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点拨赢高分

2019-06-12金卫东

求学·文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综合题宜居枸杞

金卫东

分析近些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可知,综合题大多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一道为中国地理,另一道为世界地理。综合题的分类方法很多,大多以设问为主体进行分类,而本文主要以试题的背景材料为主体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天气与气候类、产业区位类、交通运输类、森林与湿地类、生物与环境类五类。

由于综合题的情境材料涉及的内容多,考查的知识点多,设问的角度多,行为动词多等,所以同一类型的综合题因设问角度和考查内容的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答题模板。本文在总结各类综合题考查重点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内容提供答题思路或模板,以助同学们提高复习效率。

一、天气与气候类

天气与气候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点多。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大气降水的因素、天气系统、锋面与天气、形成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类型的评价、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等是高频考点,同学们要特别重视。

【答题点拨】

例1:(原创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宜居地带”是指人体感知温度在9℃~26℃之间的“舒适”地带。位于我国三大地貌单元——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交会地带的“西南宜居地带”(图1,图片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第8期),冬暖夏凉,寒暑皆宜,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随着“康养旅游”的兴起,使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结合海拔与气温这两项指标,可知“西南宜居地带”海拔在1200~2300米的区间最适宜人类居住。“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分布地理界线。我国人口正在逐步走出平原、低坝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开始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西部山地拓展生活空间。

(1)简述图示区域“西南宜居地带”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图示区域“西南宜居地带”冬暖夏凉的原因。

(3)说明“西南宜居地带”海拔在1200~2300米的区间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原因。

(4)有人提倡把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南宜居地带”,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1)通过读图,从“西南宜居地带”的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描述其地理位置特点。(2)从综合思维的角度,重点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从地势、天气等方面说明“夏凉”,从纬度位置、地形等方面说明“冬暖”。(3)从地形与气温的关系及人体对气温和气压的舒适度分析“‘西南宜居地带海拔在1200~2300米的区间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原因”:低于1200米的河谷夏季气温太高,高于2300米的山地缺氧,人会有高原反应,且冬季气温低。(4)是否赞同“把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南宜居地带”为开放性试题,以人地协调观为基准,从宜居环境和环境容量回答“赞同”,从环境容量、生态环境、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不赞同”。

【参考答案】

(1)“西南宜居地带”位于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交会地带;位于我国四川省中南部、云南省北部和中部,以及贵州省西部;处在我国东部人口稠密区向西部人口稀少区的过渡地带;大面积位于30°N以南的亚热带地区。

(2)夏季,“西南宜居地带”因地势高,所以气温较低;夏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受山地阻挡多云雨天气,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夏季气温不会太高。冬季,因“西南宜居地带”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较长;受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阻挡,冬季风势力减弱,影响较小,使“西南宜居地带”冬季较为温和。

(3)海拔在1200米以下的干旱河谷谷底夏季过于炎热;在海拔2300米以上,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冬季气温低;海拔在1200~2300米的区间具有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温度条件。

(4)赞同。因为“西南宜居地带”冬暖夏凉,寒暑皆宜,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吸引力强;“西南宜居地带”目前人口密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容纳能力。

不赞同。“西南宜居地带”地处山区,环境容量小,如果大量人口迁入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目前产业和基础设施有限,无法为大量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设施。

二、产业区位类

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能源、商业等,也包括产业转移。此类综合题主要考查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其中对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是重要考点。

【答题点拨】

例2:(原创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一位游客夏季乘车经过宁夏中宁县农村时发现家家院里一片鲜红,经查是晾晒的枸杞。枸杞是一种喜阳,要求光照强、耐干旱、耐贫瘠、耐鹽碱的多年生灌木经济作物。枸杞适应性强,一般年平均气温在5℃~20℃之间的地区都可栽培。宁夏中宁枸杞驰名中外,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此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之说。图2为宁夏枸杞适宜性种植示意图。

(1)推测宁夏南部不适宜种植枸杞的原因。

(2)简述宁夏中宁县种植枸杞的优势自然条件。

(3)请为宁夏中宁县做大做强枸杞产业献计献策。

【解题思路】

该题以宁夏中宁枸杞的种植和发展为背景,主要考查区位条件和发展策略等知识。(1)结合枸杞的生长习性和宁夏南部的区域特征(图中黄河支流的流向),推测宁夏南部不适宜种植枸杞的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较多,光照不足(劣势条件)。(2)结合枸杞的生长习性和宁夏中宁县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简述宁夏中宁县种植枸杞的优势自然条件。(3)从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枸杞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展相关产业、实现经营多元化等方面,为宁夏中宁县做大做强枸杞产业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1)宁夏南部为六盘山区,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夏季日照时间短,光照不足。

(2)宁夏中宁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位于河流交汇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酸碱度适合枸杞生长;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3)加强枸杞种植的科研投入(选育优良品种),确保枸杞的品种优势;加大枸杞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应用研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例3:(原创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约50千米,全桥主体工程由桥、岛、隧三大部分组成,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约35千米,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千米,桥梁长约29千米。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生产和安装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图3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图3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简述港珠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2)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要意义。

(3)说明港珠澳大桥在东、西人工岛之间采用海底沉管隧道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新建的交通干线(港珠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分析新的交通干线建设的主要意义及采用某种特殊建设方式(海底沉管隧道)的主要原因。(1)因为港珠澳大桥是跨海大桥,从海洋环境的不利方面(海水深度、大桥跨度、风浪强度、水下环境等)简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2)从缩短运时、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要意义。(3)在理解海底沉管隧道作用的基础上,从抵御自然灾害、截面尺寸自由度、防水性能、对航运的影响、维持海洋自然生态景观等方面说明港珠澳大桥在东、西人工岛之间采用海底沉管隧道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海水深,海域宽广;受台风、潮汐、大风等影响,风浪大;海水腐蚀性强;水下环境复杂,地基不稳。

(2)缩短珠海、澳门到香港的运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和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海底沉管隧道具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截面尺寸自由度大、防水性能好的特点;对航运影响小,利于大型船舶通航;维持海洋自然生态景观。

四、森林与湿地类

森林与湿地、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森林与湿地类综合题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该类综合题主要考查森林与湿地的生态功能、破坏森林和湿地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与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湿地的形成条件(或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大型水库(坝)建设的评价和意义等,其中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大型水库(坝)建设的评价和意义是重中之重。

2.大型水库(坝)建设的评价和意义

评价=蓄水量+水质+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搬迁人口+淹没面积+投资+建设周期等;意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养殖+供水+旅游等。

例4:(原创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见图4),是我国唯一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傣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和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半个世纪以来,大面积低海拔地区的热带雨林被高经济效益的橡胶树取代,上千种古老的热带植被消失。

近年来,在我国西南修建的中小型水电站中,相当数量存在着电力过剩现象。有些水电站为了销售所发电力获得收入,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高耗能产业进驻,造成了新的环境风险。

(1)简述“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和有粮才有人”所蕴含的地理原理。

(2)评价热带雨林变为人工橡胶林所造成的影响。

(3)我國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有人建议在西双版纳地区大力开发水电站。你是否赞成,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该题以热带雨林变为人工橡胶林和西双版纳地区水电的开发为背景,主要考查热带雨林变为人工橡胶林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电开发的利弊分析。(1)从林、水、田、粮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分布、生存、发展的影响回答“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和有粮才有人” 所蕴含的地理原理。(2)评价时,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作答。有利影响可从增加就业和发展经济等方面作答,不利影响可从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方面作答。(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可从开发水电站出售电力、吸引高耗能产业、增加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提出“赞成”的理由。从西南地区电力过剩,开发水电站会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不赞成”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的功效;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大气降水和河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土壤(田)是影响农业(粮食)产量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粮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应该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这是人地协调观的充分体现。

(2)有利影响:可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不利影响: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结构,使生物群落变得简单(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

(3)赞成。大力开发水电站,输出电力资源;吸引高耗能产业进驻,可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地方经济。

不赞成。我国西南地区电力过剩;大力开发水电站会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吸引高耗能产业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此外,随着区域间的联系加强及现代农业的发展,“生物与环境类”综合题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多以农业问题的方式考查,如2018年海南卷的荷兰蔬菜生产,2018年北京卷的多米尼加发展有机香蕉,2017年全国卷I非洲坦桑尼亚的剑麻等。该类综合题的主要考点有生物的生长(活)习性与自然环境、分析或评价某地种植某种作物的区位条件、分析或评价某种作物的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说明以某种植物为原料发展工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分析某区域适合某种动物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等,考生复习时要多加关注。

猜你喜欢

综合题宜居枸杞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采枸杞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宜居大化
枸杞到底是怎么养生的?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