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写作的阶梯

2019-06-11刁克利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阶梯写作者天才

创意写作的阶梯: 一破执念。二养情怀。三练技艺。

体会创意写作的阶梯,应该登临一次泰山。太阳每日是初生,每一次写作都该有这样的信念。

创意写作的阶梯有三重。

一破执念

关于创意写作,有一种观念,流传很久了。那就是写作“天才说”。所谓天才,天生之才,与生俱来之禀赋也。灵感者,神启也,即写作的天才需失去自己的知性,靠神授的灵感写作。这是柏拉图反复对伊安强调的。他说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汉字“诗”字也表达了近似的意思。繁体字的“诗”字由“言”和“寺”构成,“言”是言语字词,“寺”乃神居之所。可见,诗也是与神明最近的语言。东西方传统中,对诗的理解惊人的相似。

“天才说”之所以发生,这还与文学的特殊性有关。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读书识字是一定阶层的人才能做到的。写下来的东西能够传播开来,是难得的殊荣。文学作品可以流傳下来,使它歌咏的英雄具有不朽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实际上,这种神秘感与文学的书写方式和发表方式有关。在古代中国,书写的物质载体是甲骨、铜鼎或竹简,写作远非一般人可为。要想著文立说实在不易。想要更多人能够看,即发表的范围自然受限制。在古代西方,教育同样不普及。“作者”(author)与“权威”(authority)密切相连,著述立说是一种特权。年深日久,写作靠天才和灵感,成为一种隐秘的观念。

究其本质,柏拉图之灵感说不但不是对诗人的赞扬,实则是对诗人无真知的嘲讽。对于亚里士多德,诗才不过是人之爱好模仿的本能,再加上诗人个人之天性。对于诗,靠天才还是训练的争执,无论贺拉斯,还是朗基努斯等,都认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天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在关于诗人天才的争论过程中,天才的概念不断变化,有智者的推演,也有诗人的自辩。终于,天才成为诗人的特质和象征。知其源,辨其流,天才的特质和象征是可以描述,可以习得、可以造就的。

时至今日,若依然以天才自恃,或以为写作非天才不能为,则无疑画地为牢,自缚手脚。辩之则矫,论之则迂。所谓天才,无非灵而悟,有热情,用心专、用功深而已。

今天,教育的普及使得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读书。书写工具与写作方式的改进使得写作成为日常。阅读的普及和发表方式的便利使得写作的神秘感早已不再。“天才论”与神秘感的执迷亦当自然化解。

当写作的神秘感不在,写作的神圣感还应该在严肃作家心中占据应有的分量。当“天才说”不再成为执念,对经典作家的追随还应该让我们怀有敬重和神往之心。写作是神圣的。写作是一种特权。写作是一种神奇的能力。写作需要严肃地对待。这应该是“天才说”和灵感论给写作者积极的遗留,每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心里都有这么一种度量。

创意写作课程最早在哈佛大学之所以设立,其初衷是为了改变文学的教育与学习方式,是为了避免死记硬背文学知识,鼓励通过写作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学之美。后来创意写作在爱荷华大学设置为学位项目,成为文学创作和同行评议的学习方式。随着创意写作项目的扩大和普及,其激发潜能、拓展思维的方式被人们接受和实践。对于创意写作的理解和运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虽然以“天才说”之名对创意写作的质疑一直存在,现在几乎所有的英美作家都受过创意写作的教育和系统训练。这种质疑是回光返照般的絮语。

所谓写作需天才之论,是一道虚掩的门。有志写作者只需轻轻推开,进去就是。亦可喻之为山门,虽名之以门,既不设木头为框,亦不装石板掩目,欲登临者,到得跟前,迈步前行即可。万不可因山之高而望而却步,亦不可止于“望岳”。

破除天才执念,相信人人都能写作,这是开启创意写作的第一重阶梯。

二养情怀

养情怀就是培养写作的自觉性,拥有能够持续写作的热情。此为创意写作的第二重阶梯,算是真正登堂入室。具体说来,其实就是知道为什么写作。

一流的作家有一流的热情,澎湃的、喷涌欲出的、不可遏制的、不写不行的热情。这种热情也许是他受到了神话传说的感召,也许是领略到了天地之间的浩然,或者是听闻了千千万万人的喃喃细语汇成的喧嚣,了悟了万物生长的天籁。抑或是喜欢创造的力量,或者是因为生命力的充盈,或者窥见了生活明镜的照射,受到了集体无意识的驱使,或者是欲望的冲动与白日梦的不满足,或者是他渗透了大地运行的奥秘,或者发现了树叶反射的太阳之光。

当然,写作的热情还来自于时代的推动,也许是他对一个地域的深情,也许是因为他相处过的一群人,也许是他难以忘怀的邂逅,也可能是个性使然,也可能是生活的环境,或者现实与愿望不断达成的张力,或许某种只有他写出来才能知晓的激情。再有,如歌德,如萨特,怀抱着唯有天赋和才情不可辜负的信念,知道天地间有一部大书等待着自己去书写的运命。

个人际遇带来的热情退却之后还能坚持写作的源泉在于他对这世界持续的关怀和对人之种种表现的兴趣和迷恋。写作者应该有对人类现状与未来的深切关怀。写作者从个人际遇、时代环境、民族历史出发,必然达到对人性的揭示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照。文学并不改变人类的物质层面的状况。文学是与科学的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存在。写作者应该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情怀也许是文学存在的最大理由。因为理想,因为相信人类值得更好的存在,写作者才勇于探索人类思想的深度、视野的高度和胸怀的宽度,文学才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穿透力。

文学要深刻如哲学,而更有深刻的启示性;真诚如历史,而更有普遍的真实性;如演讲般激情,似歌曲样深情,而更富有诗意。这种诗意是语言的艺术性、思想的深刻性与现实情怀的完美融合。如果有一种领域能够代表人类的理想,文学正是这样。用文学书写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想。

滋养情怀,应该追随一流的大师,学习人类最杰出的思想成果。悟老子道可道,从庄子逍遥游,追摹屈原的天问,随陶渊明归去来,体会李白的寂寞,同感陈子昂的沧然,共抹曹雪芹的辛辛酸泪。亦要畅想华兹华斯的湖畔,瞭望麦尔维尔的海洋,脚踏惠特曼的大地,专注狄金森的身边小径,穿行于狄更斯的伦敦的街巷,漫步弗罗斯特的田野乡间。参悟作家之道,寻找持久写作的动力和源泉。

热情、愿望与信心是作家开始写作的基础。犹如穿越中天门,做好了登山的准备。

三练技艺

即培养写作者的见识和能力,熟练掌握写作的技艺,发展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是创意写作的第三重阶梯。具体说来,就是提高语言的敏感性,观察的准确性,磨砺写作技艺,解决如何写作的问题。

人类进化到目前这种地步,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门类甚或手艺,都积累了大量的技巧。何况,文字是与人类文明相联系的最古老的一种存在,人们使用語言的技艺早已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语言既然是写作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写作流传的目的和结果。文学作品代表了一个民族语言艺术的巅峰。大作家都是一流的文字艺术家。对人类有丰厚认真地学习和磨砺人类有丰厚积累的使用语言的技艺,是创意写作的必由之路。

真正写作的开始,所应该关心者,不是有无天才之问,而在于有无可写之内容,是否具备写作的技艺和才情。判断作品的标准无非两条:一是内容;一是技艺。写好作品的要求也不外乎两种:一是想写的愿望,一是能够写好的本领。想写就是写作有内容要表达,能够写作就是技艺的获得。具体的写作是寻找素材,加工提炼素材的过程。提高写作技艺需要多读书,勤写作;向大师问道,从经典学艺,向生活要素材,向理论借智慧。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都有自己观察生活,提取素材,著书成文的方式。从文学史中很难直接获得作家创作的秘密。必须像作家一样读书,像作家一样思考,像作家一样写作。詹姆斯在欧美文明的冲突中,发现了旁观者的有利视角,福斯特解析了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不同作用,劳伦斯进行了美国经典文学研究。作为勤奋的写作者,毛姆从年轻时一直到七十岁高龄,每天坚持写作五千字,他还用心体会过很多文学的巨匠与杰作。纳博科夫把他对文学创作的观察写进了文学讲稿,卡尔维诺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读经典,还留下了关于轻、快、精确、形象、繁复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而斯蒂文斯得出了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

磨炼语言的技艺,细心体会,推敲,提高表达的方式。写作者要善于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不拘一格,荟萃所长,贯通古今,开创新风。写作要有学习的态度和对全人类艺术的继承的自觉性。创意写作者应该是最善于学习的人。

破执念,养情怀,练技艺。或有先后顺序,或有轻重缓急,缺一不可,偏颇不得。如登临泰山十八盘,既要看风景,也要自己腿脚勤,还需要同道的相互促进和激励。凡登山而能持久者,在于体力的分配与坚持,在于技艺的实践与磨砺。能够爬过十八盘,皆登临愿望强烈且体力分配俱佳者也。

入南天门,天街徜徉,可对话经典,阅察人世。对话经典,才能体会大师之情怀技艺,比如但丁对空间的拓展,莎士比亚对有限舞台的运用,鲁迅在一件小事中的情怀,朱自清对背影的感慨。阅察人世,看松、石、街、寺,方知周围人才是想象力延伸生长之根茎,身边事乃思想情怀所依托所维系之叶脉。于对话经典中相谈圣贤,在察阅人世时俯仰天地,酿佳构,著新篇,胸中如有朝阳出,则作家相足具矣。

体会创意写作的阶梯,应该登临一次泰山。

太阳每日是初生,每一次写作都该有这样的信念。

(刁克利,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阶梯写作者天才
白马
常识:斜坡与阶梯
论写作(创作谈)
写作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爬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