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答题的五大“雷区”

2019-06-12邓士木

求学·文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雷区八卦答题

邓士木

考场取分最终是看临门一脚的审题和答题,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得分。本文列举考生答题时常面临的五大“雷区”,给大家支着儿,以便帮助考生顺利跨越“雷区”,达到获得高分的目的。

“雷区”1:审题抓不住命题意图和关键词

【典例】下图中R地为我国内陆某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影响,全年多大风,风力发电产业发达。读图完成(1)~(2)题。

(1)R地的风向( )

A.夏季为西北风                         B.冬季为东南风

C.夏季为东南风                         D.冬夏季节相反

(2)影响R地多大风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局部温差      C.地形      D.植被差异

解析:审题就是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本组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大气运动在不同季节对局部地区的影响。(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R地东南侧为沙漠,夏季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风由西向东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冬季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我国大陆盛行西北季风,R地冬夏季节风向相同。该题容易误选D项,原因是审题没有抓住“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这个前提,不能进一步利用图中地面性质(有无沙漠)推测局部温差。(2)题,读图可知,R地位于我国西北部,从等高线数值和延伸方向显示的地形来看,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受狭管效应影响,多大风。本题容易误选A项,原因是审题抓不住命题意图和关键词“多大风”,而是通过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结合材料“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直接将西北季风嫁接为“多大风”。

答案:(1)A(2)C

【排“雷”策略】对试题命制意图的把握,要从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入手,注意材料的呈现方式和设问形式。试题采用文字材料+图像材料的呈现方式,往往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读图能力)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能力。关键词是材料和问题的“眼”,通过它能看出试题的核心内容和考查意图。

对于选择题,要明确题目的主要内容、选择方式和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时间(季节)、方位、地点、主导、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

对于非选择题,审题的重点在于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即明确设问的中心词和指令词,把握好答题的角度和要求。如常见的指令词及答题要求如下——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述;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表述,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评价:观点要全面,既要回答有利的方面,又要回答不利的方面。

分析:要较详细解释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原因。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为“因为甲……所以甲比乙……”。

阐述:分析加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观点和结果;语言格式为“因为……所以(导致)……”。

“雷区”2:地理原理运用不到位

【典例】下图示意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孔”景观。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桥的走向为( )

A.东西走西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出现“金光穿孔”景观的当地时间是( )

A. 3:59左右                    B. 3:31左右

C. 15:59左右                     D. 16:31左右

解析:很多考生見到(1)题时一脸茫然,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即没有掌握太阳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升落方位。(1)题,冬至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出现“金光穿孔”现象,也就是桥孔洞的延伸方向与日落光线照射的方向一致,而桥梁的走向与日落光线照射的方向垂直,为西北—东南走向。(2)题,答题错误的原因是不能运用地球运动规律产生的地理意义计算时差。解答此题要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两个基本概念,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而北京位于东经116°,北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当北京时间为16:15左右的时候,北京的地方时为15:59左右。

答案:(1)D (2)C

【排“雷”策略】解答地理原理类试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时,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循环规律等,人文地理部分的原理涉及农业、工业、交通区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全球除极昼或极夜地区,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的方位如下表。

“雷区”3:新概念、新情境理解错误

【典例】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的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边的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1)~(3)题。

(1)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行走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3)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

A.年降水量减少 B.台风登陆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

解析: 本组试题通过图文材料新情景设置问题,考查“八卦村”的建设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1)题,材料显示,“八卦村”的建设主要是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图中河流南岸低洼地较多,因此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的原因主要是这里水灾多发。(2)题,“八卦村”的布局主要是排水,因此中间地势相对较高,即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而不是选择小盆地或把池塘建在村中心。(3)题,“八卦村”是古代被动防洪的产物,而随着现代基础设施的加强,堤防趋于完备,主动防洪设施齐全,故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

答案:(1)B(2)C(3)D

【排“雷”策略】解答新概念、新情境试题时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1.读懂、弄通新概念、新情境的含义。新概念、新情境是考生未见过的,往往是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是课本之外的知识。因此解答这类试题时首先必须读懂新概念、新情境的含义,考生常犯的错误是读题不仔细,没有弄清新概念的含义就忙于答题,这样往往会误入“歧途”。多花点时间读题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本题的“八卦村”,通过读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可提炼出其核心作用是“防洪”,与复杂的排水系统紧密联系。

2.针对试题设置的问题,结合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题干出现的新概念、新情境既是题中问题的铺垫,也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因此,考生解题时要根据考查的问题,对接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如(2)题,“八卦村”的核心作用是被动防洪,村落选址一定与地势较高有关系。

“雷区”4:隐性信息挖掘不够,解读信息欠火候

【典例】暑假期间,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以4 km/h的速度步行于我国长江流域某山区公路(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

A.进入时步行最省力          B.以下坡路段为主

C.途中起伏不到40米        D.离开时身影在右前方

解析:解答本组试题时要注意挖掘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1)题,依题意判断凸面镜设置在什么地方,要结合观察位置分析,在山脊公路转弯处行车视线会受阻,所以凸面镜应设置在山脊处。根据图中等高线形态,甲位于山脊处,且在公路的外侧,A项正确。乙位于公路内侧,B项错。丙、丁位于山谷处,C、D项错。(2)题,暑假期间,长江流域东北方向日出,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结合指向标,应是从图示右侧进入。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进入时是爬坡路段,步行最费力,A项错。以上坡路段为主,B项错。图示等高距是10米,上坡路段穿过两条等高线,途中起伏不到40米,C项正确。根据图中比例尺、路线长短和游客步行的速度可以估算,游客步行该路程大约用4个小时,推算出离开的时间是在正午之前,游客的身影應该在左侧偏后方向,D项错。

答案:(1)A(2) C

【排“雷”策略】挖掘隐性信息的方法为:

1.从题干文字材料中挖掘隐性信息。许多地理试题的解题信息隐含在题干的文字材料中,如根据地形区名称可判断海陆位置和大致的纬度范围,根据物候叙述判断季节等。这就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文字进行认真审读和领会,从中挖掘出所需的隐含信息,如本组试题的(2)题要求考生利用材料的“暑假期间”“长江流域”判断东北方向日出。

2.从试题图表中挖掘隐性信息。地理图表中的符号、指向标、风向、图例和注记、数字等往往对解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根据所给的经纬度度数及排列规律判断东西经和南北纬;根据经度差推算区时和地方时;根据比例尺和图距计算实际距离;根据气温、降水、海拔、盐度等值线数据判断某地的位置,推测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等。如本组试题的(1)题,等高线中山脊这条隐性信息读不出来就不能确定凸面镜的位置。(2)题,在确定东北方向日出后,还要通过指向标、等高距、比例尺等隐性信息计算出游客离开的时间,才能判断D选项是否正确。

“雷区”5:表达要点丢失,层次混乱,口语化严重

【典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重点建设黄浦江沿岸港区。20世纪90年代,上海港的建设重心移至长江沿岸的外高桥港区。2005年底,洋山深水港建成,标志着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2013年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2013年9月29日,包含洋山港区在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如图为上海港略图。

(1)从港口的水域条件分析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

(2)說明上海港水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简述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洋山港的积极影响。

解析:(1)题,上海港区沿长江和黄浦江分布,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船舶入港航道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而河港三角洲坡度平缓,水流分汊多,致使流量分散,泥沙更容易淤塞航道。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可以从海港(洋山深水港)可弥补河港水域条件的不足方面分析。(2)题,上海港水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从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中国沿海航线的枢纽位置、“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门户等方面回答。(3)题,交通区位的变化。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洋山港的积极影响,可以从货物来源增多,港口吞吐量增大,完善港区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等方面回答。回答交通区位及变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时,常见的失分情况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情况:答案要点残缺不全。原因是考生对图文材料信息提取不全,一叶障目,且不能联系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如(1)题,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考生常因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答不出“河港泥沙淤积,水深不足,水域较窄,岸线长度短”这个要点。(2)题,由于考生的视野不广,答不出“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 等。

第二种情况:语言描述不规范,口语化。如把“港口吞吐量大”答成“人多货多”,把港口“经济腹地广阔”答成“照顾面积大”等。

答案:(1)河港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水域较窄,岸线长度相对需求紧张;而海港(洋山深水港)可弥补以上不足,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航与停泊需要。

(2)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中国沿海航线的枢纽位置;“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门户。

(3)货物来源增多,港口吞吐量增大,完善港区基础设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

【排“雷”策略】练好“答题简明扼要,精当表达”的基本功:

1.遵循思维流程,清晰、全面答题。如评价交通运输线或点的区位条件及布局,其思维流程为——

通过思维流程,回看试题要求回答哪方面的问题,避免张冠李戴和丢失要点。

2.运用地理术语,准确、规范答题。如海港布局的思考方向和答题术语——

陆域条件:地形、交通、经济腹地、城市依托。满分术语: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河海(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等。

水域条件:航道、停泊、避风、冰期。满分术语:港阔水深,利于船只的停泊和航行;泥沙含量大,容易淤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位于峡湾,避风、避浪;无冰期(冰期)长,通航时间长(短)。

考生答题面临的“雷区”除上述常见的五种之外,还有很多,如“获取和解读信息出现偏差”“知识迁移渠道受阻”“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黔驴技穷”等,不论是哪种“雷区”,都可以通过自我诊断发现,望考生及早发现问题并寻求应对之策。

猜你喜欢

雷区八卦答题
邀你来答题
绕开老年理财五大“雷区”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邀你来答题
伏羲创八卦
外保内贷,又一个雷区?
夏季养生避免踩雷区 应远离4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