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犍陀罗的艺术特征

2019-06-14罗鑫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佛像佛教

摘要:“犍陀罗”是用来指代印度河西岸的一个地名,这里具有平整的土地、宜人的气候,良好的灌溉条件,再加上其处于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犍陀罗文化的形成受到由外族入侵带来的希腊、罗马和中亚的诸多文化元素的影响,也长期受到佛教和希腊文化的共同作用,于是产生了对佛的偶像及其前生菩萨偶像的崇拜。因此,利用希腊的艺术技巧和雕刻形式来展现佛本生和菩萨诸行就成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犍陀罗艺术的特征:犍陀罗艺术的发展历程、犍陀罗佛像艺术的特点、犍陀罗宗教建筑的特点。

关键词:犍陀罗;佛教;希腊化;佛像

一、犍陀罗艺术的发展历程

犍陀罗曾经是古波斯帝国时期的一个省,公元前327-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里,将此地作为他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因此,大有量希腊人迁居此地,带来了希腊文化。于是在犍陀罗造像出现之前,希腊文化就已经在这里广泛流传了。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佛造像逐渐以古希腊雕像的艺术创作形式,在犍陀罗这个地方诞生了,亚历山大把希腊文明直接带到犍陀罗地区,使完美成熟的古希腊雕塑艺术成为了犍陀罗造像艺术产生的催化剂。

孔雀帝国时期,在阿育王的统治下,此地疆域广阔,政权强大。阿育王信奉佛教,并向周边国家派遣传教使节弘法,高僧末阐提被派到犍陀罗地区,于是佛教开始兴盛于此地,这是印度佛教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的开端。

约公元前190年,巴克特利亚希腊人征服了犍陀罗,依据希腊城邦的样子重建了塔克西拉的西尔卡普城,此后希腊文化更深刻的融入了犍陀罗,佛教也在这里继续发展。国王米南德信奉佛教,传说他曾与印度高僧那先讨论佛教教义,后编辑成著名的《弥兰陀问经》(汉译《那先比丘经》)。

再接下来,就是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在这一时期,犍陀罗艺术发展道到了顶峰。至迦腻色伽在位期间,他将国都迁往了犍陀罗地区的富楼沙城,他重视文艺事业,倡导佛教,于是,犍陀罗成为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佛教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

随着佛教的北传,犍陀罗艺术被带到了中国、朝鲜和日本,在当地,与其本土的文化相互融合,新疆的壁画佛像以及敦煌的壁画佛像,大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都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从以上的犍陀罗历史可以看出,希腊文化、中亚草原文化、印度本土文化都对犍陀罗艺术的形成有所影响,尤其是希腊文化的浸染,促成了希腊式雕塑风格在犍陀罗艺术上的体现。

二、犍陀罗佛像艺术的特点

犍陀罗佛像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披袍,衣褶细腻多样,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人物身材高大,比例匀称,骨架分明,肌肉健硕。面部表情沉静肃穆,以希腊太阳神为基准,呈现出波状发纹、高额、尖鼻、薄唇、衣褶厚重的西方人面貌。

大约从 1世纪开始,艺术家突破过去艺术作品不能直接描绘佛陀的传统,创作了大量具有希腊、罗马艺术特色的佛像作品,其雕刻材料大多采用当地出产的青灰色云母片岩,间有泥塑。(1)这一时期属于犍陀罗佛像造型的雏形阶段。

3世纪后﹐犍陀罗艺术逐渐向贵霜统治下的阿富汗东部发展,阿富汗的佛教艺术一直兴盛到公元7世纪,这就是後期犍陀罗艺术或“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称巴米扬艺术。主要代表有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佛寺遗址等。这个艺术流派除了发展犍陀罗艺术特有的风格外,还更多地接纳了印度本土的传统,此时,佛像脸形趋圆,衣衫变薄,用灰泥来表现衣褶。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犍陀罗风格为主的佛造像艺术也随之传入,成为中国佛造像的源头,最为代表性的就是云冈石窟。此外,丝绸之路上的犍陀罗遗迹也可列出许多。犍陀罗佛像,这种随着亚历山大的铁蹄而来的西方艺术,经由古印度的加工,在中国种下了一颗神秘的艺术种子。

三、犍陀罗宗教建筑的特点

佛教遗迹遍布犍陀罗,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窣堵波:印度地区原先就有建造窣堵波的习惯,窣堵波就是用来埋葬尸体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和骨灰的山包,是一种墓葬建筑。还愿窣堵波里不一定埋有佛陀或圣人的遗骨,但中间的大窣堵波中一定有佛陀或某位佛教圣贤的遗物。按照佛教的传统,兴建窣堵波是一种功德,许多还愿窣堵波就是出于这样一种信仰而建造的。还愿窣堵波周围还建有一间间小礼拜堂,里面供奉佛陀像等与佛教神话有关的雕像。许多窣堵波不止一个院子,还有上下院子之分(2)。随着对窣堵波的崇拜,其周围的围栏上出现了各种有关佛陀事迹的雕刻画面,诸如宝塔、菩提树、宝座等,以此表征佛陀的存在和活動。如:一头象表示佛陀降生,一匹马表示佛陀出家,宝座暗示降魔,菩提树暗示成道,轮子象征说法,塔象征涅槃。诸如此类,用实物的形象图解抽象深奥的教理(3)。(二)僧伽蓝或僧舍:这是僧众的住所,由一间间小屋组成。中间是一个大院子,院子中央有水池,是僧众沐浴和排放雨水的地方。池子旁边有一可遮蔽的沐浴处或浴室,这是供需要遮蔽的沐浴或供女僧徒用的。(三)会堂:在僧院附近的僧伽厅是僧众聚会的场所,附近有厨房、清洗器皿的地方和仓库。厨房附近是餐厅或服务厅,旁边有房间和浴室,各处均有厕所(4)。

犍陀罗佛教艺术汇合了东西方文明元素,具有之前从未有过的的混合风格,其美学精神随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起源。无论是佛像的雕刻还是宗教建筑的构造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注释:

高永久.论健陀罗佛教艺术[J].西北史地,1995

约翰.马歇尔 健陀罗佛教艺术[M],徐建英.译 乌鲁木齐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

杜继文.佛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约翰.马歇尔 健陀罗佛教艺术[M],徐建英.译 乌鲁木齐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张剑华.汉传佛教绘画艺术[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1.

[2]西藏宗教艺术[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3]高永久.论健陀罗佛教艺术[J].西北史地,1995.

[4]约翰.马歇尔.健陀罗佛教艺术[M],徐建英.译.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

[5]杜继文.佛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徐玲.健陀罗佛教美术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18.

作者简介:罗鑫,内蒙古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佛像佛教
佛教艺术
佛像和大钟
佛像面前的 菩萨
佛教造像
佛像面前的菩萨
看中国·在浙江
日小偷偷佛像供奉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佛像艺术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