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赎·自由·信仰

2019-06-14朱平平

艺术评鉴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救赎个人主义

朱平平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被评为“美国十大最经典影片”之一,其中救赎思想、个人主义是影片的亮点,反映了美国民众的信仰文化已悄然无息发生改变。安迪救赎自我的过程和越狱的英雄形象,都折射出美国民众对基督文化中救赎意识的淡化,对个人主义的推崇。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   救赎   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0-0166-02

20世纪40年代的监狱等级明了化,社会阶层鲜明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纽带清晰化。人、群体和社会关系密切,冲突和矛盾是这些客观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冲突的产生和矛盾的出现,都源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或和谐的想法,过失的行为、想法所导致的结果需要救赎来恢复和谐。

一、基督教文化中“救赎”

“救赎”是一个外来词,在古汉语中只有“救助”“救济”等词。它本指法律中用金钱买回财产或一个奴隶,后来把其世俗的和法律之义引申到宗教范围,在《旧约》中出现过118次。《旧约·诗篇》26:11:“至于我,却要行事纯全。求你救赎我,怜悯我。”①《旧约》中是祈求上主用他超人的神力,解救他们逃离困境。《新约·路加福音》1:68-75:“主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他眷顾他的百姓,为他们施行救赎……我们既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就可以终身在他面前,坦然无惧的用圣洁公义事奉他。”②《新约》中指上帝解放了他,人获得自由应用一生去侍奉上主。两者对救赎解释存在差异,前者重在救,后者重在赎。救赎在宗教神学里本质是指人由于原罪与上帝有所疏离,而耶稣的受苦、死亡和复活让人类和上帝之间和解变得有效。

在基督教义中,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旧约·诗篇》51:5中说:“我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③因为原罪的存在,所以人需要借助耶稣来赎罪。监狱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罪恶的集中营,罪犯人因个人原罪或本罪而囚禁于此。影片中的典狱长诺顿有一句台词:“你们被判有罪,所以被送到这来。第一条规定:不许亵渎上帝。这不许有任何亵渎上帝的行为。”典狱长推崇的是基督教文化,所有的罪犯都要尊崇上帝,他是人的指路明灯,所以美国文化中渗透着宗教文化。监狱中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以基督教义为基准,有的人是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原罪是有七中罪恶: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和傲慢。有的人是本罪,今生所犯得罪。而罪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心产生问题。罪是救赎的前提,所以每一个进肖申克监狱都是有罪,无罪之人何来救赎这一说。安迪对刚来肖申克的新人汤米说:“在这里,没有人是无辜的。”影片里的安迪是被诬陷杀人罪入狱的,事实上他是无罪。连他自己也说:“老婆和她的情夫不是我杀的,我犯的错已偿清。”《旧约·箴言》19:2:“心无知识的,乃为不善,脚步极快的,难免犯罪。”④在希伯来语中,稍严谨地认为罪是犯了一个错误。按照神学的角度出发,他的罪是对妻子的暴怒,对家庭的缺乏关注。肖申克其他人都是被律师、检察官和司法体系的脆弱害的,只有瑞德是真的有罪,那么其他人就无罪了吗?判定肖申克监狱里的罪犯们不按照法律法规定其罪,而根据圣经的条例来确认。无罪的人冤枉入狱,表面上是讽刺美国的司法体系的腐败,实则是遵行着基督教义。安迪的妻子与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在《旧约》中婚姻以外的性关系视为“死罪”。这两人的死亡也是必然的,合乎情理。

二、个人主义兴盛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得到了救赎,瑞德也得到了,最后连肖申克监狱里的囚犯也得到了救赎。安迪救赎了自我的身与心,同时他的行为方式也拯救了其他囚徒的心灵。救赎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自由。人最初是一名自然人,经过国家所建立的法规条例的熏陶,最终变成一名社会人。可人对自由的定义更偏向从自然人的角度去看待,倾向于自我欲望的实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受法律条例和道德准则的束缚,认为自由是人的属性。而肖申克监狱缺的恰恰是自由,没有相对应的个人自由与权利,监狱里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拥有圣经和纪律这两样东西。吃饭、上厕所、睡觉等生活需求都根据狱警的意志而存在,以至每一位囚犯都渴望拥有假释的机会,去呼吸外面自由的空气,享受喝一杯啤酒的时光。时间会慢慢抹杀人的希望,监狱的体制会慢慢驯化你,直到你适应这个体制。体制化的生活磨灭了人内心的希望,与自由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长期以往,人的思想会愚钝,循规蹈矩的生活,逐渐个人意识转变为群体意识,个体自觉及个性的消失,思想与感情迈向一个大同方向。

心存希望,追求自由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数通过苦难的境遇放大内心的世界,借助一个契机来转变想法,改变身处逆境的窘境。这个契机就是内心燃起那颗希望的火苗,希望是精神食粮,是现实行动强有力的后盾,安迪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曾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安迪就是自始至终心存希望,面對监狱里三姐妹的虐打,他用行动与时间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同性恋、弱者;面对漫长的监狱生活,他十年如一日写信申请修建图书馆的经费、帮助囚犯获得知识与学历、闲暇时与老友瑞德下国际象棋等方式来度过。埃德蒙·伯克在《关于社会的思考和拾零》指出:“所有事情的仁慈与聪颖的处理者,不管他意愿如何,总是在追求自我利益中,把整个社会的福利与他自己的个人成功联系起来,从而给众人带来了福利。”⑤安迪入狱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银行副总裁,他深知个人主义,因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价值观核心就是个人主义。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主义思想的卓越之处是个人以自爱为前提寻求个人利益时,也在为他人和社会谋取福利。安迪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个思想,也许即成制度会让我们臣服,但不要否认内心深处顽强的个人主义的存在。杜威《论新个人主义》谈到:“支配性的制度曾经是教会这一事实提示我们,个人主义的存在的终极意图乃是确保个人得救。”⑥正如安迪在越狱后,典狱长在圣经中看到安迪的留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安迪依赖宗教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凭借个人能力寻求生活的目的——幸福。明确个人存在的主体性,认识自己的需求,规划好人生的每一步,并为之努力。

猜你喜欢

救赎个人主义
浅析夏目漱石《心》中的夫妻形象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