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究

2019-06-19许逢玉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许逢玉

【摘 要】职业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的基本技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

【中图分类号】G6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270(2019)12-0057-02

人文精神的起源需要追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乃至古希腊时期,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在文化教育界展开后,就非常迅速的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关键词之一,人文精神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的教育中确实存在着太多并不人文的东西,需要改良和舍弃,这也说明了一些教育管理者对人文精神概念的不清晰,导致知识层面的缺失。人文精神主要强调人类文化生命的弘扬和文化世界的开拓,使人们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从而促进人们进步。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核心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全方位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性格,增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上升[1]。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着物质文明的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人文精神有着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广大的地理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人文修养,在传授知识时渗透人文精神[2]。

二、如何提高地理教师的人文修养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文修养。当前,地理教师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有:认真学习我国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领会“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每日阅读报刊、书籍,收看新闻并收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文字和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内容很多,笔者重点谈谈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职高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如在学习“交通和贸易”这一章时,可以利用平时收集的“港珠澳大桥”资料,重点向学生介绍建成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和许多令人可歌可泣的精神。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既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大桥建设者的不畏艰险、勇于担当、不懈探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3]。

(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各自特点,特别要强调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尤其是矿产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不可代替的,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一旦被破坏是很难恢复的。其次,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每天消耗大量的资源,而全球每年新增人口达8000万左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必须珍惜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后,围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专题开展讨论,学生畅所欲言,达成了:节约用水、用电,合理使用纸张,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爱惜粮食的共识。并倡议全校师生“珍惜自然资源”。

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时,采用层层设疑,逐步深入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的深刻理解,从而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4]。

(三)发挥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

地理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深刻的意识到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人文因素方面存在绝对性的优势,在分析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时,可以拿我们国家的南北地形环境差异进行对比说明,南北方的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降水、温度、建筑特点、文化差异等。降水方面我国的南方地区四季降雨,温度也是四季如春,建筑方法和外观也是截然不同的,地理教师可以在讲解课程时多讲一些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来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把人文精神从这些知识里潜移默化的传授[5]。职高学生是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乡土地理是他们必学的内容。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本市的自然环境、经济概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授课时,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容易引起师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文情怀。

四、结束语

人文精神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未来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永彪.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2(20).

[2]朱超平,王新生,朱小伟.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23).

[3]包信友.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中学时代,2013(23).

[4]杨爱荣.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3).

[5]李振全.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社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