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专访“八音坐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梁秀江 把古老剧种唱出国门

2019-06-17独家专访

北广人物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八音布依婚俗

独家专访 □记者常江文/摄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又称“布依八音”,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八种乐器合奏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就在桂东南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旋律古朴、悠美,常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祝寿等场合。到了清代,唱法有生、旦、净、丑之分,演员也不用化装。现在,“八音坐唱”已发展成曲艺形式,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

古老的剧种“布依八音”被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梁秀江,曾率队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表演的《布依婚俗》,震惊了中外观众而名声大噪,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明珠”。为此,本刊记者慕名来到黔西南的梅家湾采访了传承人梁秀江。

梁秀江是“布依八音”队伍里的多面手,从各种乐器的演奏到演唱,他都精通,除此之外,他还负责作曲和导演。现年60岁的梁秀江说:“我的技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9岁时师从父亲梁德超学艺,父亲又是从祖父梁小盖那里学习技艺的。虽说‘布依八音’久负盛名,但是,真正的繁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布依八音’开始在村村寨寨广泛成立演出队,他们走村串寨,演出不断,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91年5月,“布依八音”民族文化站建立,梁秀江任站长,他从自己的演出收入中拿出了近万元资金制作服装、道具、乐器。还排演了《敬酒歌》《共产党是布依族的大救星》等一批颇有质量的歌颂党和祖国的节目,在县、州级调演中多次获奖。

“布依八音”这一古老的艺术由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慕名前来的观光者络绎不绝。这里依山傍水,民族风情浓郁,布依族人又热情好客。每当有游客提出要观看他们的表演时,梁秀江和他的表演队就会欣然应允,表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布依婚俗》:由接亲时的送喜粑、打亲、画花脸到送亲时的背新娘至新郎家拜堂、跨马鞍、跳转场舞直至吃喜酒等一系列婚礼过程,依照程序表演,游客们如同真正参加婚礼一样热闹。文艺队还在“新郎”家摆上酒席,请客人坐首席,由“新郎”、“新娘”给客人唱敬酒歌,请客人喝喜酒,还散发给客人喜果……梁秀江说:“那时,我们每年都要接待国内外游客几百人,观看过婚俗表演的客人都赞不绝口。我们还走出国门,应邀去意大利等国家展示了风采,受到了广泛赞誉。”

为了“布依八音”队伍的发展,梁秀江将自己多年劳动换来的钱,几乎全部无私地拿出来作为八音队的活动资金,他还腾出自家的房子作为八音队的排练室,他的妻子李亚丽也很支持他的事业,她既是八音队的骨干,又是他的贤内助,帮他将后勤打理得妥妥当当。他对培养年轻的传承人才很重视,除了和队伍里的老艺人一起辅导后生晚辈外,他还经常到市文化馆、州民族歌舞团邀请老师来进行辅导。这些年来,梁秀江培训传授的弟子近百名,他的弟子韦安枕说:“师父是一个对本民族文艺极其热爱的人,他多才多艺,培训弟子很严格。他教我们的时候毫无保留,也非常认真。记得我刚刚学拉牛骨胡的时候,手指僵硬,握琴的姿势很难看,他就一遍一遍地纠正,我还是领悟不到,于是他就模仿我的姿势给我看,又多次示范正确的姿势,我终于明白了。”

梁秀江带领着“布依八音”的队伍,参加全州、全国的各种演出,获赞无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开枝散叶、续写辉煌。梁秀江说:“我赶上了好光景,我要一直唱下去,让‘布依八音’世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八音布依婚俗
《八音的秘密》
山水布依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布依少女
乡村八音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布依八音坐唱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八音组合”赴黑龙江省演出拉开国内巡演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