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团打工,扶绥劳务服务队登场

2019-06-13唐志强

农家之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服务队劳务用工

“在劳务服务队的帮助下,我在广西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找到了一份做水电的工作,每天大概有200块的收入,收入稳定。”扶绥县龙头乡林旺村村民梁武生说。

2018年,崇左市扶绥县立足实际,围绕如何解决农户就业问题,推出“一户一薪”政策,发展劳务经济,打开了服务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助推征地工作的多赢局面。

扶绥县组织多场招聘会。

2018年扶绥县评选出40名“就业之星”。

打造“星级”劳务服务队

扶绥县龙头乡林旺村地处该乡东南部,距南宁机场仅10公里,距扶绥空港经济区约15分钟车程。随着空港扶绥经济区的建设,外国语学院、公安反恐综合训练基地、疏港大道等多项重点项目落户该乡,林旺村大量土地被征用,无地少地的农民逐年增加,出现了大量青壮年富余劳动力。

随着全县“一户一薪”优惠政策出台和重大项目的落地,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大量增加。面对新机遇,龙头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推动林旺村建立“星级”劳务服务队,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转移就业新路子。

林旺村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设砌砖组、绿化组、批灰组、清洁组、水电组、搬运组、杂工组等7个专业劳务组,由技能较高、表现积极的党员分别担任各组组长,管委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和法律援助。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核心作用,服务队发动党员对全村劳动力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基本情况,建立了动态劳动力信息库。服务队积极与园区企业共同搭建用工信息共享平台,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对接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服务队微信公众号、专业劳务组工作交流群、村党建群等媒介动态发布,并开设维权服务专栏,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村级劳务服务队的组建,搭建了企业用人需求和农民工之间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农民工有序、合理、规范输出,有效缓解了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服务队通过协议的形式与务工人员确定了劳务费的收取比例,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有力巩固了该村的脱贫成效。同时,服务队确保农民工得到不低于市场价的薪资,保障农民工的薪资按时足额发放,有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据统计,通过村级劳务服务队平台外出务工,男性每天的报酬稳定在130~150元,女性稳定在90~120元,比通过包头工牵线获得的日薪资平均高10~30元。村级劳务服务队的建立,也有效的推动了征地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龙头乡累计完成疏港大道、第三高级中学等项目近2000亩土地测量。

引导贫困户就业带动多方共赢

“2018年进厂以来,平均每个月有3500元工资,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42岁的普工方海浪谈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时,嘴角含笑,看得出来他对现状还算满意。一年前,方海浪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崇左市扶绥县推出“一户一薪”政策,包括他在内,扶绥县共有1330名贫困户找到工作,过上了有奔头的生活。

“目前工厂处于筹备期,工作量没那么大,收入稍微低些,正式投产后,普通员工的月收入可达到5000元。”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建平说,“一户一薪”政策推行以来,他们厂共招聘了9名贫困户,经过培训之后,安置在一些普工岗位,既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为扶绥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相应助力。

扶绥县距离广西首府南宁42公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辖区内有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和广西山圩产业园三大园区,有数百家企业入驻,用工需求比较大。

“2018年数据显示,我县共有12383户贫困户,其中不少家庭有劳动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有效就业。”扶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永杰说,2018年5月,扶绥县正式开启“一户一薪”就业工程,以对每一户贫困户家庭“进行一次实效动员、教会一项实用技能、组织一次实地应聘、找到一份实惠工作”为抓手,推动贫困劳动力及时就业,力争实现“有就业条件的每个贫困户都有工资性收入”。

扶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黄凤鸣说:“这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工程,用工企业解决了用工需求,贫困户可以通过稳定的收入脱贫,政府完成脱贫攻坚的重任。”

组织140多次培训90多场招聘会

贫困劳动力就业难,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文化层次低,缺乏相应的技能;有的是因为家庭负担重,需要照顾患病的家人或送小孩上下学,无法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时间上下班;有的则是因为务工积极性不高,缺乏脱贫内生动力。

为做好这项工作,扶绥县专门成立“一户一薪”办公室,推动相关事项的进行。

“从去年以来,我们组织了140多次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叉车、电工、焊工以及面点、保育等10多个工种。”扶绥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平说,“一户一薪”办公室安排专人统筹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之后,他们再整合人社、教育、职校等资源,安排贫困劳动力到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等学校培训,以便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学员。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合计培训5400多人,其中包含贫困户1000多人。

拿到培训合格证书以后,不少学员就近到县内三大园区就业,因家庭原因无法进厂的学员,选择在家门口开面点摊,每天赚取几十上百元钱,也能解决生活难题。

“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一些企业采取弹性工时制,不要求员工打卡坐班,用计件的方式确定工作量,员工可以早上送完小孩再去上班、下午提前下班去接小孩。”扶绥县“一户一薪”办公室工作人员石庚夏说,“企业的这种做法,让一些家庭负担重的员工也能够进厂工作,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实际问题。”

除了组织培训,扶绥县有关部门还组织了多场招聘会,力争让全县的富余劳动力都进厂工作。

扶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从去年以来,扶绥县一共组织了90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320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092个,进场求职人数20209人次,企业新录用务工者62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30人,人均月收入 3000 元左右。

猜你喜欢

服务队劳务用工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个人劳务致损责任研究
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风险与管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