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目标定专业,以就业前景选大学

2019-06-17

求学·文科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性格志愿分数

孩子能选择一个好专业、好大学,是所有父母的“重”望所归,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孩子而言,“能上大学”也是其父母的最低期望。虽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上了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不上大学,想找好工作更难。

然而,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和孩子们就知道如何选择,或者说知道如何更好地做出选择。因为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父母和孩子们,多少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的确,在录取分数线的硬性限制下,差一分就会与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失之交臂。考不上,选择就无从谈起;考上了,也并非万事大吉。“能考上什么就报什么”可不是负责任的最佳决策,毕竟在分数允许的范围之内,还是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以供孩子们选择的,分数虽然能限制选择范围,但是却无法让父母和孩子们得到选择范围中的“最优解”,“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已越来越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的共识。

事实上,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沦为大白菜”调侃背后就业难的真相与矛盾。在这样的形势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是孩子大学毕业后如何顺利就业,难的是孩子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大战中找份好工作、谋求好发展、成就好人生。高考已不再是分数的战场,而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那么,到底应该怎样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大学呢?

分数或许限制了高考生的录取批次,限制了高考生可选的大学范围,但是在专业选择上的空间却依然很大。从就业和长远的职业发展角度来看,选择专业是会影响到每个人将来择业且关系到人生发展的大问题,高考生确实需要未雨绸缪、慎重为之——只有在对职业环境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再结合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才能確定适当的职业目标。

而根据职业要求来选择专业则是第二步,然后再根据该专业来确定一所学术氛围及就业情况相对较好的大学,这样才有利于未来顺利就业,找到好工作。相反,如果不是根据职业规划来选专业、挑大学,而且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仅凭借兴趣、爱好等主观感觉来选择专业和学校,那么,就业难的结局就不可避免。

每个人都会沿着自己所属的性格类型发展出个人行为和态度,而每一种性格类型的人都有自己相对应的职业发展路径。只有与自身职业性格相匹配的职业选择才是最具价值的选择,只有建立在对职业认知基础上的“以职业目标定专业,以就业前景选大学”的高考志愿填报才是高考生的英明之举。

猜你喜欢

性格志愿分数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猫的性格爪知道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