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2019-06-19朱雯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法专业知识院校

朱雯静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追求的目标,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也有了重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心理教育一直被忽略,不少学生进入社会后却难以融入社会,影响了能力的发挥。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希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025-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间都存在着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升高,不仅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必要的心理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这样大环境需求下,高职院校逐渐转变了思想,加强了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学力度,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健康稳定的成长,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资源不足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和教育资源仍然主要放在专业知识上,认为专业能力才能代表高职院校的水平,专业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帮助学生顺利的迈入社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心理教育方面,师资不足,教具不足等问题。

(二)心理教育模式落后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对信息的接收量加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不少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不能达到与时俱进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枯燥,使学生失去了对心理教学课程的兴趣。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

(一)与时俱进的原则

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心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为社会提供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针对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环境有所不同,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心理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以达到良好的心理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状况的了解

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才能真正了解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地展开心理教育工作,使心理教育获得更好地效果。

(二)选择最佳的心理教育方法

当前常见的心理教育方法有认知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心理教育法与活动教育法等,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不同的个人状况和需求,就需要在开展心理教育时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有时只使用一种方法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将几种教育方法相结合,并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前提在于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详细了解,只有详细了解各项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心理教育的效果最佳化。

(三)不断提升心理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在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应不断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心理教育水平。通过学习或与心理健康教师的交流,不断充实心理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特点,能够灵活、及时地应用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班主任还应加强与心理健康教师的协作,通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心理教育获得更好地效果。不仅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较好的效果,还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

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此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积極、乐观、向上的心理。这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详尽地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采取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教育法专业知识院校
职业教育法大突破:取消普职分流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业教育法》修订进入“倒计时”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信息化写入《教育法》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