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发展枢纽经济的产业特征分析

2019-06-18朱慧芳

商情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朱慧芳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梳理,指出郑州市发展枢纽经济的必要性和优势;通过与其它枢纽城市的对比分析,得出枢纽经济视角下郑州市的产业发展特征。

【关键词】枢纽经济 产业发展 产业特征

一、郑州市发展枢纽经济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城市定位的需要

在国家已经明确支持建设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市的经济实力明显偏弱。数据显示,2017年九大中心城市生产总值的排名中,郑州市稍稍高于西安市排在第八名。第一名的上海市生产总值是郑州市的3倍多,同批次被支持为国家中心城市中的成都GDP总值也比郑州市多出近一半。且郑州市和西安市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仅有的GDP总值没有突破万亿的两个城市。

显然,郑州市虽然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但相较于其他城市,郑州市的经济综合实力依然弱势明显。但是,从GDP的增长速度来看,鄭州市近几年的发展也是值得欣慰的,在GDP的增速栏中,郑州市是名列前茅的。因此,在新时代的城市定位下,郑州市要基于比较优势,发展枢纽经济,占领新的经济制高点,提升郑州市经济综合实力。

(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下,担任着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使命。但是就郑州市历年统计数据而言,郑州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年增速呈现放缓趋势,GDP增速从2015年以来逐年下降,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疲软现象,整体增长动能不足,发展势头不猛,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动能等突出问题。

提出发展枢纽经济,是经济转型、推进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打开了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新方向,突破了已有的发展格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枢纽经济”,完善枢纽功能,以物流带产业,以枢纽聚产业,培育高铁经济、临空产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众所周知,近几年,郑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和提升,“四铁”(高铁、普铁、地铁、城铁)内联外通的网络不断完善,空铁、海铁等多式联运的便利,也初显成效。郑州航空客货运去年均创历史新高。发展交通,不仅仅是为畅通,而是为发展经济提供支撑和基础。郑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增速在2017年有了很大提高,2014年至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3.8%、3.1%、4.7%、10.1%。郑州市在发展枢纽经济的道路上已经铺开了画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是郑州市基于自身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二、郑州市发展枢纽经济的优势

(一)交通优势

郑州市经过这些年来的开放发展,已经形成集铁路、航空、高铁、地铁、公路、轻轨等多种联运模式的集成化交通。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射线型交通格局。这样的枢纽优势为打造丝绸之路的物流和贸易枢纽、推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郑州向东可以推进海陆联运、陆海相通,发展铁海联运、公铁海联运;向西可以联通亚欧大陆与丝绸之路融合。国家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将郑州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支持郑州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条重要物流通道,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的121个城市,以及国内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达到2500多家。近几年,郑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和提升,“四铁”(高铁、普铁、地铁、城铁)内联外通的网络不断完善,空铁、海铁等多式联运的便利,也初显成效。

(二)产业优势

近年来,郑州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确立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及铝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家具和品牌服装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过郑州市的不懈努力,多数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传统支柱、高耗能行业占比趋于下降,生产效益基本稳定,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郑州市枢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政策优势

郑州市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带动发展。从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获知,为打造高端开放平台,河南自贸区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郑州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开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肉类、水果等7个功能性口岸运营良好,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二期开工建设,新郑综合保税区三期、南阳卧龙综保区封关运行,郑州经开综保区获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45万吨。除此之外,郑州市着力打造智慧郑州人才建设,吸引广大优秀人才投入到郑州市的建设发展中,为实现经济的发展谋求匹配的人才储配。

三、枢纽经济视角下郑州市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一)产业实力梯度不高

本文选取《“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后文简称《规划》)中为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结合全国城镇体系布局,着力打造的7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推进建设的8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含郑州)共15个城市进行经济综合实力的对比分析。对能够代表城市综合竞争力及三次产业发展结构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一是从枢纽城市定位来看,《规划》中列出7个重点发展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郑州不在其列,但是郑州属于推进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可见郑州市作为枢纽城市建设是属于第二梯队的规划当中,但是发展定位属性是同等重要的。说明郑州不仅挤入了国际性枢纽城市的建设当中,其发展潜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是从经济总量的角度看,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在15个规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郑州排名第9,仅从第二梯队(推进建设城市)城市排名看,郑州排名第二。武汉在第二梯队城市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且是推进建设城市中唯一的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的城市。可见,郑州市在总体量级上是弱于“重点建设”城市的,但在第二梯队中表现可喜。只是郑州和武汉同属中部重要城市,且都被支持发展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作为枢纽经济城市,给郑州市带来的综合交通区位竞争压力不可小觑。

三是从三次产业产值及构成比例看,在排名靠前的枢纽城市中,三次产业比重普遍表现出第一产业占比极低且第三產业占比极高的特性。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第二梯队的城市三次产业占比也表现出较为统一的特征,即虽然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但是二三产业的比重差距不大。凡是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大的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也较高。郑州市产业构成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不高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大。

(二)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从产业发展具体构成的角度来看,各个产业、行业对经济总体贡献程度不一。郑州市产业中,超过郑州市全年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行业主要有: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且盈利性服务业增长率高达20%,高出全市生产总值11.8个百分比。2017年郑州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

一是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迅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还是比较迅猛的,增长率分别为19.9%、17.1%,移动通讯手机增长率也较为突出。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较为突出,但是郑州市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率却不高,仅为8.1%。

二是郑州市加大基础投资力度。郑州市在2017年对基础设施进行的投资增长率为19.5%,对房地产的投资也保持增长态势,但主要集中在住房投资。

另外,郑州市2018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郑州市七大主导产业仍然保持全面增长,其中,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5.3%、2.3%、10.7%、5.7%、12%,这5个主导产业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分别同比增长12%、8.1%,分别较去年同期加快7.2、2.4个百分点,这2个主导产业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多拉动1.6个百分点。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型轻工业的增速发展充分表明郑州市在由重工业和低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道路上初见成效。

(三)产品升级有待加速

郑州市产业转型发展迅速,但是产品升级较为困难。

首先,郑州市高附加值等加工贸易出口增速较低。郑州市出口依然集中在一般贸易出口,增速为32.8%。但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较低,仅为5.5%。全年新批外资企业79个,比上年增加7个,增长9.7%。合同利用外资额35.2亿美元,下降17.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5亿美元,增长0.4%;引进境内域外资金1878.8亿元,增长7.8%。

其次,物流承载总额显著上升,主要集中在航空运输方式。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79.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铁路202.5亿吨公里,增长14.4%;公路558.2亿吨公里,增长12.8%;航空18.6亿吨公里,增长26%。具体来看,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5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1%;旅客吞吐量2429.9万人次,增长17%。郑欧班列开行501班,比上年增长99.6%,进出口货值27.4亿美元,增长112.4%。

由前文分析可知,郑州市七大主导产业依然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就与2017年同期数据相比而言,表现出“二升五落”的现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速也有回落。因此对产业发展而言,产业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产品的转型升级却有些乏力。郑州市处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在深入扩大改革开放的同时,提供出高附加值、有品牌效应的产品打开未来的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