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类果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控技术

2019-06-11刘春生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渍水浸侵染

刘春生

瓜类果斑病是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引起的危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被列入我国对内和对外的植物检疫性病害。

1 危害损失

该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一旦传入新的国家和地区,将极难根除。1989年美国2个州发生瓜类果斑病,不断扩展蔓延至15个州,数千公顷西瓜受到影响,80%西瓜不能上市销售。 1994西瓜果斑病大发生时,美国的许多种子公司都暂停了种子的销售,直到1994年底才有两、三家种子公司继续种子的销售。目前美国大多数种子公司都在最适病害症状形成的条件下进行万粒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不能保证没有西瓜果斑病的侵染。该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己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对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个别省、市有发生。

2 症状识别

瓜类果斑病在甜瓜上侵染危害子叶、真叶和果实,引起叶枯和瓜腐,茎、叶柄、根很少受害。子叶发病时,病斑暗褐色,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的坏死斑;真叶上的症状类似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常呈圆形或多角形,暗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扩展;田间湿度大时,病斑叶背可以出乳白色菌脓,叶脉上可见水渍状斑点。果实上,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渍状墨绿色的小斑点,逐渐变褐,稍凹陷;发病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有的具水渍状病斑,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受害后果肉组织水渍状、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病斑仅局限于表皮,中后期条件适宜时,病菌常随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腐烂;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

在西瓜上可危害叶、茎及果实,主要为害果实。子叶受害时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向子叶基部扩展形成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真叶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的小斑点,扩大时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后期转为褐色,下陷干枯,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植株生长中期,叶片上病斑很少,通常不显著。开花后14-21 天的果实最容易被感染,典型症状是在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随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大型橄榄色水渍状斑块,病斑边缘不规则,颜色加深,并不断扩展,7-10天内便布满除接触地面部分的整果面。有些品种果实受感染后,在表皮上仅出现龟裂的小褐斑,而无明显的橄榄色水浸状斑块,但病菌已侵入果肉组织,造成严重的水浸状病症。果肉组织造成严重的水浸状病症。发病中期以后,病菌可单独或随同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变成水浸状,发病后期病斑转为褐色,果皮龟裂,随着病斑深入果肉并因杂菌感染最后引起全果腐烂失去食用价值。

3 发病特点

1、发病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嫁接育苗阶段就发病,明显具有发病早的特点。2、发病快。瓜类果斑病常在西瓜嫁接育苗前期突发,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或连续阴雨天气容易暴发。3、为害重。一旦发病,条件适宜,数日内病情迅速蔓延,整棚发病,几乎100%的植株感病。

4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田间的自生瓜苗、野生南瓜等也是该病菌的宿主及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种子表面和种胚均可带菌。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即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发病,病斑上的菌脓借雨水、风、昆虫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形成多次侵染。田间病残体翻入土中分解腐烂后,细菌随即死亡。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发病,特别是炎热季节伴之暴风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病害发生重。该病最适发病温度为25-32℃,阴雨天气条件下,能迅速扩展蔓延,3-5天即可形成病斑。

5 防治措施:

1、严禁种子带菌。加强种子的产地和调运检疫,杜绝购进带菌种子。2、不得在疫情发生区建立瓜类种子繁育基地繁育种子。3、发现疑似症状,立即报告当地植物检疫机构。4、田间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采取措施,就地封锁、销毁秧苗,就地深埋;对育苗基质、土壤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5、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次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等进行浸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确保种子不带病菌。6、合理轮作换茬。瓜类果斑病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也危害茄子、番茄等作物,发病田实行与非寄主作物三年以上的輪作换茬。

猜你喜欢

水渍水浸侵染
擦玻璃
湖边月夜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我帮妈妈擦镜子
谒金门·风丝袅
水浸传感器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水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