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情意常怀念

2019-06-17骆大仁

黄埔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流

骆大仁

父亲骆德敬,1913年生于四川双流县。父亲天资聪敏,自幼喜好国学,尤其爱好中国古典诗词文学。父亲18周岁高中毕业即投笔从戎,自普通一兵始展开军旅生涯。1939年,父亲经其兄骆德荣将军介绍,进入黄埔军校高教班学习,成绩优良。骆德荣,四川双流人,经孙中山先生介绍进入黄埔军校,3期毕业。1926年国共合作,骆德荣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同期学友有邓小平、蒋经国、乌兰夫等。1944年,任原第五战区长官部政治部中将主任,时年41岁。1944年,河南老河口之战,骆将军亲自立身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消灭日军1600多人。

1942年,父亲在四川资阳县任国民兵团副团长(系地方武装部门)。当时,县衙众官乱抓壮丁,收受钱财,层层加码,以谋私利。父亲得知后,予以抵制,得罪县长及同伙官员,密谋加罪,准备抓之。父亲一怒之下,欲持手枪进县衙与一干人相拼。幸被朋友劝阻,晓以利害,即辞职离开资阳这一是非之地。经骆德荣推荐,父亲奉调江西庐山,在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19期学习(时任校级军官)。结业之时,蒋介石知父亲是骆德荣之弟,欣然召见,并合影留念。

1943—1945年,父亲在河南、武汉等地参加抗日战争,其间曾在第五战区骆德荣将军领导下负责征兵事务。

1946年,父亲担任国民党军委会河南军官总队上校总队长,办理百余名国民党将、校级军官复员事宜。因牵涉上述军官复员之后的生计之事,风波不断,事杂人烦。幸在武汉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等黄埔学友帮助之下,较好地处理了此项险象环生的复杂事务。1947年,父亲升任国民党中央委派的“西康督导专员”之职,赶赴原西康省(即今雅安市)就任。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为扩大势力,以师长相许,父亲谢却。1949年,父亲任原新12军少将高参,参与中共成都地下党领导的起义。

新12军起义指挥部在温江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后,父亲着重做了双流县参议长彭直先的工作,因此,双流和平解放,彭直先主动协助共产党县人民政府开展维持社会秩序、安抚百姓的工作。父亲在温江起义后,得知解放军部队已挺进至距双流县城数里的五洞桥处,而双流城内县中学校,尚驻新12军直属旅部队,但通讯已断。为不致刀兵相见,保地方安宁,父亲立即乘车,带司机和副官,从温江赶至双流城外解放军驻地,同部队指挥员见面,讲明身份,言已起义,且本人时任城内直属旅军队之副旅长,愿立即进城,劝军队放下武器。解放军指挥员即令几名侦察员同车赶去双流中学。父亲向旅长宣布:军部已通电起义,速令全旅停止抵抗。至此,双流县和平解放。1949年12月23日,胡宗南逃离成都。拥有上千年文明历史的锦官蓉城回到人民怀抱。

父亲起义后,面临人生之重要选择,经张万禄(时任中国共产党川西行署组织科长,曾任中共四川地下党领导成员)热诚开导,指明形势,他于1950年元月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去重庆西南军政大学高级军官研究班学习,后正式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高级军官研究班学习,当时,按照解放軍师级干部任职。我们全家都在部队随军生活。

1951年12月,因历史原因,父亲在重庆“西南战犯管理所”学习劳动。处理前夕,西南军区军法处将父亲召至办公室,时重庆歌乐山区正逢大雪,天气极寒,烤着火盆,于喝茶之中,宣布处理决定。四川省公安厅长曾到所内,坦诚同各位学习人员谈话:“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改造。共产党有信心做好这次工作。我们将来还要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1952年7月,父亲学习劳动期间,某日上午,肩挑煤炭约125斤,走坡登顶,疲累歇息,极目远望,山峰起伏,思绪萦绕,诗兴发也,即赋诗一首:

千头万绪感慨处,

一担登坡不二时;

若问天涯何处乐,

乘风担过此坡时。

思父当时处境,尚能乐而应之,可见父亲之人生观,经历磨练仍乐观若此,实令人敬佩。

1955年,父亲给刘少奇副主席办公室负责人、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乐昌国同志写信,请他规劝其兄乐恕人回归祖国大陆。乐恕人是我母亲乐致和之胞兄。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副总编兼采访室主任,曾在1945年11月24日,作为唯一代表中国新闻界的记者,在德国纽伦堡军事法庭,见证审判德国一级战犯。1949年,乐恕人曾专程乘飞机赶回成都,在温江和我父亲详谈,愿将父亲一家全部带至台湾,而父亲正参与起义工作,道不同,但不能明言,遂婉言谢拒。父亲携我大姐骆大华,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为乐恕人送行以谢。当初一别,海峡相隔,父亲与乐恕人舅父从此未能见面,极为遗憾。

后来,父亲谈及此事时讲:“我当时身为国军少将,既有你舅父高层关系,更有我在国民党‘中训团学习的经历,蒋介石因我是骆德荣之弟,召见过我,合影留念。这诸多因素,我到台湾,前程、生活均会顺利。但回想当年,我参军入伍入学黄埔,为的是救国救民。而1949年那个年代,蒋介石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糕,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计艰难。我之所以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就是为新社会作点贡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

父亲在重庆学会种菜、竹编、烧砖等谋生之艺。1956年返回家乡双流县城,于冲击、艰苦、平淡之中度过漫漫岁月。1971年,我回家看望父母。父亲当时在牧马山烧砖。母亲讲:“前几天,县上同志领省公安厅领导来家,问了家庭情况,还摸着你爸床铺,问怎么没有蚊帐?铺盖太旧了嘛。”父亲事后谈及此事:“当晚,派出所通知我去有事,去后送了全新被子、床单、蚊帐。着重转达省公安厅领导的话:‘对起义将领要全面妥善对待。功过是非,党有政策。他们在历史紧要关头,成功起义,对和平解放成都是有贡献的。”谈到此处,父亲甚为感慨:“我们毕竟是历史上有错,在1949年的特殊时期,深受共产党、解放军精神感召,起义走向新中国。但现在如此困境之中,共产党没有忘记我们,可贵之至。”

至1979年,父亲已66岁。眼观祖国走向富强,人民生活安康,遂只身一人,奔赴北京,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反映自身情况,请求落实政策,并要求面见总政主任余秋里同志(余秋里同志1950年任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1977—198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接待同志经请示后,告知父亲:“余主任已知道你在第二步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后来发生的变故,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全国尚有类似情况。将及时请示党中央,相信党和政府会尊重历史,妥善解决此类事务,会安排好你们的生活。”

1980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根据党中央文件精神,作出明确结论:“骆德敬原为国民党新12军少将高参,于1949年12月在四川温江县起义,是起义人员。”

父亲自1981年起,按政策任双流县政协专职委员,尽心参政议政,为双流及成都市相关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更为海峡两岸统一之事务,联络海内外亲友,奔走不息。1987年,父亲陪陈季让老伯(陈毅元帅胞弟,四川省政协秘书长)到我工作的酒厂参觀引资。父亲曾对我言:“发展企业,要注重扩大宣传,凡事之成,纵横圆合。”在此期间,县政协在县府大院内建新楼房,决定分一套给父亲,并已交钥匙(父亲当时外出)。父亲回后,退还钥匙给县政协,称家有住房,虽简陋尚可居住,新房分给确有困难的同事。回忆父母相恋之时,乐氏之家多数人反对,都称:我祖父家道清苦,两家无门当户对。独有大舅父乐恕人,因曾和父亲相交数次,彼此意诚,反复向其母陈述:“德敬之君,眉清目秀,学习良好,处事周到,未来前程必好。”舅父身为长子,外婆听后,认可亲事,给我母亲一处600平方米的宅院,200亩水田,作陪嫁之礼。解放后土改,念父亲起义,只划走一半,余存之屋,父亲又给其二哥150平方米,因此,我老家之房,只余150平方米,到其后政协分房之时,老屋已近50年之久,多次修补,勉强可住。在此状况之下,父亲退还新分之房,确是淡泊度生,令人感慨之至。

写到此处,成串往事,历历在目。父亲于1956年回乡,以种菜、编竹筐谋生。1960年,我12岁,父亲编筐至午夜,晨6时起,装车毕,唤醒沉睡的我,父居中拉车,我在旁协力而行,冒着刺骨寒风行20余里,交货换钱,方吃早点。父常言:“你尚年幼,本应在家睡好,以利读书,但家境困苦,你要早一些适应生活艰难,为走向社会,成家立业作好准备。”因家境困难,我13岁即参加工作。因忙于生计,成家之后将3岁儿子骆小龙送老家由父母养育。父亲教骆小龙文化知识,在家中庭院教他种菜,父对孙言:“一饭一菜,人生应需,种菜除草,学之有用,当知所食之物,皆是勤劳换得。”

写到此处,更忆母亲之悲喜人生。母亲之乐家,是双流名门望族。祖上曾在江浙一带为官。后告老还乡,广置田产,修建房屋。现双流县城中心十字口百货大楼即是乐家房屋所在地。三重朱红大门,内有楼台亭阁,奇石名花。池塘游鱼,树竹葱茏。乐恕人舅父1990年11月9日给我的信中,写诗咏之:

四面窗开三面花,

欣看春色满邻家;

岷峨家有花千树,

万里归心惜鬓华。

乐家兄弟姐妹甚多,母亲是最小女儿,从小单住华楼,锦衣玉食。1951年,其生活跌入低谷。母亲挺身挑起重担,在成都当保姆,后回双流老家摆烟摊,去药材公司当零工,抚养我们兄弟姐妹5人,生活的重担,致母亲患病终身。但她常常挂念我们。1989年来信谈及:“小韩(我妻)足病好些否?你们住的6楼太高,少下楼,注意安全。小龙今年春节不要回老家,你马上要上高中,你爸工作忙,生活苦,你妈足有病,你放寒假后在家多复习,煮饭,照顾你妈。”

我回想起父亲在骆德荣将军逝世之时,为之写的挽联:

为光禹域,尽孝尽忠,钢德以化人,未死精神如春茂。

欲转乾坤,任劳任怨,热心而从事,一生勋绩似秋潮。

这正是两位黄埔将军兄弟的坦荡心怀写照。

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徐向前、乌兰夫、习仲勋、杨尚昆等领导出席北京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及聂荣臻元帅为会议挥笔题词。父亲喜得会议纪念册,激情写诗:

黄埔精神军校歌,

东征北伐扫群魔;

精诚团结孙公教,

扭转乾坤捐血多。

不必乾坤争反复,

炎黄儿女岂无人;

中华一统群黎愿,

天下同胞赋有情。

1997年7月,父亲病重住院。从电视上观看香港回归祖国之盛况,含笑不已。喜言:“国之强大,民之甚乐。”1997年7月22日,父亲安祥离世,享年84岁。

写毕此文,掩笔自思:父亲以黄埔将军之身,经历动荡贫穷和繁荣富强的两个时代,度过数十年风风雨雨的岁月。但父亲从不后悔在1949年的选择。

父亲晚年生活,简朴雅闲。曾对我言:“父身为两朝将军,虽拥富贵荣华,也有生存低谷。1949年参加起义,为家乡和平解放尽绵薄之力。今观儿女成人,更已成才,意愿足也。再思1949年起义之举,那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新意追求。”

父亲赋诗一首,赠我留存至今:

淡泊度生三十年,

种花劳作共长天;

浮云万里飘风散,

且看婵娟缺又圆。

我们姊妹,幼享锦衣玉食,50年代初,更浸润于人民解放军的温情怀抱之中。然命运之因,突然跌身人生低谷,于磨难中生存。幸有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给我们注入活力。我们,鼓起不息的勇气,我们,在生活之路上漫漫求索。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奋斗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身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让黄埔精神发扬光大,愿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清风月明星儿闪,

小舟缓缓银河游;

黄埔精神育后代,

愿将和平漫全球。

猜你喜欢

双流
双流区总工会培训提升工匠技能
种子醒了
新时代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双流”融合转型模式研究
“相约幸福成都”田径邀请赛开赛
《双流文艺》立足地域文化特色 输出双流文化印记
听荷
4G双流比原因定位及优化研究
浙江广电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双流及东山片区主要景点人体舒适指数分析
基于TD—LTE双流分布系统覆盖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