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实验的思考

2019-06-17冯国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

冯国春

【摘 要】熟悉生物材料的生理特性和充分的预实验对正式实验的成功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预实验;插条生根;生物的生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56-02

2018學年第一学期(秋冬季),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下半学期,高二年级学生刚好学习到高中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本章第二节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为了让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节省学生的时间,实验员先进行了一些不同材料的预实验。

第一次预实验

实验材料:荔枝。我们学校所在的地区是荔枝盛产地,学生家里基本家家户户都种了荔枝果树,于是学生就提供了一些荔枝枝条作为实验材料。取生长情况相似的枝条,分成四组进行实验,结果不管是对照组还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过的实验组,枝条都很快干枯,实验宣告失败。

第二次预实验

实验材料:太阳花。经过第一次实验失败,我们查阅了一些关于植物的插条的资料。种子植物的生根能力大于裸子植物,草本植物又大于灌木植物,灌木植物又大于乔木植物。于是,我们选择了生命力比较顽强的太阳花,太阳花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1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结果实验比较成功,确实验证了生长素类似物确实一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

(图片)

第三次预实验

经过前两次预实验的对比,我们决定在全级学生的正式分组实验中采用草本植物做材料,由于太阳花来源比较少,而红薯苗来源丰富又经济。于是进行了第三次预实验。实验结果还是很成功,红薯苗的生长情况达到预期的结果。

(图片)

正式实验

高二全年级十三个班,每个班分成九个小组,其中第一小组做对照组,其余8个小组做实验组。学生还设计了实验表格:

由于预实验做得很充分,正式实验也设计得很合理,结果共十三个班的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

(图片)

归纳起来,我们正式实验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实验材料和了解实验材料。我们充分了解了相关的生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等,然后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实验,达到了“天和、地利”,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红薯原产在热带,性喜高温,对低温反应敏感,最忌霜冻。生长期至少要求120天无霜冻期,生长期内的气温不低于21℃摄氏度,否则红薯栽培就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无论是气温或土温,对甘薯生长都有重大影响,适宜的生长期愈长对甘薯生长愈有利。在15-30℃间,温度愈高生长愈快,又以25℃为最适温度;超过35℃生长减慢;低于15℃生长停滞;10℃以下,则会导致植株受冻害而死亡。甘薯对天气温度的要求具体如下:

1.在育苗初期,温度要达到20-30℃,以助薯块发芽。

2.薯块生根发芽后,将温度降到22-24℃,则茎叶生长强壮,块根也不会因高温而腐烂。

3.栽插时,温度以20℃左右为宜。

4.栽插后,藤蔓生长期内温度在20-38℃之间较为合适。

地温与红薯发根关系:一般地温在12℃以上才可以扦插。如果地温在10℃以下,经扦插后3—4天,薯叶就会变黄枯死。红薯在生长期内较适宜的地温在15-35℃,38℃以上生长很慢,15℃以下停止生长,24℃结薯最多。22-23℃块根发育良好。

二、预实验的重要性。这次的预实验进行了三次尝试,让我们摸索清楚了实验的条件和可行性,避免了因设计不周而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为正式实验的成功做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