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行为偏差原因及改革方案研究

2019-06-12郭名静冯国利濮怀宇詹国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指标体系实训

郭名静,熊 鑫,冯国利,濮怀宇,詹国强

(1.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南昌 330013;2.海军工程大学 a.电气工程学院,b.教保处,武汉 430033)

0 引 言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是整个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的结合体。实验与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2]。目前,有关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和评价行为的定性研究,而对实验和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1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1.1 评价目的与评价内容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项例行工作,一般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师风、业务水平、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由多个主体参与,对被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平的综合评价。

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完善教师职务晋升制度,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2 评价方法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采取由教师本人申请或校、学院指定方式,由学校教学督导组、同行专家和学生3个主体共同参与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价一般采用随机听课方式进行,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价或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同行专家评价根据参评教师专业分组,结合教师自评、专家听课和教学材料检查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采取绝对或相对评价方式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

1.3 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在评价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差异,为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校一般都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高校教师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2.1 历史角色与教学定位对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制约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评价。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申请教学质量评价几乎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申请评价对象,而少数以实验教学环节申请教学质量评价的课程,其评价结果也大多不太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历史角色的影响。从古代典型的“传教式”教学模式开始,课堂教学承载了“讲-听-读-记-练”5个环节中的大多数功能,被认为是传授理论知识的最便捷、最主要的方式,从而使基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主体,实验与实训教学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教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角色变得可有可无。②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定位。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申请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普遍存在一定功利性特点,使教学变成了表演或者是通过取悦学生获取高分的工具。相比较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讲课技巧展示方面效果明显不如传统课堂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了某些功利目的,教师不得不放弃申请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使得原本是对教师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综合能力的全面教学质量评价偏差为只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无法充分体现,评价可信度被降低。

表1 理论与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比

2.2 政策环境与硬件条件对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限制

与传统理论课堂教学不同,实验与实训教学效果的体现不仅依赖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还取决于实验与实训环境和条件,而且后者可能在某些专业的实验与实训教学中更具有决定作用。基于这个原因,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政策上提倡和支持实验与实训教学,强调通过实验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早期的素质教育,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卓业计划,以及现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无不体现了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对实验与实训教学的重视与支持。

提升实验与实训教学地位仅依靠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不够的,加大投入提高为基础硬件环境支持才能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然而,高校难以满足各学科专业所需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再加上某些理工类专业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成本高昂,且更新换代较快,由此在某些院校时常出现一个班级学生轮流使用一台实验设备,好多实验仪器或设备陈旧落后。鉴于这种实验与实训教学条件的贫乏现状迫使教师不愿拿实验课程作为自己教学质量评价对象,评价参与度被降低。

2.3 指标体系与评价结论对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的有机整体。相关研究发现,多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均不同程度存在评价标准程式化、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模糊[3];评价指标设计缺乏弹性和针对性,限制了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4];评价标准过于一致性和统一性,没有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之间的区别和教师所具有的多样性[5]等。

高校对教学质量评价形成的总体评估结果,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胁性,容易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和防卫心理,使评价工作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6],无法通过评教发现实验实训教学问题、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更无法指导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7]。高校教师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尴尬现状,评教演化为形式上的表演和被“捆绑”的应付活动[8],评教实践结果与初衷目的严重偏离,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受质疑。

2.4 现阶段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要求

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凸显了高校教师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行为偏差的客观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影响,促使高校必须要重视对实验与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加大改革力度。①坚持课堂教学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强化实验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同等地位,肃清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目标作用的错误认识,借助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帮助教师逐步纠正在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行为偏差,提高评价的可信度。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9-10],加大对实验实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力度[11-12],鼓励教师申请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评价的参与度。③坚持以质量为纲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13-14],合理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做到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也就是说,既有对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质量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既有对学科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定性要求,又有可比较核查的量化指标,提高评价的科学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行为偏差问题。

3 高校教师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管理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师个人身上的直接体现[15-16]。对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应该与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高度保持一致,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科研、服务工作的开展。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一部分,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必须坚持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巩固本科实践教学基础地位,不断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推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2 评价实施办法

(1)评价对象与条件。本科高等院校教师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针对校内全体任课教师。申请教学质量评价的条件为:①已经系统主讲完一门课程的教师(见习期间不得申报);②申请参加评价的课程只能为本科课程,且必须为该教师完整主讲;③申请评价课程的结束时间必须在学期教学周第6周之后;④申请评价的课程实验学时数至少要达到20个学时。

(2)评价组织。学校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统筹全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制定评价工作总体方案和规划,组建本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专家组(以下简称评价工作专家组)。评价工作专家组由校教学督导组全体成员、教学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专家和教务处相关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指导监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审议评价结果,受理争议、仲裁等事宜。

学校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包括组建评价专家组、组织教师申报评价、整理分析评价数据等,并向学校领导和各教学学院报送评价工作总结。

(3)评价程序与任务。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成部分,遵循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程序,包括:评价申报、听课评教、结论审议和发布使用4个阶段。具体环节和任务如下。① 评价申报。本着自主自愿原则,由教师本人填写教学质量评价申请表提交其所在教学学院。各教学学院对申请参加本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教师和课程进行严格审核,按照要求整理汇总相关申报材料报送至评估中心。评估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终审,并按照学科分组报送评价专家组。② 听课评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原则上由校督导组、同行专家和学生3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专家采取随机听课方式评价,学生采取网上匿名问卷调查方式评价。专家个人的评价结果必须在听评课程当天反馈到评估中心,以便于评估中心时时监控评价课程的情况。对专家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的课程,评估中心将另行指派专家听课评价。③ 结论审议。评估中心按照权重系数汇总整理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数据,得到申报评价教师的综合评价结果,报评价工作专家组集体审议,做出评价结论。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结论也一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种。④ 结论发布。评估中心根据评价工作专家组的审议结果正式发布评价结论。实验与实训教学等同理论课程教学,对教学质量评价结论为“合格”的教师,将要求下一个学期继续接受评价。对教学质量评价结论为“不合格”的教师,将认定为教学质量低下,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并责令整改1年后继续接受教学质量评价。

(4)评价纪律与监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阳光评价”,推进评价信息的公开,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加强评价过程的监督,严肃评价纪律,确保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对评价相关政策文件与实施办法、评价体系、评价程序、评价专家组名单和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内公开。评估中心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来自全校的监督。对评价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做出处理。

3.3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4 结 语

高校教师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行为偏差在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对实验实训教学环节角色及作用的错误认识。参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评价的利益作用,管理者消极应付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困境,最终导致了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构建,势必又将反作用到教师教学,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要实施教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首先要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建立对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课堂教学同等地位的认同,再基于系统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当然,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定量的分析质量评价行为偏差并不断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都将成为实验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指标体系实训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