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以文化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作用

2019-06-12唐启政陈冠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课育人政治

唐启政 陈冠龙

摘 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从文化人的视角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几年各大高校所提倡的正能量教学策略,旨在使提升学生品味、提升学生素养、扎实教学基础、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文化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以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教育内容、创造全新的教育方式、把政治教育导入文化元素是当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根本出发点。

一、以文化为背景,从文化人角度出发,展开课堂教育

文化对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仅代表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历高低,更多的还体现在艺术修为与个人素质方面,它在特定环境下,对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使一些先进的、健康的文化理念得以有效灌输,最终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1.高校思想政治课缺失的文化元素

传统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死板而乏味,很难提起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而从全新的理念出发,引入文化人的概念,会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学历很高、学识很高、经验丰富,不过在发挥文化人启蒙作用上还有所欠缺,不能以自身的修为来统领整个课堂,没有威信,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引入文化人概念,把文化人深层次的德育素养全面贯彻到思想政治课堂,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1]。

(1)艺术文化与文化艺术观念的认知

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不仅局限于字面的理解,教师在踏入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就会展现出一種文化——行为文化,而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思路和主观判断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任,天然具有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使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人的元素就应融入思政教育,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比如,教师的穿戴,要体现出艺术的美,要符合行业特色,要对学生形成一种视觉的美的享受,而不是把时下一些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予以引用,这样做,只会产生负面效应。穿戴得体是教师着装的基本要求,如何穿出艺术魅力,则是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和谐的行为文化。当学生对这种艺术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后,再进一步分析穿着打扮中的文化气息,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导入思政教育。通过美育化播文传,通过文化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2]。

(2)德育文化首当其冲

当代思政教师的文化人身份必须自觉的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及觉悟。通过言传身教,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授,使学生成为立言、立信、立德的综合型人才。

而在课堂教育中,德育与文化人两个概念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没有德行修养的人不能被称作文化人,德行高,素质高的人才能教育出同样优秀的学生,这正是应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精髓。因此,通过思想政治课堂,必须把德育教育做为首要教授的知识,在以文化育人为出发点的课堂,让学生的个人闪光点得以充分展现。

(3)文化也是一种哲学

高校思政课中的每一门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过在研磨、传授这些知识时,教师必须坚持正确传授文化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准则,同时也是当代人创新出来的新文化、新理念、新视角。文化本身就具有培育人、教化人的功能,在课堂上,将文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也渐渐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文化人。因此,文化本身也是一门哲学,需要学生们更深一步的进行学习和体会[3]。例如:在讲授“建设和谐社会”时,引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和的思想”。源远流长的“和”文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既是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对“和”文化的讲授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思政教育的题中之义。

2.文化在培育学生过程中的显著效果

文化必须通过教师的传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可以通过文化的方式来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确的分析与辨别不同价值观的区别与缺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文化可以润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更易于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思想政治课堂运用文化方式进行育人,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切合实际,从而使学生们爱上思想政治课。

二、以文化人的视角传播社会正能量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很成熟,对社会上的美与丑、善与恶的认知度、辨别能力也很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以这一点为基准点,把文化人本身所具备的学识和素养传递给学生,以求达到育人的目的[4]。

1.文化是载体,课堂是平台

任何形式的知识与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一个平台,而对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恰恰是升华文化人概念、全面塑造知识型、实用型、综合型人才最好的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文化为载体,附加一些正能量的元素,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予以接受和领会。比如:可以引用一些社会上的真实案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从传统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进行分析,从中引导学生得出人间处处有真情、中华美德代代传的结论。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道德篇章时,穿插这样的案例无疑既提供了一场文化大餐,也进行了一次完好的思政教育。

2.从文化视角选取生活案例

文化的另一层含义还包括教化的意思,教师可以将文化的一些基本元素结合教材引入课堂,通过教化的过程实现效果最大化。也可以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完全照搬的引入到具体的文化现象中来。

近些年,评说类的节目形式越来越多,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件进行评说,以引发观众的共鸣。比如最为热门的婆媳关系话题、养老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

节目中嘉宾、主持人分析这些话题时,往往是从国家行为、社会背景、群体意识等全面进行阐述,涉及到的知识大多数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有关。思政教师采用这种方式来诠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同学生从文化、道德、价值伦理的视角一块分析生活、工作中的冲突等等,更易于让学生们接受。比如大学生普遍都有对成家立业的憧憬及焦虑,在讲授“家庭美德”的内容时,加入反映“门当户对”传统观念的反例或正例,引导学生从地域文化、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等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继承及弘扬。

3.感化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文化的寓意也包括感化的意思,而思想政治教師在课堂上可以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渗透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精髓,寓感化的力量于其中,使大学生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走进以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体系,与思想政治课堂融为一体。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知识水平及相关的内在因素,适当的予以教导,这里就可以引入感化的概念。

感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节点,它需要一个长时间实现的平台还有对象,在对学生实行感化教育措施时,教师可以凭借一个小的事件做为切入点,比如,教师一个递面巾纸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善解人意的微笑,都是很好感化过程的开始,将这些节点的行为变成习惯式的行为,学生每天都会感受到这其中的温暖,久而久之,再冷如冰的学生也会被感化,而步入正轨,成为爱学习的好学生,进而,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育人的作用才得以充分

发挥。

4.针对性教学,一对一传授

很多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还很片面,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及时予以正确引导,举一些由文化产生的现象予以说明,或者通过电视、视频教学的方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文化的概念深入学生骨髓,被系统的消化。

思想政治的重心在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之朝着正向的、健康的趋势改变,而面对面的讲解和传授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中关于哲学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知度,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感性认知发展成为理性认知,基于思想政治基础,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理念。

结语

以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全新教学理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来说,是一门枯燥而乏味的学科,但是,通过全新的理念引入教学中来,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精髓,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与个人价值观。以文化促教育,以文化立丰碑,将是未来高校教育所要遵循的发展路线,相信这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引领学生们向着更高、高快、高强的人生目标挺进。

参考文献

[1]宋鑫.高校以文化人建设刍议[J].中外交流,2016(1):174-174.

[2]邢亮,乔万敏.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成才之路,2015(14):1-3.

[3]刘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若干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2):78-81.

[4]郑秋月,郭亚苹.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及促成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90-91,96.

猜你喜欢

政治课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