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的有效公益模式

2019-06-17章琴陈誉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合浦时代文化

章琴 陈誉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与公益结合的有效模式,以区域为单位,整合资源优化调配,以广大新时代新青年,尤其是贫困生为主要群体,实现社会实践这一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责任担当有效途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社会实践公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化自信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脊梁。

二、文化传承现状简述

1.文化传承受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三线城市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教育普及程度都相对较低。以著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举例,在当地居民和来往游客对合浦的印象中,针对合浦历史及近期时事进行调研,发现受调查群众对相关事件相对漠视,其中具体数据包括,“丝绸之路始发港”这一选项占样本总数的31.21%;“习总书记曾来此调研” 这一选项占样本数据的26.75%;“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这一选项占样本数据的19.11%。我们还针对了当地著名人文地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进行了深层次的调研,其中具体数据包括,“从未到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 这一选项占样本总数的35.03%,“稍微了解合浦汉文化博物馆” 这一选项占样本总数的29.94%;“听说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占样本总数的28.03%;“熟悉合浦漢文化博物馆” 这一选项占样本总数的3.82%;“非常熟悉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占样本总数的3.18%。

2.缺乏传统文化基础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尤其重视未成年人的启蒙教育。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改变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文化的传承形式;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随着文化的碰撞,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合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和推广。九年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也仅是浮于表面,相关机构对此类课程的涉猎也相对较少,尤其是偏落后地区的二三线城市,许多居民连自身所在城市的历史都未熟知。

3.特色性地方传统文化宣传不足

同例合浦,其与广州、泉州、福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等城市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其在国内的知名程度却远不如其他几个城市,遥想在汉代,合浦就已经为古代中原王朝的重要市舶要冲,就如《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汉武帝曾派遣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从合浦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并开辟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自此以后,合浦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由此结合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深思,作为广西特色传统文化—合浦“丝路文化”,其对外传播、推广及宣传的效果也是不尽人意。

三、新时代新青年的时代责任

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当代青年自身的“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遗存文物,创新其表现宣传形式,丰富校内外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古代圣贤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当今青年却还有多少人能始终坚守。立足当下,立足青年一代自我,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某些人群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断层、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又一重要原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进程中,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将贯穿千千万万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以上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地位和历史作用的新定位新要求,科学阐释了当代青年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时代责任。

作为高校新时代新青年,应当熟习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辉煌历史与璀璨文化,再图融汇异邦之文化所长,才能真正成为有文化自信与根基、又有世界眼光的“新时代新青年”。

四、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的现状及问题

1.践行文化自信之有效方式——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新时代新青年,社会实践是目前践行文化自信的一种最有效方式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发展多年,渐趋稳定,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高校或地方政府不重视,调研变旅游走过场,实践项目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等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1)大学生整体对社会实践的认识程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不够准确,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其量是一种生活经历,甚至把社会实践当成是旅游走走过场而已,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目标与意义所在。

(2)社会实践整体工作体制不够完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完善的整体工作机制,缺乏统筹、协调性和整体性,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导致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仅仅是一般的号召,缺乏实质性指导,实践不免流于形式。

(3)社会实践缺乏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

现行的实践活动中,各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以地区(省、自治区等级别)为单位的系统资源调配,往往出现同一个项目多团队扎堆或者重要项目无人跟踪完善等现象。

(4)社会实践传承不足

文化需要传承,在践行文化自信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往往会出现实践团队“打一枪换一炮”的情况,针对同一个文化项目追踪不够,实践不够深,以致传承度不够,社会实践停留在表面,没有做深度挖掘。

(5)基层对社会实践认识不够深入,重视度不高

地方政府与社会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接待热情不高,甚至有些地方为防止出现安全问题而拒绝大学生的实地调研,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顺畅。

(6)社会实践的成果指导性与实践性不够,缺乏现实意义

因很多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其成果往往缺乏实践的指导意义,无法做到有效反馈。

(7)资金保障不足

虽然近几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已有所增长,但其资金保障不足仍是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有限的经费仅能满足团队成员的往返交通与住宿问题,无法支撑团队开展更深入、有效的活动,影响团队创造力。

(8)社会实践创新意识不强,实践形式单一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开展多年,形式渐趋稳定,整体的形式创新能力不强,更缺乏内容上的创新;且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实践的内容与地域相对狭窄,缺乏深度。

(9)缺乏专业指导团队

社会实践活动中,各高校团队往往自己组织、自己培训、自己开展、自己总结,缺乏行业相关的专业指导以提高成效,活动随意性较大,目标意识不强,开展过程中容易走偏。

(10)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不完善

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不够科学,措施不到位,在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方面效果甚微。

2.践行文化自信之薄弱环节——贫困学生现状分析

(1)贫困学生文化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因家庭条件原因,相较于普通学生,高校贫困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践行文化自信缺乏一定基础。

(2)纯经济救助,忽略学生全方位发展引导

传统的资助体系中,各级资助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把国家的资助资金发给学生,仅仅是生存保障性救济的操作,是对贫困家庭的纯经济方面的救助,而忽略了贫困学生对自身全方位发展的需要,不利于高校贫困生成长成才。而全方位发展则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

(3)励志强能教育与感恩教育仅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实践较少

五、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的有效公益模式

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与公益结合的有效模式,以发展、共享、交流、展示、升值为实践宗旨,以区域为单位,整合资源,优化调配,打造线上线下平台专项板块,以寒暑假、产学输出等“吞吐相宜”的模式为实践主要形式,以广大新时代新青年尤其是贫困生为主要实践群体,实现社会实践这一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责任担当有效途径的价值最大化。

1.以地方(省、区)为单位,整合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社会化

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化管理,合理调配各方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统筹开展各项活动,整合各高校新青年力量,利用社会实践大平台,将高校的新青年团队与地方特色相匹配,系统规划,避免团队扎堆、调研内容单一,保证长效机制,使社会实践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全面、效果更深刻。

2.建章立制,明确各方职能

有明晰的整体工作机制,要求配套明确的工作制度与各级职责,保障机制可以有效运转。明确职能,高校、地方政府与社会各施其职,增强执行力,避免出现工作推脱、敷衍等情况影响正常开展。

3.加强专业指导,提升创新意识,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社会实践必须要路得上时代的脚步,实践内容要符合当下国情。要求社会实践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总结,每年定期开展新青年践行文化自信的专业研讨会与座谈会,邀请层次高、专业水平强的专家作交流与分享,提升社会实践的专业指导力,加强创新意识,从而推动其实践成果的转化,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4.加强意识的宣传、教育与引导,增强认知与责任心

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加强社会实践重要性的宣传,引导高校学生、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和专业结构,更好地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5.搭建线上展示、交流平台,保障沟通渠道通畅

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线上平台专项板块,系统展示各高校、各基层政府与社会团体践行“社会服务责任”的成果,尤其是践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传承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青年的网络宣传与创意优势,加强文化宣传与创作。

6.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文创至商业价值的转化

开展各级比赛类、展示类的活动,并与社会企业相结合,助推文化传承的实质落地机制与长效机制,摸索社会实践产学研机制。建立相应基金组织,将所得收入用于助推地方文化传承的公益活动。

7.“吞吐相宜、效果出奇”确保实践成果长效机制

按时间划分,社会实践可分为暑期社会实践与寒假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所得成果,往往在总结、评奖结束后便戛然而止,实践成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反馈,更没有系统地进行宣传或者再次指导于实践。

为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有反馈并有实效,以区域为单位,系统组织寒假社会实践,将暑期的实践成果反馈至原实践所在地,通过深入原实践地部分教育不发达地区中小学支教、爱心捐赠、文化公益宣讲等方式,传播实践成果,弘扬实践精神。有效而扎实的二次实践,调整并强化实践成果,从而使社会实践更扎实有效。

8.加强资金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方面积极增加社会实践专项资金投入,增强实践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拓宽社会实践的宽度,加强社会实践的深度;另一方面,创造践行文化自信中的商业价值,从而增加社会实践的资金保障力度。同时,将贫困学生纳入寒假社会实践体系,可利用各高校专项资助资金,以确保寒假实践减轻经济压力。

9.将贫困学生纳入实践体系——“发展式资助”

将贫困学生纳入社会实践体系,尤其是考虑到其身份特殊性以及基础文化综合素养的缺乏,将其纳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现有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进行反馈与二次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育人育己”,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促进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在这一类实践中,尤其要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加强专业实践。

同时,将贫困生纳入寒假社会实践体系,能更有效地开展励志强能和感恩教育。除了活动本身的意义外,贫困生可系统地参加到实践与当地公益相结合的活动中去,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感恩意识,增强其责任担当。

10.考核机制

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考核机制,促使实践与成果对等产出,增强团队的自律性、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避免过分重视成果宣传,重结果、轻过程,重宣传、轻学术,重形式,轻实质。

11.确立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

以区域为单位的有效资源整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要保证有序、高效、可发展的运营,就必须有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的督察落实。

12.健全法律法规,为社会实践提供法律保障

不断健全社会实践相关的法律法规,调动起各方积极性,维护好各自利益,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健康发展。通过立法明确地方政府、社会组织、高校与学生个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

结语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時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句话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青年的鼓励与嘱托。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社会实践,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完善其实践体系,同时创新形式,强化保障。新时代青年在践行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责任担当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社会实践模式,实现社会实践价值最优化。“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合浦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生长性状比较
千里水茫茫,南海明夜珰——六朝士民的“珠”印象与合浦珠业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