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管控制度落实探索
——以海宁市城西新区为例

2019-06-12邓仲梅黄永刚

城乡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规划区海宁市水系

■ 汤 钟 邓仲梅 黄永刚 张 亮 俞 露

一、海宁市城西新区现状

浙江省海宁市城西新区位于海宁中心城区西侧,规划区横跨海昌街道和海洲街道。规划区距杭州萧山空港新城37公里,距嘉兴城区28公里,距桐乡城区17公里,距杭州、上海、苏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在1小时通勤圈内,基地周边路网密集。

(一)雨水丰沛与水资源短缺并存

海宁市属东亚季风气候,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多年平均年降雨1241.91毫米,平均年降雨日数为141.2天,最大年降雨量1967.2毫米,最小729.1毫米。

图1 区位及现状分析

“菲特”台风期间,海宁市降雨量达450毫米,为60年来最大降雨,其中,10月7日晨5点至8日晨5点,降水量最大地段海宁市区,其最大值已达到347.2毫米(海宁气象局资料),为海宁有气象记录以来24小时降水量的最大值。

海宁市是杭嘉湖平原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分布广阔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宁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64%,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1%。

海宁市现状主要水源为地下水。随着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关于划定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及明确控制目标意见》等明确海宁全市处于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内。

(二)水污染日益加重

海宁市水系密集,水质指标大多在Ⅳ类~Ⅴ类以下;污染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径流等;平原地区水体水动力差,易形成孤岛现象,且自净能力较差。根据最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及水功能区评价报告,全市境内10条主要河流12个断面的监测结果,最为严重的污染因子是氨氮、总磷等。

(三)水安全形势严峻

客水影响。城西新区地处太湖流域下游末端,上游德清、杭州泄洪时大量客水深入海宁腹地,成为临时的滞洪区,造成水位高、持续时间长、洪水退水慢。河网调蓄能力低,开发建设造成水域占用,致使较多河道变窄,水域面积减少,水面积率为6.29%,远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7.6%和国家标准8%的要求。

场地标高设置不合理。《海宁市城市防洪规划》的要求建设用地室外地面高程控制在3.36米以上,但有部分地块低于此控制标高,易造成低洼易涝区。

排水防涝系统尚未形成。雨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老城区雨污混接,导致雨水传输距离过长,积水不能及时排除。

(四)河湖水生态系统退化

河道受潮汐顶托排水不畅,导致河网回淤快,部分河道需3~4年清淤一次。大部分河道未进行生态化设计,生态修复功能差,水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此外,占用河道水面的现象严重,河道改造方式较为传统,渠化现象严重,自净能力弱,破坏了自然水文循环。

二、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一)策略一:保护“海绵基质”生态框架

1.界定生态本底条件,构建海绵基质基本框架

通过结合规划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态物种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将规划区用地划分为三个区域:最敏感区——集中在河流水系两侧,是生态安全的底线;较敏感区——为西部片林及农田片区,是生态网络建构的基点和过渡区;一般敏感区——主要为紧邻城市现状建成区的未建设地带,在进行用地方案布局、划定生态红线、河道蓝线等时需要考虑敏感性的强弱,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图2 生态敏感性分布图

2.引入海绵节点建设,协调改善建设影响

在确定的海绵基质基本框架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形成多种类型的海绵节点,节点组成包括现有的农田、湿地、水系、池塘等,尽可能减少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策略二:完善“防洪排涝”水网系统

疏导河流。梳理水系,减少支流,疏浚河道,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开敞性,减少强降雨对自然水体的洪峰压力。塑造层级分明的水系统,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细分不同水系,增加城市亲水面,实现随处可见可达的水,85%步行10分钟可到达水边,55%步行5分钟可到达水边,90%步行公共建筑5分钟可到达水边。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网不被侵占,同时对接水系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区内的主要水系宽度控制在30~40米,次要水系宽度控制在5~30米。

图3 河道溪流示意图

图4 水系整理与分类示意图

(三)策略三:构建“丰富多彩”绿地系统

结合绿色基底、绿色廊道、绿色次级网络和绿色斑块四大部分,构建城西绿色生态安全格局。严控水系两侧绿地宽度,主要水系两侧绿地控制在15米,次要水系两侧绿地控制在5~10米,同时依托农田、池塘、片林、道路绿化带等生态资源,使绿地系统成为规划区内的海绵基质。

图5 绿地系统规划图

三、海绵城市系统构建

(一)规划目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体、绿地基础上,构建涵养、绿色、净化、韧性的区域海绵系统,将“渗、滞、蓄、净、用、排”原理渗透到“山、水、林、田、湖”保护中。

(二)分区管控

海宁市属于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嘉兴市,根据《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嘉兴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目标为75%。对规划区域进行本底水文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规划区城市开发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77.3%。故本规划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为75%,对应日降雨量为20毫米。

根据规划区径流路径、地形地貌、用地布局、排水走向等要点,将规划区划分为6个海绵城市管控片区。通过对现状下垫面的识别和解析,构建SWMM模型,输入近10年连续降雨,模拟评估试点区域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状态。根据本地的地质土壤、降雨径流、蒸发等水文特性,向模型输入相应的参数值,进行模型评估。

图6 指标分解流程

在现状基础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内涝程度较重、面源污染较重的单元侧重问题导向;开发强度较低、自然调蓄空间较大的单元侧重目标导向。

表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调整因素

按上述指标调整标准及各单元现状建设条件的评估,城西新区各管控单元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可分为四个级别,核算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75.3%,对应控制降雨量20.44毫米。

图7 汇水分区及年径流量总量图

表2 汇水分区年径流量总量控制表

(三)街区地块指标

以街区04为例说明,共有47个地块,属于海绵城市管控单元3和4,加权平均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2%;各类用地在执行建议最低控制目标的情景下进行核算后均能够达到控制目标的要求。

本次海绵城市分类用地指标主要包括5大指标,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控制性指标,绿地下沉比例,绿色屋顶比例,透水铺装比例和不透水下垫面的径流控制比例4项指标为引导性指标。

表3 街区04核算结果

(四)绿色市政

基础设施先行,优先搭建新区发展骨架,重点加快土地整理、城市道路系统、供水管网、污水管网以及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招商引资和整体开发管理。同时,应在保持大生态网络格局下进行低冲击开发,加强绿化防护带、公共绿地和滨水绿带等生态环境的建设,营造生态、特色的城市环境。

建立完善的绿色屋顶和由透水砖、雨水花园、雨水湿地、雨水调蓄池组成的雨水收集回用体系,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浇洒路面、空调冷凝水补水和补充水景等,既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又减少了雨水的灾害风险。

图8 绿色市政技术

图9 污水及雨水系统规划图

本文以海宁市城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探索了细化分解和落实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及要求的方法,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性指标及引导性指标,明确源头LID设施、排水管渠泵站以及超标雨水排放通道等重要设施的标准与位置,将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科学的规划设计条件,在土地开发、出让及前期工作就对海绵城市进行把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仅仅是海绵城市理念落地的一个环节,下一步应积极探索在建设项目等其他重要方面落实海绵城市指标的审查和管控体系的具体方法。

猜你喜欢

规划区海宁市水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