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论社团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论析

2019-06-17林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育人融合

【摘要】高校理论社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组织上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高校理论社团也存在道德育人作用不突出、吸引力与时代感不明显等问题。要在融合和创新中完善高校理论社团,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关键词】高校理论社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育人  融合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项目编号:JJKH20180817SZ)。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23-01

2007年5月,全国学联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高校理论社团是“青马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保持科技创新性的有力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校理论社团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作用

高校理论社团的实质是通过组织、建构和开展具体活动,达到理论育人、道德育人、科研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目的。

1.1有助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

大学生理论社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先进的理论为基础,成员多是理论知识丰富的中共党员和青年团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雄厚的群众根基有利于理论社团传递正能量。

1.2 有助于提升道德修养

道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素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为非作恶就越大”。①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覆盖面广、深入基层、带动力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3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校园的传播

高校理论社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产物,具有先进性、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普及、传播、传承和发展提供丰厚沃土,激发学生学马懂马的热情。

2.高校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高校理论社团在发展中存在自我定位不清晰、与其他社团严重同质化、研究优势下降等问题,使社团陷入“夹生饭”的困境,学校管理逐渐取代社团本身的推动力与吸引力。

2.1定位不准确,建设目标不清晰

理论社团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群体,目标与定位必须最大化突出道德育人作用,紧密联系时代特点,符合发展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指导大学生重视历史、道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和判断力,坚定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种人和生力军。

2.2建設不成体系,机制不够完善

理论社团的构成与发展千差万别,或不够重视在“青马”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或缺少固定场所、专项经费等,科研成果极难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参与活动的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组织发展,形式不聚“人气”,内容不接“地气”,不能引起青马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鸣。少数社团欠缺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格调和水准严重受限,人才大量流失,社团发展动力不足,在繁荣校园文化与育人方面的作用弱化。

2.3吸引力不明显,时代感不强烈

高校理论社团工作的思维方式目前还局限于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等初级层面上,应增强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融合度,开辟和拓宽培养渠道,既主动适应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又避免青马培养陷入庸俗化、肤浅化。

3.在融合创新中完善高校理论社团,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理论社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高校成长的有机土壤,依靠先进的思想吸引凝聚青年是其鲜明特色。培养大学生青马,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政治经济形势考验的必然诉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3.1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理论社团长效健康运行,基础是完善的机制、有效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措施、扎实的基层根基、严格的奖惩标准与完整的工作流程。

3.2与时俱进理论活动

高校理论社团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一成不变的说教易使学生产生抵触,让社团工作失去生机活力。通过讨论交流、文化沙龙、国际交流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进成员感情,深化理论认识,使“青马工程”建设活起来、火起来。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理论社团的目的是服务实践,在实践中促进理论学习落地生根。社团活动不仅仅是看书、写作、讲体会,依托不同学校和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使学生以服务者、奉献者的身份投入社会,提高认知,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强化自信心,激发自豪感。

高校理论社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产物,积极探索社团发展的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不竭动力。

注释:

①陶行知:《每天四问》,《陶行知全集》第4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崔燕.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M].思想教育研究,2016(01).

[2]陈康令.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发挥[M].红色社团理论在线,2010.

作者简介:

林琳(1980-),女,吉林松原人,汉族,博士在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育人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