮将锁定钢板置入,确保骨折周围血运通畅。相比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来说,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优点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同时减少骨与钢板之间的摩擦,减少软组织的剥离面积,对骨质进行良好的保护,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因此,临床上对胫骨下端骨折患者选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进而使其正常生活[8]。该文中对该院收治的10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SF-36评分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中优和良分别有38例、14例,优良率为98.11%,传统组患者中优和良分别有26例、15例,优良率为77.36%,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胫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显著性的效果,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正常行走,改善其生活质量,进而使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相比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更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胫骨经皮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