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偃科04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9-06-20李建伟

种业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春水区域试验高产

李建伟

(偃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偃师 471900)

偃科048是由河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早熟、大穗、高产、稳产、落黄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中晚茬地区种植。偃科048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17,2018年7月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40819.1。

1 育种目标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培育出高产、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供给做出贡献,确立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产量8 250 kg/hm2以上,高产潜力9 750 kg/hm2以上。

2 选育方法与过程

于2004年,选用半冬性、矮秆、抗倒、大穗、综合抗病性好、中晚熟国审品种周麦16,与弱春性、早熟、抗病、落黄好的河科大9612配制杂交组合。F1表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丰产性较好、成穗多、落黄好,确定为重点组合。把F2种植于控水、控肥条件下,以利矮秆大穗、多穗的性状表达和选择。F2表现优秀,田间精选单株超过100 株,初步符合育种目标。F3继续单株选择,从F3开始选育。方法是:种植于高肥水条件下并接种病菌,以利高产、抗倒、抗病性状的发挥和评选,提高育种效率。F3田间表现突出,穗子大、落黄好、抗倒、抗病。F4、F5继续单株选择,表现突出,穗多、穗大、落黄优、抗病。如图1所示,2010、2011年进行2 a品系比较试验,表现突出,有较高的丰产潜力,2012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春水组预备试验,2013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域试验,2014年继续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如表1所示,偃科048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系,2013年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0.7 d,2014年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0.9 d。幼苗直立,苗期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弱,成穗率偏高,成穗数适中。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成株期株型偏紧凑,旗叶宽长、厚、上举,穗下节短,2013年株高81.1 cm,2014年株高82.3 cm,2015年株高86.4 cm,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一般。

图1 偃科048选育流程

表1 偃科048产量构成要素

穗长方型,大小均匀,结实性较好;籽粒角质、较大,饱满度较好,千粒质量高。田间自然发病,感赤霉病、白粉病。后期灌浆速度快,成熟早、熟相较好。2013年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成穗数 532.5 万穗 /hm2,穗粒数 34.0 粒,千粒质量49.3 g;2014年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成穗数 568.5 万穗 /hm2,穗粒数 34.3 粒,千粒质量52.4 g;2015年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成穗数 570.0 万穗 /hm2,穗粒数 34.6 粒,千粒质量49.2 g。主要优点:株高适中,穗大,千粒质量高,丰产性好。从2 a多点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偃科048的成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稳定。

3.2 品质分析

2013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水分10.5%,蛋白质(干基)含量15.3%,容重766 g/L,湿面筋(湿基)含量31.9%,降落数值272 s,吸水量0.605 mL/g,形成时间 3.3 min,稳定时间 2.9 min,弱化度149 F.U.,沉淀指数(湿基)61 mL,硬度57 HI,白度73%,出粉率71.7%。2014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水分10.77%,蛋白质(干基)含量13.62%,容重775 g/L,湿面筋(湿基)含量25.6%,降落数值493 s,吸水量0.622 mL/g,形成时间2.9 min,稳定时间2 min,弱化度160 F.U.,沉淀指数(湿基)64 mL,硬度61 HI,白度71.8%,出粉率68.2%。

3.3 抗性鉴定

2013年接种抗病性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3.4 适宜地区

河南省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4 产量表现

如表3所示,2013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域试验,15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93.3%,平均产量7 102.5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72%,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2014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0%,平均产量8 464.5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2.66%,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 a汇总均增产,平均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9.69%,平均增产点率96.7%。2015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3点增产,平均产量7 702.5 kg/hm2,平均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49%,居8个参试品种第3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精细整地

土壤上松下实,土块细碎,蓄水保肥能力增强。秋种前耕地要改变耕层浅、漏耕、耕后不耙的现象。实际操作中要隔2 a深松1次,深度40 cm。深松后结合施肥旋耕2遍,深18~20 cm,耙实、耙透,使小麦出苗后根系能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苗期“吊死”,同时减轻冻害等级。

表3 偃科048产量试验结果

5.2 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一般为10月15—30日。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播量120~150 kg/hm2,如延期播种,每推迟3 d增加播量7.5 kg/hm2。以23 cm等行距种植,播深控制在3~5 cm。

5.3 合理施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肥与微肥相结合。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 氮肥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3。

5.4 田间管理

浇好底墒水,保证苗全苗壮,适时浇好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尽量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5.5 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籽粒干质量达到最高值时收获。

猜你喜欢

春水区域试验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一泓春水战疫情
《繁星·春水》:繁星永照,春水长流
春水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鱼儿传尺素,春水携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