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以及机体应激激素表达与前庭性偏头痛的关系探究

2019-06-14郭明伟刘祥云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抑制性兴奋性氨基酸

郭明伟,李 杰,王 卓,刘祥云

0 引言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在临床并不少见,涉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以40~50岁的女性多见,发病率达5%[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主要以发作性眩晕及头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于头痛发作后数年出现眩晕[2]。有研究显示,精神心理方面的刺激可能是该病发作的诱因[1-3],而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与机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表达与VM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30例VM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期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7.9±9.8)岁。试验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7.6±10.1)岁,眩晕发作时间:<1.0 h者17例,≥1.0 h者13例;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中度疼痛者15例,重度疼痛者15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性别与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ICHD-3明确的VM诊断标准[3]。A:至少5次发作满足C和D;B:无先兆偏头痛或有先兆偏头痛的现病史或既往史;C:前庭症状中度或重度,持续5 min至72 h;D:至少50%的发作与以下3项中的至少1项相关,①头痛伴随至少符合以下4项中的2项(a单侧,b波动性,c中或重度头痛,d日常体力活动头痛加重),②畏声和畏光,③视觉先兆。排除标准:年龄<20岁及>65岁者;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者;合并感染者;精神异常及认知异常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慢性肿瘤者;机体创伤者。

1.2 方法 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将4 ml血标本于采集后的30 min内送检,采用医用离心机对血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5 cm,离心时间为5 min,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取离心后的血清部分进行检测,包括血清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其中兴奋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及亮氨酸,抑制性氨基酸包括γ-氨基丁酸、牛磺酸、甘氨酸及丙氨酸,其检测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机体应激激素包括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其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统计与比较两组的血清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表达情况,并比较试验组中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检测结果,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与VM的关系。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表达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736、7.015、5.987,P<0.05)。试验组中,重度疼痛患者的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疼痛患者(t=8.461、9.736、7.253,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抑制性氨基酸表达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血清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牛磺酸、甘氨酸、丙氨酸)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689、8.354、8.767、10.564,P<0.05),试验组中重度疼痛患者的血清抑制性氨基酸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疼痛患者(t=8.351、9.967、10.258、11.382,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表达情况比较(μmol/L)

表2 两组血清抑制性氨基酸表达情况比较(μmol/L)

2.3 两组血清机体应激激素表达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血清机体应激激素(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846、6.387、8.991,P<0.05),试验组中,重度疼痛患者的血清机体应激激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疼痛患者(t=6.325、7.863、11.465,P<0.05),见表3。

2.4 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以及机体应激激素与VM的关系分析 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均与VM有密切的相关性,见表4。

表3 两组血清机体应激激素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目前,V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心理刺激及应激情况[4-6]。游离氨基酸是与情绪状态关系较为密切的一类氨基酸,有研究显示,患者情绪刺激强烈及心理波动较大时,兴奋性氨基酸表达异常[7-8]。有研究认为,兴奋性氨基酸的表达水平对疼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及亮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可长期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当其表达显著提升时,可使胞浆内的钙离子持续升高,使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激活,释放大量一氧化氮,导致疼痛的发生[9-11],偏头痛的产生可能与此有关。γ-氨基丁酸、牛磺酸、甘氨酸及丙氨酸等抑制性氨基酸在被释放后,大部分可由突触前膜扩散至突触后,对突触后膜的抑制作用增强,且其受兴奋性氨基酸影响,随着兴奋性氨基酸表达的升高,抑制性氨基酸应激性拮抗作用增强,表现为抑制性氨基酸表达的升高[12-13]。另外,机体应激过程中应激激素的表达可能与情绪心理的波动密切相关,当情绪及心理应激强烈时,应激激素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等指标多呈现高表达状态[14-15],因此,对此类指标与VM的关系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表4 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与VM的关系分析

本文就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表达与VM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清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重度疼痛患者的血清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疼痛患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与VM均有密切的关系,这可能与氨基酸的异常表达导致的情绪波动及疼痛感受有关,同时,疼痛及眩晕等因素的表现过程中,机体的应激程度异常升高,因此,上述相关指标的表达也出现异常[16-20]。

综上所述,VM患者的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及机体应激激素均呈现异常表达,且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这些指标与VM之间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抑制性兴奋性氨基酸
抑制性建言影响因素研究评述与展望
吐哈油田神泉8区块有机盐钻井液技术现场实践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钻井液及油气层保护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脊髓背角III层甘氨酸能神经元投射至II层放射状神经元的抑制性环路发生功能障碍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减轻宫内窘迫诱发的新生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