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中式设计发展思路及价值

2019-06-11钱绎竹

工业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

钱绎竹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设计越来越承担着传达个体的价值与时代精神的功能。新中式设计概念的诞生源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经济的发展、市场自发性的需求与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对于中国设计如何在保持传统文脉的基础上与做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这一问题,中国设计界已探索了几十年。例如上个世纪,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曾提出建筑艺术形态划分以“中而新”为上品,“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品中的下品,可见新中式设计就是“中而新”在当下设计语境中的延展。本文将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探索新中式设计对于现代中国特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本土设计特色与本土品牌意识建立的价值。

关键词:新中式设计;生活方式;本土设计;本土品牌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113-02

1 新中式设计的发展方向

“新中式”这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一篇样板房设计介绍的文章之中,随后波及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尽管大多数案例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未形系统性的理论总结,但其产生的影响力启发了本土设计者与消费者的思考,引领了一种新的设计风向。

提到“新中式”,人们可能下意识将其与“仿古设计”、“中式风”划等号,大多数学者与设计师将其定义为一种设计风格,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新中式设计必须要落脚于建筑设计领域,同时新中式建筑设计不可脱离园林设计而独立存在。虽然新中式这一词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但关于将传统文脉与科技、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设计探索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如1929年建成的南京中山陵,梁思成曾评价其:“中山陵虽西式成分较重,然实为近代国人设计以古代式样应用于新建筑之噶矢,适足于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还有贝聿铭、陈其宽等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的台湾东海大学,是具有成熟东方语言的聚落式建筑设计。这样具有意境的现代建筑设计探索还有很多,如苏州博物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上海金茂大厦等。正是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中国建筑师、设计师持续的探索,促使了新中式设计概念的诞生。但笔者认为新中式绝不能仅仅只是传统设计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风格延续,也不是某一设计领域的私有专利,它更应该成为一种基于中国现代社会生活背景下的东方设计观,是宏观并可持续的。

新中式是“新”与“中”的有机结合,新是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中则是中华文明干百年来传承至今的文化内核与时代精神。但在很多新中式设计中,设计师将传统中式元素如祥云、瓷器、刺绣、龙凤等与新中式联系起来,这种碎片化的元素使用与搭配,无一不充斤着对中国文化的既粗暴片面又廉价的解读,这种狭隘的美学表达,正在消解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一些设计在手机、电脑表面添加回形纹、祥云纹等传统纹样,打造中国风、新中式设计的噱头,往往这些设计显得生硬并与时代格格不入。新中式设计的发展,要避免表面形式化的仿古,需结合时代背景与现代中人的生活方式、审美需求等因素,设计功能实用,形式美观,寓意深远的产品。

中国现代设计移植于西方,但在对西方设计的膜拜与抄袭中,我们逐渐模糊了自己的民族性格。要想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设计,就不得不将研究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设计适合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新中式設计的根本目标。在时间上,新中式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时间维度,它存在于中华民族从前走过的、现在正在形成的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生活之中。如古代人乘车马出行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人人骑自行车的风潮,都代表了某一特定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生活方式。新中式设计要紧跟社会发展,根植于眼下中国人生活的所需所求,从生活方式中来,再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从而成为我们中国设计者的本土设计自觉。

2 延伸生活的边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强势输出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某些行为与观念。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在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碰撞中形成的文化混合体由器物层、组织层与观念层共同组成。器物层指目前充斤我们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产品,最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现代社会我们的居住环境、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与电子产品、服饰等都移植于西方世界,而我们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生活工具早已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组织层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关系与行为模式,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当下组织层在外来模式与传统观念之间形成了一种混杂的状态。比如,包子、油条、豆浆是中国人早餐的标配,牛奶、麦片、咖啡、面包等外来物也成了越来越多人早餐的新选择。我们喝茶,同时也对咖啡趋之若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部分,也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饮食文化。而观念层则相对稳定,时刻指导着我们对生活方式与价值的选择。胡适说:“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器物层与组织层时刻在影响着观念层,生活方式的混杂反映出了当下社会文化、观念的混杂。设计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特色生活方式,就是创造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

柳冠中在20世纪80年代向国内引入“工业设计”时就明确提出,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生活不只一面,并时时在变化,以人为本,设计就一定要走在人的需求之前。即使在全球越来越一体化的时代,人们也不可能过着一致的生活,反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选择更加多样与复杂。同时中国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多民族、宗教、文化交融,每个民族、地区都有其自身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新中式设计要一切以人的需求为首要目的,设计主体要根据不同的群体来细化分析,应怀一颗包容之心,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有着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做出与其相适应的设计。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反映着这个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品味,设计必须承担传承地域文脉的重担,新中式设计首先要做的是促进、尊重多元化文化发展,并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如何设计适合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延伸生活的边界,是新中式设计的核心。

3 新中式设计发展对提升本土设计与本土品牌意识的意义

德国设计的特点是严谨冷静的理性精神,日本设计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朴素简约的“东方禅意”,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体现的是对自然与人文主义的追求,将本民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纵观目前中国,几乎所有设计领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就是本土设计特色的缺失。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身边充斤着各种风格与主义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本土设计风格。柳冠中说:“产品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还被人为地赋予了符号价值。符号价值表达着社会化的企业形象,物在诉说着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经营、发展,以及我们之间的不同;表达着企业的社会地位,或其独特的经营理念、方式和文化”。创造设计的符号价值就需要创造本土设计的特色。

最早新中式的出现并不是官方干预的结果,而是民间自发性的商业行为。詹姆士说:“商业追随精神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对于新中式的需求,从市场角度来说,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市场孕育了新中式的诞生,同时也给新中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几十年来我们的设计者一致“朝外看”,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却始终没有消化形成带有自身符号价值的设计体系,更多的是模仿与抄袭。新中式的出现,是建立本土特色设计的风向标。要想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型,发展新中式设计必不可少。

宜家和无印良品作为中西现代设计文化的标志品牌,给中国本土设计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虽然都是现代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但因其地域文化背景与企业理念的差异,折射出了迥然不同的民族性格。比如无印良品坚持“这样就好”的设计理念,产品追求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剔除了一切多余的设计,产品风格简约质朴,其“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是日本“诧寂”美学观的时代延续。而宜家以清新明快的北欧风格吸引了全世界的消费者,追求自然与人文主义的关怀彰显北欧的独特文化性格,简约的同时具有浓烈的生活情怀。宜家与无印良品的成功证明了:一个民族若要发展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本土设计与品牌,决不能丢失其民族性格。在现代设计大背景下,对于消费者而言,设计的民族个性是一个品牌得以被辨识的重要標志。若要建立本土设计特色与品牌,现代设计理念与民族文化缺一不可。

4 结语

新中式的出现,是拒绝同质化设计的标志。若要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引领时代精神,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型,创立本土设计品牌与国际文化形象,发展新中式设计必不可少。新中式应着手于正处于文化、设计、价值观念混杂背景下的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研究,借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用东方的设计语言讲自己的故事,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与审美观念,从而为国人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生活选择。新中式要具有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进步,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本土特色设计观。

参考文献

[1]巫濛.设计的原点:中国方式与生活特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周靓.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研究.西安美术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13.

[3]郝欢.如何塑造中国特色的产品性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向阳,张云波.新中式:风格,理念.抑或主义?一关于新中式的文献综述.南方论刊,2016.

[6]贡雪.“新中式”的设计哲学与文化意义.大众文艺,2017.

[7]袁钦玲.赢!中国设计.中国计鬓饥报,2006.

[8]叶险明.“文化全球化”辨析.河北学刊,2001.

[9]何春桦.家居巨人宜家的中国式节奏.华人世界,2007.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
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和
基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手机APP设计构想
基于“蚁族”群体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
结合自身经历浅谈考研经验
我国奢侈品市场营销策略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能量消耗的调查分析
肥胖青少年开放式运动减肥模式的理论研究
探讨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渔灯节与渔民节庆闲暇生活方式