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破焦点问题,助力提升成绩

2019-06-12

求学·文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论题论据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是体现《考试大纲》中“考査学生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和学习潜力”的题型,分值大,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是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执教经验,分析近三年来高考三大类历史小论文题的题型与解答技巧。

“设计论题+论证说明”型

1.题型特征

①试题呈现:运用某一学术报告、学术论著或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内容为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形成以材料观点和所学知识为依据的“设计论题+论证说明”型试题。

②考查内容:与现实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的具体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事实专题,试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③学科素养: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与多层次的探究、解释、论证、评价等。

④答题提示:可以在大主题框架下设计某个具体论题,再根据不同的学科素养与知识储备拟定不同的题目。题目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答案也具有多元化。

2.做题技巧

第一步:研读材料内容,注意语句之间的标点符号,划分段落语句的层次关系,获取正确有效的材料信息,归纳出材料的核心主旨思想,主旨思想切忌偏离主题,否则接下来设计的论题观点也会“跑调”。

第二步:在大主题框架下分别理解各个段落、句子的内涵,然后与材料主旨相联系,设计出某一具体论题,论题观点要明确,以便于收集论据,但不能超出大主题内涵的范围。

第三步:设计论点,联系材料与储备的历史知识,回忆、收集与论点有关的历史事实论据(论据要具有准确性、典型性、充分性,数量要充足),逐条罗列清楚,切忌论据错误。

第四步:表述可以按歷史时间先后顺序,遵循“论点+论据”的逻辑事实,注意运用关联词语,做到“论从史出”,使论证说明具有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说服力强的效果。

3.例题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1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题思路】

首先,理解材料的逻辑关系:材料共有四个句号、两层意思。其中,前三句阐述契约国家下人民主权的地位,后一句说明契约国家下人民主权实践存在的不足,材料核心主旨就是制度构想与实践缺陷。其次,理解“制度构想与实践”这个大主题框架的内涵与思想:制度构想就是社会制度的合理设想,实践就是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与实施。然后结合材料核心主旨,可以设计出论题,如英国君主立宪制。接着,按照论点收集相关论据,如英国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及其他事实材料。最后,遵循“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展开论述说明,以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为序,表述出答案。

【答案参考】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是世袭的,但并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设君主。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而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英国议会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这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思想主张,但英国议会议员选举存在财产、出生等方面的限制,又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契约国家制度实践思想的缺陷。

“提炼观点+论证说明”型

1.题型特征

①试题呈现:以某一历史专著的部分内容、历史数据统计图表、历史发展大事年表为新材料,再现诸多历史事实,形成“提炼观点+论证说明”型试题。

②考查内容:某段具体历史事实、古今中外某一历史主题下的历史事实、某一阶段的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以及这些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学科素养:既可考查学生的“小切口、深分析”的论证说明能力,又可考查学生的“大跨度、高概括”的叙述说明能力;不仅体现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要求,更能实现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功能。

④答题提示:材料中蕴含多个观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提取不同的观点,进行多角度与多层次的论证说明,答案具有多元化。

2.做题技巧

第一步:研读问题要求。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分点阅读,找出材料中的主旨语句或关键语句。注意,如果是数据统计图表,要注意数据的变化;如果是大事年表,要关注历史事实纵横的差异。

第二步:提炼观点。在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

第三步:选定观点。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及语言表述能力,从提炼出的多个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说明的观点,注意扬长避短。

第四步:收集史实论据。一方面可以寻找材料所呈现的有关史实,另一重要方面是回顾课本知识,搜寻出具有准确性、典型性、充分性的重要史实论据,并按照时序排列出来。

第五步:表述成文。表述可以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遵循“论点+论据”的逻辑事实,注意运用关联词语,做到“论从史出”,形成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多角度的论证说明效果。

3.例题分析

(2018年新课标全国Ⅱ卷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题思路】

首先,考生要明白问题关键词的内涵,即何为“现代化”,何为“启示”——张之洞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机器设备、能源材料、技术水平、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给中国现代化提供了诸多启示。其次,根据问题要求提炼出启示,例如:现代化发展要适合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现代化发展要注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要因地制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技创新;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的成功之路等。接着,在众多的启示中选定适合自己论证的一个启示,如“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它进行论证。最后,收集相关的史实论据,如洋务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官僚资本主义等,形成答案。

【答案参考】

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隶属总督、巡抚,形同官僚衙门,导致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例如,汉阳铁厂在筹建过程中,因设备购置盲目、选址不当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投产六年后濒临破产。由此可见,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洋务企业官商不分的体制是问题的根源,洋务派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的愿望最终因此而幻灭。又比如,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大家族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官商结合,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进程。因此,在旧中国,官商不分的体制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阻碍因素。

“提取信息+阐释说明”型

1.题型特征

①试题呈现:使用某一历史地图、数据统计图表、发展大事年表、事件发展形势图、新闻照片、漫画等图文并茂的直观材料,再现诸多历史事实的发展情况,形成“提取信息+阐释说明”型试题。

②考查内容:往往考查历史主干知识中某一具体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概况,或某一历史主题下中外历史事件的比较,内容跨度大。

③学科素养: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与前面两类小论文题的要求相比,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低。

④答题提示:图表中蕴含多个问题信息,学生学习认知水平越高,历史知识储备越多,越能发现更多的正确信息,遵循“史由证来”的原则逐一阐释说明即可,答案具有固定性。

2.做题技巧

第一步:精读图表,读数据统计图表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读形势图要注意形势的发展差异,读新闻图片与漫画要注意其历史背景,读大事年表要注意历史事实纵横向的差异。

第二步:立足材料與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取有效信息,提炼的信息越多越好,但要切中材料主题。

第三步:阐释说明,阐述的论据既可以是图表材料涉及的有关史实,也可以是出自课本的历史知识,要做到史实引用准确,论述充分,解释合理。

3.例题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答题思路】

首先,阅读简表,注意备注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有三类国际经济组织:第一类是经济互助委员会与巴黎统筹委员会,第二类是第三世界国际经济组织,如77国集团,第三类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组织。其次,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提取出有效信息:国际经济组织开始受到国际政治冷战的影响;国际经济组织受到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国际经济组织推动国际经济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三世界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最后,阐释说明以上信息。

【答案参考】

冷战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

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与西方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体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经济领域,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20国集团等国际经济组织建立与发展,推动世界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三世界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二战后,第三世界积极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77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通过合作增强力量,维护自身利益,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论题论据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恰当使用论据
论题的价值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论据选择“四要”
研究军战史要忠于历史事实——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