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

2019-06-13方草

百姓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木塔应县辽国

方草

山西朔州市应县木塔,又称应县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它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总重量约7400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也是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千年木塔。明朝时,有两位皇帝分别为应县木塔题了“峻极神工”“天下奇观”两个匾额。1961年,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前来参观应县木塔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为木塔的独特魅力所倾倒的同时,也感到好奇: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的木塔,没用一个铁钉子,是怎样建造的?这么壮观华美的木塔,为何会建在一个小县城?古人建塔时,上万立方米的木材从何而来?木塔为何能千年不毁?其实,游人们感到神奇的这些问题,也正是应县木塔的魅力所在。

应县木塔是怎样一座塔

坐落在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寺院前部建有钟鼓二楼,后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整个寺院除了木塔是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以后所建。

高67.31米的应县木塔,底层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也是八角形,高9层,5个明层,4个暗层,外观为5层6檐。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制作精巧,与塔身十分协调。

应县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整体构架全部用木材建造,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60多米高的木塔,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全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没用一个铁钉子。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梁栿联系,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双层框架,加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塔的底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廓。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廓。

應县木塔内各明层共有24尊佛教塑像,其中底层的佛坛上,有一尊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全身塑像,顶部是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6幅如来佛像。底层南北门两侧的墙壁上,还绘有天王、金刚等壁画。塔内现存的几十面历代匾联,其中有明成祖朱棣题的“峻极神工”和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匾额。

元代以后,应县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3次,当地房毁人亡,而木塔安然无恙。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所幸未对它造成严重损害。新中国成立后,应县木塔得到修缮保护。1974年维修木塔时,在4层主像内发现了一批辽代珍贵文物,其中有刻经和木刻版套色绢质佛画等。上个世纪80年代后,当地政府复建了佛宫寺的山门,把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修葺一新,并在塔前牌坊南开通建造了一条长340米,集旅游、文化、商业为一体的辽代建筑风格仿古大街。

千年古塔的几个奥秘

一、木塔为何会建在应县?

据考证,应县木塔是辽代兴宗仁懿皇后倡建的。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国家。在唐朝衰落以后,中原朝廷再也无力控制塞北,契丹民族乘机崛起,经过一系列攻伐,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建立辽国。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辽与北宋、西夏形成类似于三国演义的态势。辽共传九帝,享国218年(907年至1125年)。辽国的兴宗皇帝于1031年即位,兴宗仁懿皇后从皇后到皇太后,入主后宫40余年。这期间正是辽王朝比较稳定的时期,而仁懿皇后是应州(今应县)萧氏人。加上她笃信佛教,就倡导在自己的家乡应县建起这座高大的木塔礼佛。

也有史学家称,应县木塔其实是一座应县萧氏家庙。据史籍记载,兴宗仁懿皇后的父亲萧孝穆,是圣宗晚期和兴宗前期的契丹重臣,得以封王。而且,萧孝穆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封王。此外,圣宗的钦哀皇后是萧孝穆的妹妹,兴宗之后的道宗宣懿皇后是萧孝穆的侄女。仁懿皇后倡建应县木塔,也是为了彰显萧家一门出三后、一家有三王的累世功勋和显赫地位。

辽王朝支持在应县建塔,还与其军事作用有关。当时,辽、宋两国在山西境内是以恒山横断山脉南北为界,应州地控雁门关绝险,是辽国的西南门户,加上应州地势平坦,在此处建高塔,有利于守军登高瞭望,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二、当年建塔的上万立方米木料从何而来?

在应县木塔共计316根木柱中,最粗直径64厘米,最细的也有48厘米,还有各层的大梁。除斗拱中使用少量榆木外,大部分使用的是华北落叶松。建塔所需的上万立方米大径木料,其采伐、运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非易事。而在千年之前,在离应州西北不远的黄花山(也称黄花梁),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据《辽史》记载,兴宗皇帝在位时,曾从辽国的南京(今北京)到西京(今大同),还从西京到黄花山狩猎,曾一日射熊36只。可见,当时的黄花山森林面积之广。至今,当地百姓仍流传“砍倒黄花梁,建起应州塔”的民谣。

三、应县木塔为何能千年不毁?

经历史学家和古建筑专家多年研究,应县木塔能千年不倒不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木塔结构科学,刚柔相济。木塔塔身采用中国传统的重楼式建筑,外观为八角圆柱体,有外圈24根柱子和内圈8根柱子均匀地组成双层塔壁。内外槽柱子之间由梁栿联系,加上斜撑连接,形成筒形结构。内圈基本不变,外圈逐层向里递收,使塔体刚度增强。柔体结构即由活动层的柱子组成,每层柱子与柱子之间,采用叉柱造作法,卯榫咬合的工艺,使塔体有了一定的活动性和弹性韧性。木塔刚柔结合的结构,使木塔本身拥有巨大的耗能减震作用。当受到大风、地震影响时,木材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位移、磨擦,从而吸收和损耗了部分能量,有效减少了外力影响。

二是木塔的基础非常坚实。据现代探测,塔院区的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尤其是粘土厚度大,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据考证,木塔就是建在这个坚硬体之上,先用粉质粘土堆起底宽约75米、高约20米、顶宽约40米的人工垫土夯实,然后在此基础上建塔。

三是应县木塔所处的自然条件好。应县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木塔所坐落的应县县城一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冬季较长,日照丰富,气候干燥。木塔除一层外,其它各层四面通风,八面透气,有利于木材干燥不易潮腐。由于气候原因,这里没有白蚁之害。夏天塔上栖息大量麻燕,它们以昆虫为食,客观上起到护塔卫士的作用。

四是木塔本身具有的绝缘性能,使它千年免遭雷击破坏。应县木塔的塔顶虽有10多米高的铁制塔刹,但与地面并没有金属性连接。这么高大的建筑物,居然没有避雷设施,而且千年不遭雷击,原因何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究课题组。经过专家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课题组判断,雷击绝缘性能较好物体的概率,要比雷击导电体的概率小得多。也就是说,应县木塔遭雷击的概率,远小于安装避雷针可达到的概率。近千年来,雷电并不是没有光顾过木塔,而是对这座纯木结构的高大建筑无懈可击,奈何不得。

猜你喜欢

木塔应县辽国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神智体”里奥妙多
从应县木塔秘藏看辽代西京地区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原因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